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10-09-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姚晓红,田林海,马永,唐宾
    . 2010, (18):  1-3. 
    摘要 ( )    PDF ( )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制备CrN薄膜,研究基体偏压对CrN薄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
    别用辉光放电光电子谱(GDOE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成分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计测量薄膜硬度。结果表明,薄膜为非化学计量比的CrN薄膜,N/Cr原子比均小于0.25,薄膜主要以Cr的衍射峰为主。在偏压达到60 V后薄膜显示了较高的硬度(>25 GPa),其归因于离子轰击导致的薄膜的致密度的提高。偏压超过60 V后,致密度达到饱和,硬度增加不明显。
  • 陈美祝,郑少平,吴少鹏,徐光霁
    . 2010, (18):  4-7. 
    摘要 ( )    PDF ( )     
    采用熔融插层技术,以月桂酸为相变储能材料、有机蒙脱土为载体,制备定形相变材料(Sha
    peStabl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SPCM);采用低温DSC、XRD和SEM 等现代测试
    技术对SSPCM的热学性能与内层结构进行了研究。DSC测试结果表明SSPCM的相变温度与月桂
    酸的接近,其相变焓与理论计算值相似;XRD测试发现SSPCM的层间距明显大于有机蒙脱土的
    ,表明有机蒙脱土和月桂酸相容性好,在熔融实验条件下可以形成交联的插层型结构;SEM
    形貌分析表明SSPCM中的月桂酸与有机蒙脱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向后奎,薛俊,陈树存,唐浩奎,王学华,曹宏
    . 2010, (18):  8-11. 
    摘要 ( )    PDF ( )     
    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铜在催化、电化学等方面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但是易被氧
    化的缺陷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制备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有重要的意义。以硝酸
    铜为金属源、以蔗糖为碳源,经还原退火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
    采用XRD、SEM、TEM、Raman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大小分布均匀,
    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为fcc型铜,粒径20~60 nm;壳为石墨化程度较低的非晶碳,厚度
    10 nm。
  • 贺昌海
    . 2010, (18):  12-15. 
    摘要 ( )    PDF ( )     
    以环硫氯丙烷分别与联苯胺、邻联甲苯胺和联大茴香胺进行缩聚反应,合成出3种巯基型含
    硫、氮的螯合树脂,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表征;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3
    种树脂对Ag+均有很好的吸附,对Hg2+有少量的吸附,对其它重金属离子Cu2+、Pb2+、Zn2+、Cd2+、Cr3+几乎不吸附,其中以联苯胺巯基型树脂对Ag+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量最高达到9.13 mmol/g。
  • 唐健,朱四荣,李卓球
    . 2010, (18):  16-19. 
    摘要 ( )    PDF ( )     
    以环氧树脂作为基体,将预浸料连续碳纤维带制成有局部叠层和无叠层的敏感层。将其敷设
    于构件表面,采用轴向拉伸循环的加载方式研究了2种敏感层的电阻随载荷变化的响应。实
    验结果表明,树脂基连续碳纤维预浸料智能材料具有稳定的力阻效应,2种敏感层的传感灵
    敏度分别是2.95和2.13。初步分析了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
  • 李涛,魏明坤,王逢爽
    . 2010, (18):  20-23. 
    摘要 ( )    PDF ( )     
    为探讨成型因素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Al2O3-ZrO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选用煤油、水玻璃、NA 3种成型剂,在不同成型压力下以干压法成型,并在还原气氛下常温烧结制备一系列试样。通过试样力学性能、TG-DTA、SEM等,分析了成型因素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压力为360 MPa时,Al2O3-ZrO2陶瓷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3种成型剂中以NA的效果较佳,煤油次之,水玻璃最差。
  • 吴建锋,黄香魁,徐晓虹,徐瑜,饶郑刚,成昊
    . 2010, (18):  24-28. 
    摘要 ( )    PDF ( )     
    以白云石、石墨为成孔剂制备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研究了成孔剂的种类、添加量及烧成温
    度等对样品的显气孔率、压碎强度、耐酸耐碱性、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石墨添加量为10%,经
    1 100 ℃烧成的样品BS4,其气孔率达45.37%,吸水率为27.95%,抗压碎强度达9.57 MPa,
    耐酸性为90.69%,耐碱性为99.57%。显微结构研究表明,气孔分布均匀,呈三维连通状,可以满足用作水处理过滤介质的要求。
  • 李孟,刘丹,吴梓鸿
    . 2010, (18):  29-32.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赤泥基多孔陶瓷材料及其改性物吸附除铜的效果。在静态条件下,应用赤泥基多孔陶
    瓷材料吸附去除铜离子,进一步提高多孔陶瓷材料中赤泥的添加量,探讨壳聚糖浓度、赤泥
    类型、烧成温度、铜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壳
    聚糖负载在烧成温度为1 080 ℃的烧结法赤泥基多孔陶瓷材料上,应用其去除浓度为15 mg
    /L的铜离子溶液时,去除率可达96%。
  • 朱录涛,张晖
    . 2010, (18):  33-36. 
    摘要 ( )    PDF ( )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硅灰为碳纤维分散剂配制了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
    通过酸洗、多次过滤等从新拌CFRC料浆中将碳纤维分离出来,以分析碳纤维在CFRC中的长度
    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碳纤维完全以单根纤维形式分散在水泥基体中,碳纤维在CFRC中以2
    mm以下的短小纤维数量最多,而且在全部碳纤维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45%。这些短小碳纤维
    的长度低于纤维从水泥中拔出的临界长度,使得CFRC的电阻随载荷而变化。CMC的表面润滑
    作用、分散剂体系的粘性、硅灰填充效应和特别的湿拌干湿拌湿拌工艺有利于碳纤维在
    水泥基体中的分散。
  • 姜洪义,陈常明
    . 2010, (18):  37-40. 
    摘要 ( )    PDF ( )     
    测定了掺加不同外加剂并养护至一定龄期的镁水泥试件在浸水24 h后的氯离子溶出率,并在
    人工气候箱中观察了对应试件的吸潮返卤情况;研究表明,无机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均
    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氯离子从试件溶出,而且掺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相应地,该试件的
    抗吸潮返卤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聚合物乳液的加入会加剧氯离子从试件溶出,同时试件
    吸潮返卤严重。
  • 洪雷,唐晓东
    . 2010, (18):  41-44. 
    摘要 ( )    PDF ( )     
    测定了不同龄期和冻融循环后C30、C35、C40高性能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模拟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海洋环境,利用Fick定律计算了100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果表明:冻
    融循环对混凝土劣化和龄期对混凝土损伤的修复对氯离子渗透性能起到双重影响,导致氯离
    子扩散系数与标养28 d时氯离子扩散系数产生较大差别,采用标养28 d时氯离子扩散系数计
    算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明显偏大。
  • 袁燕,赖安兴
    . 2010, (18):  45-48. 
    摘要 ( )    PDF (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分形理论,提出一种路面表面构造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CCD相机
    获得路面表面构造图像,对图像二值图用合适阈值进行目标分割和边缘检测提取灰度等值线
    以进行分形分析,最后确定尺度独立的灰度等值线分维数(FDC)来表达路面粗糙程度。试
    验研究了FDC和铺砂法的平均构造深度(MTD)的关系,发现FDC随MTD的增加递减,二者相关
    关系显著,文章分析了原因,认为FDC更能真实表达路面的粗糙程度。
  • 张恒龙, 余剑英, 李斌, 冯鹏程
    . 2010, (18):  49-52. 
    摘要 ( )    PDF ( )     
    选用了3种有机化蒙脱土(OMMT),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OMMT改性沥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OMMT在沥青相中的分散结构,通过测力延度仪研究了不同类型的OMMT对沥青力延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1和OMMT2与沥青形成的是插层型纳米复合结构,而OMMT3与沥青形成的是剥离型纳米复合结构。OMMT改性沥青的最大拉力(Fmax)、延度(Dmax)和拉伸功(W)比基质沥青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表明OMMT能够改善沥青的抗变形能力、延伸性和粘韧性。相比于OMMT1和OMMT2,OMMT3对沥青力延度性能的改善更为显著。
  • 顾迎春,汤祖杰,胡光伟
    . 2010, (18):  53-57. 
    摘要 ( )    PDF ( )     
    拟定几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通过BISAR程序计算路面内部竖向弹性应变
    分布规律,采用AI法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并用动模量公式计算沥青混合料随温度变化的动模
    量,同时采用AASHTO2002变形预估模型得到塑性应变与温度和弹性应变的关系式,建立塑性
    应变随深度的变化规律,选择平均塑性应变处的弹性应变、温度、轴次、层厚以及路面永久
    变形等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抗永久变形设计方程。结果表明:该方程
    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 郝孟辉,郝培文
    . 2010, (18):  58-62. 
    摘要 ( )    PDF ( )     
    以《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5010—1999)中AC20Ⅰ型级配为基础,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利用分形理论及贝雷法优化其级配范
    围,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优化级配与机场规范要求级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探讨符合机场道面
    使用特点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方法,以供机场道面施工时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其高温、水稳性能优于规范要求级配。
  • 杨敏,曹建新,谢燕
    . 2010, (18):  63-65. 
    摘要 ( )    PDF ( )     
    拟用磷石膏制备Ⅱ型无水石膏胶凝材料。为改善无水磷石膏的水化,选用了半水石膏对其进
    行激发。通过测试半水石膏对凝结时间、强度性能和无水石膏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水
    石膏的快速水化硬化引起溶液中硫酸钙浓度的改变,从而促进无水磷石膏的水化。半水石膏
    的掺入加速胶凝材料的凝结,提高早期强度;无水磷石膏在激发作用下的水化促进强度的进
    一步发展,提高后期强度。混合相石膏具有较致密的晶体结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胶凝材料
  • 郑绍聪,宁平,马丽萍,杜亚雷,张伟,牛学奎
    . 2010, (18):  66-69. 
    摘要 ( )    PDF ( )     

    在CO体积浓度为10%气氛中,研究磷石膏的热分解动力学。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磷石膏
    在升温速率分别为2.5 ℃/min、5 ℃/min、10 ℃/min和15 ℃/min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通
    过FWO法、Kissinger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磷石膏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推断符合该
    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函数。结果表明:在1 000~1 100 ℃温度范围内,磷石膏热分解机理函
    数符合n=2/3的成核与生长模型函数,活化能Es和指前因子As分别为342.46 kJ/mol和7.08×1011s
    -1。

  • 论文
  • 陈琛,杨红刚,李淑柱,刘晓烨,周毅
    . 2010, (18):  70-73. 
    摘要 ( )    PDF ( )     
    以马来酸酐和铵盐为原料合成环境友好型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并研究不同因素对聚
    天冬氨酸阻CaCO3垢性能影响以及聚天冬氨酸对CaCO3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产品的粘均分子量M为5 700;当Ca2+浓度为750 mg/L,PASP的投加浓度为6 mg/L时,阻垢率为94.74%;当PASP的浓度为6 mg/L,在80 ℃的水浴中运行16 h时,阻垢率接近100%;PASP可以破坏CaCO3的晶格结构,减小其晶胞体积,使CaCO3的晶体无法有规则正常的生成和增长而发生严重的畸变。因此,PASP可应用于高钙离子浓度的水系统,在高温水系统中长时间停留,对CaCO3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张智宏,李凤生,王玉峰
    . 2010, (18):  74-48. 
    摘要 ( )    PDF ( )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iO和NiO/Ni2O3,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将它们用做光催化剂降解活性蓝染料溶液,研究了光解时间、催化剂的量、使用次数对NiO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与TiO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O的光催化活性优于TiO2,用量0.08 g,光解2 h,活性蓝脱色率可达92.5%,重复使用三次后脱色率为86.5%。Ni的光催化活性较低,Ni2O3光催化活性低于NiO但NiO/Ni2O3用作催化剂,活性染料的脱色率达100%。
  • 卜显忠,李广,杨燕青
    . 2010, (18):  79-83. 
    摘要 ( )    PDF ( )     
    为提高选铜回收率,应用浮选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新工艺对某铜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
    明新工艺优化了入选原矿矿浆浓度和细度以及浮选给矿粒度组成,延长了矿物浮选时间,从
    而有效地提高了铜的回收率。新工艺流程粗精矿铜品位2.01%,回收率达88.48%,比原工艺
    流程高出2.82个百分点。这说明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能有效提高该矿的选铜回收率。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曾磊,许成祥,郑山锁,查春光
    . 2010, (18):  84-88. 
    摘要 ( )    PDF (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弹模、高耐久性和高耐磨性等综合优势,但其脆性特性成
    为阻碍其工程应用的一个力学缺陷。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的
    承载能力,该文进行了5榀框架中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
    轴压比下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了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分析了节点抗剪的各组成
    部分对节点核心区抗剪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对混凝土抗剪能力有所
    降低,轴压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节点抗剪能力。
  • 张俊芝,王梁英,刘华挺,周建民,郑辉
    . 2010, (18):  89-93. 
    摘要 ( )    PDF ( )     
    以实际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为背景,设计了人工气候环境因素及混凝土梁腐蚀试验。根据测
    定的加载腐蚀时间为80 d的试验梁中混凝土自由氯离子浓度,模拟计算了受压区的混凝土中
    氯离子的扩散系数,预测了钢筋混凝土梁中受压区钢筋的初始锈蚀时间;根据相同环境因素
    、相同配合比、腐蚀时间、无荷载作用时的混凝土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加载时的结论
    ,说明了荷载因素对钢筋初始锈蚀时间的影响。
  • 王应军,朱四荣,李卓球,张小玉,黄河
    . 2010, (18):  94-97. 
    摘要 ( )    PDF ( )     
    玻璃钢烟囱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重量轻等特点而得到应用,但玻璃钢复合材料烟囱结
    构的分析并不多见,并且我们国家还没有设计规范。针对某工程应用的高60 m玻璃钢复合材
    料烟囱结构,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考虑了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的联
    合作用,并且按照SRSS组合方法取前108阶振型进行了叠加,同时按照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层
    合壳理论对玻璃钢烟囱进行了强度分析,应用TsaiWu强度比理论对烟囱结构进行了校核。
  • 张光永,刘爱国,刘美蓉,徐辉
    . 2010, (18):  98-102. 
    摘要 ( )    PDF ( )     
    为了降低双屈服面数值建模的成本,提高模型的精度,提出了利用中密砂在等p路径
    下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具有归一化特征进行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选择合适的归一化指标对砂
    土三轴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以归一化的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得到了比
    较理想的砂土的双屈服面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表明该文所给出
    的建模方法是合理的。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在所有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自动实现概率寻优,
    能有效降低噪声信号的干扰、减小试验数据的分散造成的影响。
  • 周云艳,陈建平,王晓梅
    . 2010, (18):  103-107. 
    摘要 ( )    PDF ( )     
    从复合材料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根系固土护坡的作用机理。即把含根土体看成由根和土
    组成的复合材料,根系犹如乱向分布的纤维,通过分析根系阻
    裂增加土体强度和延性的作用,来说明根系的固坡作用。根系对土体的阻裂增强作用表现为
    :在微裂缝扩展阶段,根系主要通过改变微裂纹扩展路径增大裂缝扩展的能量耗散,来提高
    复合土体的抗剪能力;在塑性裂缝扩展阶段,根系主要通
    过扩散和转移土体中的剪应力,来提高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此阶段强度提高的幅度相对较
    大。根系增加土体延性的作用表现为:根系扩散和转移了土体中的部分应力,应变相对
    均匀,延缓破裂面的出现;加之,根系的抗拉、阻隔作用,复合土体的峰值强度跌落为残余
    强度的程度趋缓,土体的延性提高。最后,通过试验对其进行验证。
  • 王乾坤,万畅,陈猛
    . 2010, (18):  108-111. 
    摘要 ( )    PDF ( )     
    文章阐述了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形式,指出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考虑建筑风格、热水系统形
    式、后期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集成设计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
    用在武汉市某建筑小区设计中,达到了良好的集成设计与节能效果。
  • 机械工程与计算机
  • 刘喜东,刘应东,马建
    . 2010, (18):  112-117. 
    摘要 ( )    PDF ( )     
    采用汽车转向系模型和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来获得汽车转向时所需的总转向力矩和汽车的前
    轮侧向力,对不同载重、不同车速时的前轮侧向力与操舵力矩之间的比率进行了设定,按此
    设定的比率和转向时的汽车前轮侧向力确定操舵力矩和助动力矩;应用TS模型进行模糊推
    理对不同工况下的比率进行了整合,得到能很好适应汽车速度、载重的变化的助力特性。通
    过算例可以得出,所确立的助力特性能很好提高轻便性和保证路感,助力跟踪性能良好,助
    力特性曲线具有新的特点。
  • 魏明锐, 王海良,文华,李程,周昌祁
    . 2010, (18):  118-122. 
    摘要 ( )    PDF ( )     
    以KIVA程序作为三维瞬态模拟软件,对C14涡轮增压发动机在1 500 r/min、4 000 r/min和6
    000 r/min 3种转速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发动机缸内几种总体量(压力、温度
    、湍动能和滚流比等)、速度场和燃油浓度场的瞬态特性。研究表明:发动机转速对缸内流
    动乃至充量混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发动机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
    参考。
  • 鲍晓东
    . 2010, (18):  123-126. 
    摘要 ( )    PDF ( )     
    以四轮驱动载货汽车的设计为例,寻求合适的设计要点。通过计算,得出在轴距、轮距、动
    力总成及各大总成的布置、横向稳定杆的选择、汽车的摆振控制等,使四轮驱动载货汽车设
    计趋于合理。
  • 彭建设,罗光兵,杨杰
    . 2010, (18):  127-132. 
    摘要 ( )    PDF ( )     
    GD法(General differential method)是从泰勒展开式出发,推出的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
    数值方法,该方法通过离散,将某节点的各阶导数表达为全域节点函数值的加权和,从而将
    偏微分方程转化为由待求节点函数值表述的代数方程组。该文系统地介绍了GD法的基本原理
    ,以
    及权系数的推导。针对矩形板的动力响应问题,在空间域采用离散的GD法,在时间域取解析
    函数,构造了求解结构动力响应的GD半解析法。经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精度好效率
    高的求解动力响应问题的计算方法。
  • 周然,闫丽萍,李云飞,谢晶
    . 2010, (18):  133-137. 
    摘要 ( )    PDF ( )     
    检测了运输过程中,不同内包装(纸包装和网袋包装)的黄花梨的振动情况,以及不同内包
    装的黄花梨运输结束后的机械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内包装的黄花梨在运输过程中
    ,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发生在2~5 Hz之间和15~20 Hz之间。与纸包装相比,网袋包装起
    到更
    好的减振作用。2种包装材料都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但网袋包装的效果
    更加明显(p<0.05)。
  • 朱华平,张红波,吴传生
    . 2010, (18):  138-141. 
    摘要 ( )    PDF ( )     
    在Neumann边界条件假设下,具有对称及平移不变性的点扩散函数的图像复原问题可以转化
    为不适定的解卷问题,进而可以采用TSVD方法解卷。而旋转运动模糊图像的点扩散函数不具
    有对称性,距离旋转中心越远,图像模糊越严重,在不同的模糊路径上具有不同的模糊参数
    。按照半径的不同把图像分成许多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上的旋转模糊近似看作水平直线运动
    模糊,从而利用TSVD方法,进行复原,实验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张俊鹏,王飞戈
    . 2010, (18):  142-146. 
    摘要 ( )    PDF ( )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如何构筑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成了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校园网络采用的是传统的被动性防御措施,往往滞后于网络攻击行为。蜜罐技
    术可以使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它用特有的特征吸引攻击者,同时对
    攻击者的各种攻击行为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对付办法。
  • 戴银飞,戴银燕,赵耀红,刘玉宝
    . 2010, (18):  147-150.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被提取的多个基因片段进行修整、比较、分析以及寻找某个或多个突变位置,进一步
    确定该突变位置与其所有者身患的疾病之间的关系。
  • 林晶,黄青松
    . 2010, (18):  151-155. 
    摘要 ( )    PDF ( )     
    提出一种利用单向散列算法对数据篡改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解决了数据库中重要数据被
    非法篡改后的检测问题。该检测方法使用可协商散列算法克服了单一散列算法的脆弱性,向
    散列算法中加入“噪音”提高了算法的安全强度,采用主动检测与被动检测的协同检测机制
    来加强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数据篡改检测性能。
  • 管理工程与其它
  • 符韦苇,靳文舟
    . 2010, (18):  156-160. 
    摘要 ( )    PDF ( )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时,多个指标相互之间是无法比较相互矛盾的,甚至有些定性指标无
    法定量表示。尝试应用模糊数学对多目标进行评价,有效地模拟多目标决策的过程,过程中
    的规则变换可反应决策者对不同目标的重要性取向。鉴于单一评价法和组合评价法的优缺点
    ,提出了将2种应用广泛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集成。最后以某
    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问题提供
    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和优化提供基础。
  • 管理工程与其他
  • 熊兵,张培林,李柱
    . 2010, (18):  161-164. 
    摘要 ( )    PDF ( )     
    安全预警管理绩效评价不仅仅要考虑安全预警管理的结果,更应考虑安全预警管理机制执行
    过程。论文针对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特征,提出了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由预警机制运行绩效、预警机制社会满意绩效和预警管理安全效果绩效3大类,共计1
    1项指标构成;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绩效进行了实证研
    究。
  • 杨羽馨,徐宏毅
    . 2010, (18):  165-168.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寻租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政府业主、代
    建企业、审计部门三方组成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最后文章通过对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提出了遏制寻租行为的对策。
  • 郭胜
    . 2010, (18):  169-174. 
    摘要 ( )    PDF ( )     
    400 m跑最佳的速度分配模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短跑的速度是由运动员的步频与
    步幅这2个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的。400 m跑时,步幅和步频这2个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实际
    上是处于一个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这种不断组合和变化的步态对400 m跑的
    速度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通过研究世界高水平400 m运动员的各分段速度、步
    频、步幅等运动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出在各分段速度下步频与步幅变化规律
    及其对速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刘士友
    . 2010, (18):  175-180. 
    摘要 ( )    PDF ( )     
    为了解当前高等学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作者以吉
    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
    调查研究。针对实施每个领域指标的难度感和影响大学生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纲要的主要因素
    分析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和教师实施各领域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同,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P<0.0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体育基本
    技术和技能、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创造舒适的体育环境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