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5-08-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A
  • 聂长明
    . 2005, (8):  1-4. 
    摘要 ( )    PDF ( )     
    定义了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并用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在距离矩阵的基础上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构建一种新的拓扑指数ND1、ND2、ND3,它对分子结构实现唯一性表征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并与烷烃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体积相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0、.9980、0.9966,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 王国强
    . 2005, (8):  5-7. 
    摘要 ( )    PDF ( )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Pb(Zr0.5Ti0.5)O3-Fe3O4复合薄膜。XRD研究表明,Pb(Zr0.5Ti0.5)O3呈完全(100)取向,而Fe3O4颗粒则呈完全随机取向。在室温下探测到了共存的磁性和铁电性。铁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9V的测试电压下,薄膜的Pr值为1.5μc/cm2。而磁性测量的结果表明,在1.5T的外磁场作用下,薄膜的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0.67emu/cm3和3.5emu/cm3。通过铁电材料Pb(Zr0.5Ti0.5)O3与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复合获得了室温共存的铁电性和磁性。
  • 王继勇
    . 2005, (8):  8-10. 
    摘要 ( )    PDF ( )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不同纳米碳管(CNTs)含量的纳米碳管/聚醚酮酮(CNTs/PEKK)复合材料,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未经有机化处理的情况下,纳米碳管以纳米结构状态分散在基体中,显著地提高了聚醚酮酮的耐热性能,降低了其熔点。
  • 陈连喜
    . 2005, (8):  11-13. 
    摘要 ( )    PDF (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间甲苯胺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初步的固化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复配制成的单组分固化体系具有较长的贮存期。
  • 杨海浪
    . 2005, (8):  14-16. 
    摘要 ( )    PDF ( )     
    由于4-乙烯基吡啶(4-VP)均聚合成的聚电解质的亲水性强和力学性能差,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自由基共聚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改性,得到共聚物P(4-VP-MMA),再将共聚物与正溴辛烷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线形的、水不溶聚电解质。对该聚电解质用IR、DSC表征,并检测其拉伸性能和吸水率,效果很好。
  • 葛英勇
    . 2005, (8):  17-19. 
    摘要 ( )    PDF ( )     
    采用GE-609、ARMEEN12D和十二胺从铁矿中浮选SiO2的试验表明:当精矿量相同时,GE-609较另外2种捕收剂产生的泡沫量少,且消泡速度快。低温试验表明:GE-609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选择性和耐低温性能,即使在低温8℃用它浮选铁矿中的SiO2仍可获得良好的指标:精矿的品位Fe69.17%,回收率97.83%。
  • 梅书霞
    . 2005, (8):  20-22. 
    摘要 ( )    PDF ( )     
    针对一实际尺寸的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简化的PDF反应模型对3种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现了煤粉在炉内运动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挥发份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的详细情况,并对不同煤质煤粉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参考,为分析煤质与分解炉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友治
    . 2005, (8):  23-26. 
    摘要 ( )    PDF ( )     
    根据薄壁结构混凝土的特点,利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优化设计出了C50抗渗防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钢纤维通过单掺或混掺配制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均达到56MPa,抗渗等级P12,满足混凝土的抗渗防裂要求;且单掺聚丙烯的纤维混凝土表现出更优异的抗渗透能力和抗裂性能。SEM微观结构显示,掺膨胀剂混凝土中的水泥石结构均匀密实,产生的钙矾石水化产物丰富,对水泥石收缩具有明显补偿作用,提高了薄壁结构混凝土的抗渗防裂能力。
  • 杨玉辉
    . 2005, (8):  27-30. 
    摘要 ( )    PDF ( )     
    以机制砂为细骨料,对C80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掺合料进行了优化。着重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合理砂率应略大于相应的河砂混凝土,且存在最佳砂率(45%);机制砂中一定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有促进作用,在7%石粉含量情况下,C80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均达到最佳。
  • 陈拴发
    . 2005, (8):  31-34. 
    摘要 ( )    PDF ( )     
    腐蚀疲劳是公路工程用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利用自行设计的腐蚀疲劳加载试验装置,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Na2SO4腐蚀溶液及三分点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弯拉强度,分析了抗Cl-渗透特性及其疲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受腐蚀疲劳作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抗渗透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交变应力、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是其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降低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及掺加20%(质量分数)的粉煤灰可明显提高其密实度和抗腐蚀疲劳特性。
  • 张谢东
    . 2005, (8):  35-37. 
    摘要 ( )    PDF ( )     
    以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为识别参数,针对具有多损伤区域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损伤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应用曲率模态法和柔度曲率法对梁类结构进行多损伤识别。柔度曲率法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避免了使用原结构的模态参数,这对没有原始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仅需要低阶模态信息即可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 刘沐宇
    . 2005, (8):  38-41. 
    摘要 ( )    PDF ( )     
    探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损伤诊断方法。考虑到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的复杂性,提出基于桥梁动力特性,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3阶段分步法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损伤诊断,先进行桥梁的异常检测,再确定损伤区段,最后评估构件的损伤程度。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江汉三桥进行了动力模拟损伤诊断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 任志刚
    . 2005, (8):  42-44. 
    摘要 ( )    PDF ( )     
    荆潜分离式立交桥为三跨一联预应力连续箱梁桥。通过建立该箱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其固有频率,并对该桥进行了动力测试及分析。在试验过程中,优选了测点布置及动力测试系统,采用环境随机激励法和模态识别技术得到了其动力特性参数,其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在无障碍行车和有障碍行车2种工况下,测试了该桥的冲击系数和动力响应。最后,对冲击系数的设计取值进行了讨论,并对测试值与我国规范放大谱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为校验桥梁设计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 瞿伟廉
    . 2005, (8):  45-48. 
    摘要 ( )    PDF ( )     
    大跨结构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常因台面尺寸的影响而采用小比例模型,再加上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难以满足配重要求从而使试验变得比较困难,因而不得不选用欠质量试验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万州长江大桥跨长的特点,以1∶100欠质量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正确的计算模型和动力分析方法,为该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张鹏
    . 2005, (8):  49-51. 
    摘要 ( )    PDF ( )     
    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基于钢筋屈服的延性分析方法不能直接用于仅配纤维塑料筋(FRP)的混凝土梁,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FRP筋混凝土梁的研究成果,引入了一种针对FRP混凝土梁的基于能量的延性定义,并给出了“延性比”的能量表达式。该定义同时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分析。
  • 刘元志
    . 2005, (8):  52-55. 
    摘要 ( )    PDF ( )     
    由于鞭鞘效应,轻型钢结构自身的层间位移较大,常常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在加层中设置粘弹性-摩擦阻尼器(VFD)支撑,对结构振动进行控制,从而使整体结构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全新控制方法,并对设置粘弹性-摩擦阻尼器(VFD)支撑的轻型钢加层砌体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张德生
    . 2005, (8):  56-59. 
    摘要 ( )    PDF ( )     
    以W666型拱型波纹屋盖为研究对象,对30m跨波纹拱在不同矢跨比,支座边界为固支的条件下进行风荷载、雪荷载作用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波纹拱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是非对称的;在风荷载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半跨雪荷载加在风压一侧,加重了波纹拱迎风面的风荷载,结构变形比全跨雪荷载作用时大,结构承载力相对降低。这些结论为波纹拱的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朱玉
    . 2005, (8):  60-63. 
    摘要 ( )    PDF ( )     
    通过拟合不同工程类型的锚杆的拉拔试验实测数据,提出了锚固段轴力分布的三参数复合幂函数模型及锚索锚固段轴力分布的两参数复合幂函数模型,由静力平衡条件建立了剪应力沿其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剪应力分布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锚索有效锚固长度计算方法,给出了参数G的取值,指出平均强度法确定锚索有效锚固长度是偏于不安全的。
  • 王乾坤
    . 2005, (8):  64-67. 
    摘要 ( )    PDF ( )     
    在抗滑桩桩间土拱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桩间土体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土体的力学平衡和桩间土体的绕流阻力计算共同控制来确定临界桩间距的方法,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定量说明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临界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桩后滑坡推力的增大而减小。最后以一工程实例说明了桩间距的计算过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 杨文东
    . 2005, (8):  68-69. 
    摘要 ( )    PDF ( )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三峡库区白沙坡崩滑体在多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白沙坡崩滑体在天然重力、天然重力+135m回水水位和天然重力+175m回水水位3种工况下是稳定的,而在天然重力+175m回水水位+地震(按地震烈度6度考虑)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为该崩滑体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
  • 毛华杰
    . 2005, (8):  70-73. 
    摘要 ( )    PDF ( )     
    圆锥滚子轴承的套圈是重要的承载部件,对轴承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对冷辗扩生产不仅能抵消因不对称变形产生的轴向力、提高制件精度、延长芯辊寿命,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成对冷辗扩过程中圆锥套圈变形过程分析与受力分析,推导出圆锥套圈成对冷辗扩成型时咬入条件、锻透条件、冷辗扩力的计算方法,毛坯设计方法及模具设计方法,并对圆锥轴承329/32(ISO355系列2BD)圆锥套圈成对冷辗扩进行试验验证。
  • 明平顺
    . 2005, (8):  74-76. 
    摘要 ( )    PDF ( )     
    利用裂纹扩展速率计算公式,将应力幅值Sr和材料参数C作为随机变量,应用概率中心极限定理推导出随机载荷作用下构件的裂纹长度和疲劳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得出金属构件的疲劳可靠度。
  • 申魁华
    . 2005, (8):  77-79. 
    摘要 ( )    PDF ( )     
    针对人工势场法中局部极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将现场中容易导致局部极小问题的区域通过一些人为设置的特征点隔离出来。利用目标点和特征点构成的图形面积之和与被隔离区域的面积之差提前判断目标点和被隔离区域的位置关系,当目标点在隔离区域外部时,避免了移动机器人由于环境信息不足而误入隔离区域陷入局部极小问题。
  • 田韶鹏
    . 2005, (8):  80-82. 
    摘要 ( )    PDF ( )     
    对加工过程中多工位共用安装的情况,提出一种可以优化选择夹具定位配置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单工位夹具根据3-2-1定位原则在工件表面选取6个定位点组成初始定位配置,接着定义可以反映工件定位点到加工特征关键点处误差传输的矩阵,利用矩阵特征值建立优化目标函数,然后通过给各个目标函数设定权因子合并共用安装的多个模型的目标函数。此方法适合于基于特征的加工操作中多工位共用安装的定位布局设计问题。
  • 丁毓峰
    . 2005, (8):  83-86.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面向订单生产方式的特点和传动机械制造企业采用面向订单生产方式的ERP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COM+构件模型的传动机械ERP系统结构框架,基于该结构框架,构造了面向订单生产方式传动机械ERP系统的功能模型,提出了2层BOM模型,在2层BOM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零部件生产计划自动生成算法。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VC++6.0和SQLServer2000开发了面向订单生产方式的ERP系统。
  • 黄之初
    . 2005, (8):  87-90. 
    摘要 ( )    PDF ( )     
    首次尝试从输入空间划分的角度讨论可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二级可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即利用模糊逻辑推理系统来实现模糊控制器论域的动态改变,最后对一个单容积水箱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优越性。
  • 王仲君
    . 2005, (8):  91-94. 
    摘要 ( )    PDF ( )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折叠过程进行研究,建立蛋白质折叠自回避搜索的遗传算法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较短序列进行检测,以探究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实证研究表明,此算法产生了效果较好的蛋白质折叠构象。但对于长序列,自回避路径折叠搜索计算时间将呈指数增长。为了更真实地模拟蛋白质折叠过程,进一步探讨了并行遗传算法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序列折叠时的并行性与自组织性,使它适用于较长序列的折叠,折叠过程不会因为序列长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模拟的复杂度,且符合生命的演化规律。
  • 刘洪星
    . 2005, (8):  95-98. 
    摘要 ( )    PDF ( )     
    引入了一个4维透视图,它为讨论XML文档模式和XML数据库模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上下文,统一了XML和数据库2个研究领域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建模系统的架构,它能同时支持XML文档建模和XML数据库建模,是一个集成化开发环境,由一系列工具有机结合而成。该建模系统支持3个抽象级别的建模:本体层、概念层和逻辑层;支持2个领域的建模:XML域和XML数据库域。最后讨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
  • 王原丽
    . 2005, (8):  99-101. 
    摘要 ( )    PDF ( )     
    探讨了用Lagrange乘子法求解三类别及三类别以上问题的方法,并把它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由此方法利用信号误报率求得阈值,从而能较好地调整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的参数,减少系统误报情况的发生。
  • 刘涛
    . 2005, (8):  102-104. 
    摘要 ( )    PDF ( )     
    应用实物期权方法探讨投资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结构的分析模型。研究表明,不确定程度越大、产品生命周期越长、企业垄断力越强、折现率越低则实物期权价值和投资临界值越高,导致最佳投资点延迟。
  • 李跃新
    . 2005, (8):  105-107.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Agent团队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Agent扮演了团队成员和指导者的角色。为了能对团队知识进行编码,设计了基于BDI模型的表达语言,有关个体Agent的计划和信息需求的PetriNet模型能够从所表达的角色描述中推导出来。
  • 陶良虎
    . 2005, (8):  108-110. 
    摘要 ( )    PDF ( )     
    建立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年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得出湖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该产业的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 郑楼先
    . 2005, (8):  111-112.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刊社编辑工作中常见的电子文件数据格式的整理和归类,结合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实现刊社电子文件管理的条理化、规范化。
  • 黄敏
    . 2005, (8):  113-115. 
    摘要 ( )    PDF ( )     
    从分析企业文化内涵入手,研究了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提出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个性,培养团队精神,开展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员工创新、效益、竞争、学习和融合意识,实施CIS战略等5种途径实现企业文化激励。
  • 晨爱民
    . 2005, (8):  116-118. 
    摘要 ( )    PDF ( )     
    随着生物技术材料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生物材料的发展近况、研究成果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