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03-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夏志林,薛亦渝,郭培涛,黄才华,李展望,傅志伟
    . 2009, (6):  1-4. 
    摘要 ( )    PDF ( )     
    实验中,长脉冲激光作用下的薄膜破坏常伴随着等离子体闪光,该闪光是等离子体
    在向外空间膨胀消耗能量时所发出的弧光。从高密度等离子体液滴膨胀过程的运动学、动力
    学、热力学过程出发,分析了等离子体液滴膨胀过程中的液滴半径、电子加热速率、电子密
    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等随时间演化的情况。分析认为等离子体膨胀引起的电子密度变化
    会影响其对激光能量的吸收速率,从而影响电子、离子温度,进而影响等离子体膨胀速度。
    这些影响也必将延伸到等离子体对薄膜表面的冲击压力中去,对薄膜激光损伤过程的后期分
    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吴建锋,冷光辉,滕方雄,徐晓虹,张亚涛
    . 2009, (6):  5-8. 
    摘要 ( )    PDF ( )     
    以固体废弃物烧结法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了石英、滑石等添加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装饰材料用微晶玻璃。测试了样品的密度、显微强度、弯曲强度、以及耐酸耐碱性。探讨了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及晶核剂对核化、晶化的影响。采用TG-DTA、XRD、SEM等测试技术测试了样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利用熔融法制备赤泥微晶玻璃,可以显著提高赤泥的利用率,密度达2.78 g/cm3、显微硬度达694.5 Hv、弯曲强度达123.98 MPa、耐碱性为0.01%、耐酸性为0.82%。
  • 陈跃,程胜高
    . 2009, (6):  9-12. 
    摘要 ( )    PDF ( )     
    为了研发新型细胞解冻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磁性CoFe2O4纳米粒子,并通过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CoFe2O4纳米悬浮液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颗粒长大;100 ℃浸渍后的颗粒粒径为10—12 nm,经700 ℃热处理后的颗粒尺寸增大为30
    —40 nm。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也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浓
    度的CoFe2O4纳米悬浮液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速度和恒定温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邹定华,马保国,张风臣
    . 2009, (6):  13-16.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聚合物粗纤维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劈裂抗拉、抗弯性能和抗弯破坏特
    性的影响,提出聚合物粗纤维混凝土抗弯韧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素混凝土,
    聚合物粗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弯曲初裂挠度有一定的提高,抗压强度、弯
    曲断裂能明显提高。此外,聚合物粗纤维增韧机理与钢纤维混凝土有较大区别,它能在混凝
    土破坏后能促使结构挠度减小,具有“修复”作用,可提高结构安全性。
  • 翁睿,张联盟,王重辉,汪水平
    . 2009, (6):  17-19. 
    摘要 ( )    PDF ( )     
    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进行反应,生成有机硅烷全氟辛基磺酰胺,研究结果表明: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氨基硅烷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50℃左右,反应时间2 h,产物产率可达88%以上。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差热分析、激光衍射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合成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粒径为微米级。
  • 赵梓屹,张洋,刘珍,张阳德
    . 2009, (6):  20-23. 
    摘要 ( )    PDF ( )     
    探讨n-HA/LDI-G/NVCM复合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物理特性。对载有0%、1%、2%、5%和10% NVCM的复合体材料分别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断裂强度,再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其固化产物和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载药组抗压强度和断裂强度会有所不同。NVCM的载入不影响n-HA/LDI-G的固化,不会反应产生新的产物;NVCM的含量在复合体中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并不会对复合体的抗压强度和断裂强度造成影响,而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会降低其抗压强度和断裂强度。
  • 曹青,谭克锋,袁伟
    . 2009, (6):  24-27. 
    摘要 ( )    PDF ( )     
    对影响水泥石外部氯离子固化能力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
    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和钢渣可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氯离子固化能力。提高幅度从
    高到低分别为偏高岭土、矿渣、钢渣、粉煤灰。增加溶液氯离子浓度和提高水泥石水灰比可
    提高氯离子固化能力,而碳化后则水泥石对氯离子的固化能力降低。改善水泥基材料氯离子
    固化能力可以提高钢筋耐锈蚀能力。
  • 孙文兵,张超灿
    . 2009, (6):  28-31. 
    摘要 ( )    PDF (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等温条件下对低分子量聚酰胺(PA651) 与双酚A型环氧
    树脂(DGEBA)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自催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临界固化度
    αc和扩散因子f(α), 进一步建立了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早期固化过程具有自催
    化特征且受化学动力学控制,可用Kamal模型描述。后期固化过程受扩散控制,只能用扩散
    控制动力学模型描述。研究还发现固化温度越高,体系的最终固化度αmax和αc也越大, 扩散控制的影响减小,模型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越好。
  • 王振军,李顺勇
    . 2009, (6):  32-35. 
    摘要 ( )    PDF ( )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红外光谱(IR)等微观试验手段,研究提出了CAM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硬化后的CAM内部存在一定的空隙,浆体表面存在突起和自由沥青,沥青包裹的细砂、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和未水化水泥颗粒组成空间网络结构;CAM中结构致密处Ca和Si及其氧化物的重量比和原子比相对较高,水泥水化产物较多,结构疏松处则相反;CAM中的水泥等无机材料不与乳化沥青破乳产生的沥青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增加CAM中C-S-H等凝胶体的数量,发挥破乳沥青的粘附性能是改善砂浆性能的
    关键。
  • 陈年友,赵胜芳,汪娟丽
    . 2009, (6):  36-38. 
    摘要 ( )    PDF ( )     
    报道了5(4氧乙酰氨基乙酸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微波合成。
    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 康勇,魏小胜,田凯
    . 2009, (6):  39-41. 
    摘要 ( )    PDF ( )     
    采用不同掺量的葡萄糖酸钠(0%、0.03%、0.05%、0.07%、0.1%、0.15%)配制
    了同一水灰比(0.35)条件下的水泥净浆,测定和分析了同一水灰比下不同掺量葡萄糖酸钠
    的水泥净浆的强度、凝结时间和电阻率发展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酸钠掺量的增加
    ,缓凝作用逐渐增强,在电性能上表现为电阻率曲线逐渐后移;建立了电阻率时间对数曲线
    拐点和凝结时间的相关性。不同掺量的水泥净浆28 d强度主要是由水灰比来确定。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夏玲涛,徐汉勇,余伯增
    . 2009, (6):  42-46. 
    摘要 ( )    PDF ( )     
    对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现象和试验
    结果的详细分析,发现在极限承载力的0.75倍之前,核心混凝土与内外钢管的应变符合平截
    面假定;在核心混凝土没有破坏之前,内外钢管不会提早发生屈曲。经过与类似的中空夹层
    钢管混凝土进行承载力比较,得出了影响此类构件的承载力影响因素:名义含钢率、空
    心率、外钢管斜边段面积与直边段面积之比。
  • 罗登贵,雷静雅,汲军广
    . 2009, (6):  47-50. 
    摘要 ( )    PDF ( )     
    在地震作用下,被动控制装置往往会因为过度变形而失去其隔震功能。磁流变(MR
    )阻尼器是一种在结构控制领域中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在房屋
    建筑基础设置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算例结果表明,MR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上
    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 吴辉琴,刘齐茂,燕柳斌
    . 2009, (6):  51-55. 
    摘要 ( )    PDF ( )     
    在Newmark-β法基础上推导了地震作用下多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响应梯度和海赛矩
    阵的计算公式,提出地震作用下多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响应梯度和海赛矩阵的算法。算例表
    明,提出的层间位移响应梯度和海赛矩阵计算方法是精确高效的,为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优
    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 刘长青,凌岚,陆洲导,高皖扬
    . 2009, (6):  56-59. 
    摘要 ( )    PDF ( )     
    化学植筋技术在建筑改造中广泛应用,而高温下其受力性能的研究较少。设计制作
    了12个钢筋混凝土植筋试件进行耐火极限试验,分别考虑植筋深度和荷载的影响。试验中记
    录了荷载时间曲线,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植筋试件的破坏
    形式为钢筋拔出破坏,耐火极限一般在24—32 min之间。
  • 崔春义, ,栾茂田,赵颖华,孙占琦
    . 2009, (6):  60-64. 
    摘要 ( )    PDF ( )     
    为了研究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及体系空间效应影响下的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特性,基于
    弹塑性有限元增量理论与罚函数非连续接触算法,针对上部结构桩筏地基三者所组成的
    完全共同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定量计算与分析表明:共同作用分析
    中软弱地基的应力应变弹塑性特征不可忽视;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以及结构自身的内力与
    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上部结构刚度增加呈现一定有限性;共同作用行为
    所引起的次应力效应、荷载分担转移等现象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合理地考虑。
  • 岑丽,蒋沧如
    . 2009, (6):  65-67. 
    摘要 ( )    PDF ( )     
    用智能化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定结构是否存在损伤与故障,是结构
    健康检测领域的有效方法。在分析了传统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
    效的BPPSO改进算法,并运用该改进算法对钢桁架结构进行了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的识别
    。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将损伤程度和位置的智能识别控制在很小误差范围以内。
  • 熊文林,雷建平,蔡向阳,刘忠泽,李芬
    . 2009, (6):  68-71. 
    摘要 ( )    PDF ( )     
    采用3D-σ软件对某山区特大桥梁的桩基础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建立了桥墩、承
    台、人工挖孔桩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一般人工挖孔桩基础和锚索加固
    桩基础的应力和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种桩基础形式的成本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
    采用锚索加固桩基础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山区桥梁基础形式,该成果对今后山区桥梁基础设计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林藏光
    . 2009, (6):  72-74. 
    摘要 ( )    PDF ( )     
    该文剖析了战备工程项目施工工程化管理的重要性,从组织流程高效化、资源要素集
    成化、技术要素标准化等维度构建了战备工程项目施工工程化管理的三维概念模型,给出了
    战备工程项目施工工程化管理三维模型各维度的构成要素及功能,揭示了战备工程项目施工
    工程化管理三维模型构建的特征适应机理、分解定位机理、目标锁定机理以及交叉影响机理
  • 李雄威,孔令伟,冯欣,郭爱国
    . 2009, (6):  75-80. 
    摘要 ( )    PDF ( )     
    采用自编软件对蒸发过程中不同含水率广西南宁膨胀土裂隙分布的数码拍摄图像进行
    了二值化处理和自动化分形统计,并结合膨胀土的现场渗透试验和变形模量测试,初步建立
    了土体裂隙分布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及变形模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值化像素和分形
    维数统计的方法均是对膨胀土裂隙的平面描述,而渗透性和变形模量的演化性状可以描述膨
    胀土裂隙的发育状态,并能客观反映裂隙影响下膨胀土的工程性质。
  • 邹维列,刘家国,金亚兵, 王协群, 陈祖之
    . 2009, (6):  81-85. 
    摘要 ( )    PDF ( )     
    现场和室内试验的实测数据表明,对于高路堤而言,填土压实度过高,会带来
    如下负面影响:引起能耗大幅度增加,施工成本加大;对于细粒土,堤坡和堤脚更易吸水膨
    胀而失稳;降低埋深较浅的软弱地基的抗挤出稳定性;对于含水量较大(超过最佳含水量)
    的土,填土密实度超过临界密实度会破坏土的结构,使土强度降低。强调了填土“适度压实
    ”的重要性。
  • 顿咪娜,胡文容、, 裴海燕,李晶
    . 2009, (6):  86-91. 
    摘要 ( )    PDF ( )     
    采用壳聚糖絮凝剂调理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对影响絮凝过程的搅拌时间、壳聚糖用量、温
    度和pH值做了探讨,并比较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对2种污泥调理后的脱水效果。实
    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在温度为30 ℃,pH值为4—6,快速搅拌时间为1 min,投加量为1
    8.72 mg/g干污泥时,对活性污泥的调理效果最佳;消化污泥的最佳快搅时间则为4 min,最
    佳投加量为25.83 mg/g干污泥,相同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和PAM的投加量均为其各自的最佳
    投加量时,调理后活性污泥的脱水效果基本相当,对消化污泥PAM的调理效果略优于壳聚糖
  • 黄少华,范青松,胡鹏
    . 2009, (6):  92-95.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在基于地表坡面径流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数据集的
    数字高程模型(DEM)、水系数据,和气象、地貌、岩性等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小流域提取的
    方法。利用了高精度DEM的生成方法,在地理单元分割和环境因子分类的基础上将规划区域
    分区,对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水道给养面积阈值进行水系和小流域单元提取。并针对小流域
    单元特点对提取的单元进行分割和归并。实验表明此方法是实用可行和方便的。
  • 计算机、控制与机械工程
  • 黎才茂,陈少凡,冯文龙,符发
    . 2009, (6):  96-99. 
    摘要 ( )    PDF ( )     
    随着网格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网格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适用于不同应用领
    域的网格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各种商业活动。介绍了网格概念,分析OGSA开放网格
    服务体系结构,研究和探讨在OGSA和Globus支撑平台下实现网格服务的一些关键技术,并实
    现了一个网格服务。
  • 彭海军,王德石,陈觉之
    . 2009, (6):  100-104. 
    摘要 ( )    PDF ( )     
    鱼雷弹道可视化仿真系统对于产品开发和作战使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多,导致仿真难度较大。文中采用高效灵活的VC++6.0编程平台,与专业的可视化仿真工具Vega有机结合,建立了鱼雷弹道可视化仿真系统。在VC中实现了系统框架和弹道模型计算,在Vega中实现了视景显示。试验结果表明,本仿真反映了鱼雷的运动状态参数的变化,画面流畅自然,控制方便,可为鱼雷总体、控制系统和制导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依据。
  • 杨建红,李幼平
    . 2009, (6):  105-108. 
    摘要 ( )    PDF ( )     
    图像的处理在web应用中非常广泛,而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因其使用复杂以及对网络支
    持性差难以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因此需要一种与网络结合紧密的图像处理程序。介绍
    一种运用com组件技术,在web环境下进行在线图像处理的新的有效的方法,实现了能对图像
    进行一些特殊处理的功能。
  • 龙文,辛阳,杨义先
    . 2009, (6):  109-113.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2种采用位并行技术的算法:ISA算法和IBNDM算法。使用机器字来记录各种
    参数,通过位运算更新各机器字的取值,模拟非确定自动机(NFA)的状态转换过程,反映
    各种特殊字符对NFA状态转换的影响,实现特殊字符串的快速匹配。在模式串长度不超过机
    器字长(通常为32或64)时,2种算法都比正则表达式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 张天瑜,于凤芹
    . 2009, (6):  114-118. 
    摘要 ( )    PDF ( )     
    在小波阈值增强算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阈值的选取。Donoho提出的通用阈值在实
    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利用统计学中的自由分布式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假设检验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阈值算法。选取sym4小波函数对带噪信号进行处
    理,仿真结果表明,该阈值算法不依赖于信号长度,阈值选取灵活,信号增强效果明显优于
    通用阈值算法的信号增强效果。
  • 谢晓兰,刘羽,周德俭
    . 2009, (6):  119-121. 
    摘要 ( )    PDF ( )     
    对制造网格数据访问与集成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
    格环境下分布式异构数据访问与集成的2种应用模型。对OGSA-DQP的功能、框架、实现方法
    以及执行流程进行了探讨,同时也重点讨论了DAI的部署、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流方案
    。最后,用具体示例进行了验证。
  • 姜德民,吴自库
    . 2009, (6):  122-125.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一维浅水潮波模型。由于该模型为非线性模型,无法获得解析解。利用同伦分
    析方法,得到了该模型解的近似展开式。同伦分析方法不同于其他解析近似方法,该方法提
    供了一个简单途径,确保所得到的级数解收敛,从而可以获得非线性问题足够精度的解析近
    似。对近似解与数值解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近似解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用一维
    浅水潮波模型研究可行。
  • 邵芳,刘战强,万熠,高占雨
    . 2009, (6):  126-129. 
    摘要 ( )    PDF ( )     
    高速切削金属件的时候,切削温度高达800—1 000 ℃以上,扩散氧化磨损成为PCD刀
    具的主要磨损原因。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PCD刀具扩散氧化磨损规律,计算刀具中碳元素在
    不同温度下溶入各种工件材料的浓度值,分析高温下氧化反应发生的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
    分析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刀具材料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 张士军,刘战强
    . 2009, (6):  130-133. 
    摘要 ( )    PDF ( )     
    针对机械加工中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问题,采用实验数据、解析计算、数值分析的方
    法,提出了将切屑带走的热量和传入刀具的热量都传入刀具,再将切屑带走的热量看作对流
    换热形式将热量从刀具上散发出去的方法,来分析热流量和刀具切屑接触面温度。
    结果表明,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分析传入刀具的热流量和刀具切屑接触面温度,
    也可以作为优化切削参数。
  • 黄松
    . 2009, (6):  134-138. 
    摘要 ( )    PDF ( )     
    采用理论、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轻型高机动越野汽车转向梯形
    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不同的转向梯形角对侧滑、机动性、最小转弯半径和操纵稳定性等
    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加大转向梯形角方案能够有效减小汽
    车最小转弯半径,从而提高汽车机动性能;能够使汽车具有更快、更灵敏的转向响应。该结
    论通过车辆30 000 km的耐久性试验验证。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其它类型汽车匹配设计提供参
    考依据。
  • 匡珑,李刚炎,薛文惠
    . 2009, (6):  139-141. 
    摘要 ( )    PDF ( )     
    针对客车安装电磁缓速器后的制动稳定性问题,对客车制动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此分别得到了未安装客车电磁缓速器和安装客车电磁缓速器的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即I曲线);分析了安装客车电磁缓速器前后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曲线(β曲线)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制动工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电磁缓速器输出的制动力对客车的制动稳定性影响巨大。如果电磁缓速器选配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客车的行车安全。
  • 赵德申,胡雪梅
    . 2009, (6):  142-145. 
    摘要 ( )    PDF ( )     
    从质量块结构和梁结构2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定齿偏置质量块结构和折叠梁的梳
    齿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综合性能最好,并通过分析计算出了折叠梁在检测方向的刚度,
    为电容式惯性传感器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侯献军,袁守利,颜伏伍,彭辅明
    . 2009, (6):  146-149. 
    摘要 ( )    PDF ( )     
    利用酯交换反应来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制取流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分析了影响生物柴油制取的4个关键参数: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确定了一个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反应酯化率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4.2%。在
    0#柴油中以不同比例添加生物柴油作为燃料在发动机上进行排放特性和经济特性对比试验
    ,表明生物柴油比0#柴油具有更好的排放特性,而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
  • 管理工程
  • 王汝志
    . 2009, (6):  150-152. 
    摘要 ( )    PDF ( )     
    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城市就业渠道和新增就业岗位的来源。探
    讨了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内涵,以非正规就业的外延分析为基础,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和计
    量经济软件Eviews,对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 唐振鹏
    . 2009, (6):  153-156. 
    摘要 ( )    PDF ( )     
    从分析行业竞争对手的反应对并购价值影响的角度出发,基于期权博弈理论对竞争
    情形下的战略并购决策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2阶段博弈的战略并购,在此基础上分别
    建立了数量竞争与价格竞争下的战略并购期权博弈模型,考虑管理柔性和竞争性对并购价值
    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 吴翰林,张艳
    . 2009, (6):  157-160. 
    摘要 ( )    PDF ( )     
    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工业园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共生模式和竞争模式是其中企
    业关系的两种典型模式。研究中基于VerhulstPearl逻辑斯蒂增长方程,论证了生态工业
    园中竞争模式下企业的稳定性不会达到最优的结论,对于我国生态工业园内运作模式的选择
    具有借鉴意义。
  • 宋英华
    . 2009, (6):  161-164. 
    摘要 ( )    PDF ( )     
    构建了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的新挑战
    及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
    想、原则、目标和主要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