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9-05-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吴建锋,张敏,徐晓虹,李坤
    . 2009, (10):  1-5. 
    摘要 ( )    PDF ( )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多种ZnO花簇晶体,以Zn(Ac)2·2H2O和ZnCl2为前驱物,加入浓氨
    水、丁胺和NaOH等矿化剂,通过添加有机溶剂乙醇、乙二醇、聚丙烯酰胺(PAM)调节并控
    制了目标花簇状晶体形貌。结果表明,氨和胺是制备花簇状晶体形貌的有效矿化剂,后者能
    明显提高晶体的聚集度;乙醇和乙二醇辅助剂能够有效地调控晶体各晶面生长,使花簇状晶
    体呈现不同的形貌特征。此外,探讨了氨和胺对花簇状氧化锌晶体生长的影响机理。
  • 杨帆,江学良,周爱军,李铭果
    . 2009, (10):  6-9. 
    摘要 ( )    PDF ( )     
    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P(St-AA)微球,然后在硅油悬浮体系中自组装微
    米级胶体晶体微球,利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了有序多孔SiO2微球。采用FTIR,SEM等
    方法对P(St-AA)微球单分散性及有序多孔SiO2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A用
    量占单体总量的5.0%时,制备的P(St-AA)微球的单分散性及其胶体晶体微球结构较好
    。经烧结得到的有序多孔SiO2微球孔径约为200 nm。
  • 徐晓虹,陈绪娟,吴建锋,李覃
    . 2009, (10):  10-13. 
    摘要 ( )    PDF ( )     
    生态乳浊釉是一种能够施在主要由固体废弃物制备的陶瓷保温砖坯体上的遮盖力强的
    釉料。以黄河泥沙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瓷坯体,釉料配方中采用价格低廉的磷灰石取代或部分
    取代锆英石作为乳浊剂制备磷乳浊釉和磷锆复合乳浊釉。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技术分
    析探讨了乳浊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了磷灰石的锆乳浊釉白度、光泽增加,乳浊度显著提高
    ,磷灰石的引入引起釉玻璃体分相。
  • 宁华宇,游永宁,闫玉华,徐海星,李世普
    . 2009, (10):  14-16. 
    摘要 ( )    PDF ( )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不对称结
    构的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观测分析了自组装过程,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对胺
    化前
    后的材料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测组装后的材料微观形貌,接触角测试表征组装后的亲水性
    变化情况。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层呈线性增长,红外光谱结果显示1,6己

    胺和聚乳酸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键合,接触角测试表明组装后材料的亲水性有了明显的改
    善。
  • 李建华,徐海兴,李世普,闫玉华
    . 2009, (10):  17-20. 
    摘要 ( )    PDF ( )     
    采用静电自组装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DLLA)/硫酸软骨素(CS)/
    壳聚糖(CHS)新型复合材料。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包括用紫外可见光谱
    监测自组装过程;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
    的表面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观察了材
    料的形貌;最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 王彩红,周秉正,何敏,鲁圣军,于杰
    . 2009, (10):  21-23. 
    摘要 ( )    PDF ( )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
    成了反应型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MMA
    EA-GMA),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及GMA含量对产物收率的
    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80 ℃、反应时间7 h、BPO用量1.2%、PVA用量1.2
    %、GMA质量百分含量低于12%。
  • 石琛,毛大恒
    . 2009, (10):  24-28. 
    摘要 ( )    PDF ( )     
    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分散实验装置上,采用强超声场下表面修饰法处理自制纳米WS2颗粒,以提高其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分别考察了表面修饰剂用量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纳米WS2颗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颗粒平均粒度及稳定时间评价分散效果,并通过NaO
    H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和探讨了纳米WS2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机理。结果表明,
    强超声波作用下,纳米WS2颗粒团聚体明显变小,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再经表面修饰,颗

    表面羟基与表面修饰剂发生作用,大量长链亲油基团取代表面羟基而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
    位阻层,有效地防止了颗粒的碰撞团聚和重力沉降,使纳米WS2颗粒在润滑油中形成了一

    均匀且稳定的分散体系,而且在强超声场下进行表面修饰时,表面修饰剂的最佳用量为0.4
    —0.5倍纳米WS2颗粒的质量,最佳超声波处理时间为5 h。
  • 郭平,楼一层,颜香凤,杨翰,冯冉,林鑫
    . 2009, (10):  29-31. 
    摘要 ( )    PDF ( )     
    为了分析对比丹参酮ⅡA在多味植物药和单味丹参中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分别测定复方植物和单味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对比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丹参酮
    ⅡA在多味植物药中的含量比在单味丹参中的含量高0.11%。故多味植物药整体萃取可使
    丹参酮ⅡA的含量增加。
  • 叶家军,王小磊,丁庆军,付军
    . 2009, (10):  32-35.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钢箱梁桥面的破坏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研究,对钢箱梁桥面铺装层材料进行梯
    度设计。设计出新的钢箱梁桥面铺装方案为:在钢桥面板上焊接剪力件,在剪力件上绑扎钢
    筋网,然后浇筑一层高强高韧性轻质混凝土,再铺一层具有降躁、耐磨、抗滑功能的沥青混
    凝土面层。
  • 朱录涛,穆新盈,孙明清
    . 2009, (10):  36-38. 
    摘要 ( )    PDF ( )     
    将预制的炭黑水泥砂浆板埋入地面制成了室内电热采暖地面,现场测试了其在持续
    工作252后时地面砖、炭黑水泥砂浆板、隔热板、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耗电量等。结

    表明,炭黑水泥砂浆板、温控器、电源等构成的系统能在较长测试时段内可靠地实现室内采
    暖;室内控制温度越高,1个工作周期内发热板工作时间越长,每天的耗电量也越大;在此
    过程中,炭黑水泥砂浆板电阻变化较小,电功率稳定。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杨英姿,高小建,邓红卫,巴恒静
    . 2009, (10):  39-43.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掺与未掺防冻剂混凝土在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凝土抗压强度(R)、混凝土50次冻融循环强度损失率(Δf)及混凝土渗透系数(P)。参照防冻剂标准JC475,提出以(R、Δf、P)28/(R、Δf、P)028,(R、Δf、P)-7+28/(R、Δf、P)028和(R、Δf、P)-+28/(R、Δf、P)作为负温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价参数。结果表明,(R、Δf、P)-7+28/(R、Δf、P)28的提出弥补了防冻剂标准JC475的不足。上述评价参数全面、合理,能够评判防冻剂的种类对负温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提出了从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出发时未来防冻剂的设计方向,指明适当延长正温养护时间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 李保德,李晶晶,傅礼铭
    . 2009, (10):  44-47. 
    摘要 ( )    PDF ( )     
    目前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空腔楼盖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少
    ,阻碍了其推广应用。通过对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2×1空腔构件的楼盖模型试验研究
    ,探索空腔构件、密肋梁两者协同作用的机理和受力特性,同时对该楼盖模型进行有限元计
    算。结果表明密肋空腔楼盖模型与普通密肋楼盖的破坏特征和受力特点相似,空腔构件与密
    肋梁有较强的协同工作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 戴绍斌,李兵,林明森,黄俊
    . 2009, (10):  48-51. 
    摘要 ( )    PDF ( )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梁混凝土柱组合框架边节点的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将
    计算结
    果与试验得到的试件破环形态、滞回特性及骨架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柱贯穿型
    节点属强节点,梁柱及节点核心区的设计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试
    验现象、试验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
    地预测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
  • 柯国军,代明,雷林,陈振富
    . 2009, (10):  52-55. 
    摘要 ( )    PDF ( )     
    通过配制长方体试件并采用悬挂自由振动方式来测定卵石表面预处理前后的
    混凝土阻尼比,测试了混凝土和湿筛砂浆的劈裂抗拉强度,初步探讨了混凝土阻尼比与其
    劈裂抗拉强度间的关系,为研究混凝土界面强度与阻尼比之间关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肖黎,屈文忠,余杰
    . 2009, (10):  56-59. 
    摘要 ( )    PDF ( )     
    采用适合于计算与爆炸冲击载荷相关的结构大变形问题的ALE流
    固耦合算法,给出了数值分析爆源、爆炸流场和结构动力学响应等问题所采用的控制方程。
    重点研究了爆炸流场,即冲击波的传播和波系的演化过程,对影响数值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的
    关键因素:网格控制、时步控制以及粘性项因素进行了讨论,并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
    LS-DYNA,对冲击波流场与结构耦合作用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成功地模拟了建筑物在
    内爆荷载作用下的动态破坏过程,并得到了某框架结构的毁伤破坏范围。
  • 贾永胜,梁开水,刘军
    . 2009, (10):  60-62. 
    摘要 ( )    PDF ( )     
    开发了离散元框架内的网格实体模型(SLM),模拟拆除爆破中结构倒塌的复杂动力
    学过程。利用计算几何的基本理论对结构进行离散化,并在相邻单元间添加“梁”,形成“
    梁”网络。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梁”端力,并根据Herrmann理论建立了单元间“梁”的强度
    准则。用C+[KG-*9]+语言开发了模拟软件,并在某大楼拆除爆破工程中进行了应用。模拟结
    果与实际结果接近。
  • 李志华,康海贵
    . 2009, (10):  63-67. 
    摘要 ( )    PDF ( )     
    针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可靠度几何优化模型搜索区域大而可行区域小且约
    束为隐式形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该法将初始种群分成可
    靠种群和失效种群2组,并对它们重复使用二分法来产生可行解,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实现全
    局最优的快速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且该方法对计算其它
    线弹性结构的可靠度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李强,陈中伟,茅献彪
    . 2009, (10):  68-71. 
    摘要 ( )    PDF ( )     
    以漳村煤矿2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切眼处实施支护解除,并与相邻采区的22
    02工作面(切眼支护未解除)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工作面初次跨落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明显
    减小,切眼周围巷道压力也明显减小,有利于工作面初放期间的矿压管理。在切眼处实施支
    护解除,还缩小了后方保护煤柱的宽度,增加了工作面的出煤量,为煤矿企业带来直接的经
    济效益。
  • 田庚亮,董泽蛟,谭忆秋,程小亮
    . 2009, (10):  72-76. 
    摘要 ( )    PDF ( )     
    研究光纤光栅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间协调变形性能是解决其在路面中应用的前提和
    基础。进行两者协调变形评价的试验设计,采用单轴压缩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参
    数,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高模量传感器的存在对于应力场、应变
    场分布和塑性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传感器模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模量传感器
    的存在改变了其附近区域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但其未能对沥青混合料塑性变形的发展起
    到限制作用;应力场和应变场对于传感器模量均较敏感,传感器模量逐步减小使得其对测试
    结果的影响逐渐减弱;最终得出不同模量传感器对于应变场的影响曲线,以此作为后期测试
    数据修正的依据。
  • 金清平,陈长明
    . 2009, (10):  77-80. 
    摘要 ( )    PDF ( )     
    结合某桥的实际
    情况,对自锚式悬索桥吊杆张拉进行了理论和施工分析。对吊杆分6轮进行张拉,6轮张拉
    吊杆的范围和力有很大区别。利用检测设备测得张拉过程中各吊杆的受力状态、鞍座位移、
    塔顶变形等,均较好地满足了施工要求,说明该自锚式悬索桥桥的吊杆张拉方法是可行的。
    针对该座桥吊杆的张拉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对其它自锚式悬索桥的吊杆张拉有一定的参
    考借鉴作用。
  • 范勇,卢金友
    . 2009, (10):  81-84. 
    摘要 ( )    PDF ( )     
    国内外已建成的水利枢纽工程运用实践表明,水库变动回水区的泥沙问题,将随着
    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而日趋严重,上游来沙条件改变后,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情况将会发
    生相应变化。对于不同的淤积数量和淤积部位,其适宜的治理方法也不相同,非常有必要开
    展变动回水区的研究。针对回流的运动特点,建立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回流区水流运动
    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 王江萍,周学明
    . 2009, (10):  85-88. 
    摘要 ( )    PDF ( )     
    选取不同城市的典型住区进行住区空间导向标识系统设计配置的实况调查和问卷调查
    ,从环境和使用人群、标识系统的建设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的角度出发,讨论目前住区内标识
    系统的配置现状,分析总结住区内标识系统在设计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改
    善住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与规划配置提供依据。
  • 资源与环境工程
  • 陆谢娟,章北平,李永生,刘礼祥,张素婷
    . 2009, (10):  89-92.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一体化连续流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MBR在2 h曝气、2 h搅拌的运行工况下,对COD
    、NH+4N、TN的去除效果以及一个运行周期内DO、ORP和pH在线参数的变化规律。结
    果表明,在低C/N比条件下,IMBR有很好的脱氮效果,在一个运行周期内DO、ORP和pH曲线上
    的特征点有较好的重现性,可以作为IMBR工艺脱氮过程的控制参数。
  • 桑稳姣,章北平,彭巧瑜,黄海波,张宏鑫,刘士辉6,杨辰
    . 2009, (10):  93-96. 
    摘要 ( )    PDF ( )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通过极限稀释法和平板划线法,在优选反硝化菌富集培养基Ⅰ
    上得到3株反硝化菌LG1、LG2和LG3,经初步鉴定属芽孢杆菌。通过OD600的测定,绘
    制菌株L
    G1、LG2和LG3的生长曲线。通过测定模拟污水中投入LG1、LG2和LG3后水中NO-3N和NO
    -2N的浓度变化,发现LG3更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确定为最优反硝化菌。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以及DO、反应时间 4 种不同因素对菌株LG3反硝化速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菌株LG3的最大反硝化速率可达24.46 mg/(L·h);对菌株LG3反硝
    化速率的影响次序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对应的最优条件为:培养时间14 h,温度
    35 ℃,pH为7.5。
  • 魏娜,侯浩波,张发文
    . 2009, (10):  97-100. 
    摘要 ( )    PDF ( )     
    为进一步降低湿污泥含水率,以3种胶凝材料为组分,采用带约束条件的配方均匀
    设计法进行污泥干化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及优化计算,得出复合剂3组分的最
    佳配比,并进行复合剂与生石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材料掺量值≤40%时,复合剂干化
    性能远优于生石灰;复合剂的干化性能随养护龄期的增加显著增加,生石灰则不然;复合剂
    改性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率远小于生石灰。X衍射分析表明,复合剂最终水化产
    物主要为钙矾石(AFt),可将大量自由水转变为结晶水。复合剂可用于湿污泥的半干化稳定
    处理,改性后污泥可直接用作轻质陶粒原料或填埋覆土。
  • 袁志宇,宋晓雪,杨珍珠
    . 2009, (10):  101-103.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某大型医院利用空调系统的余热生产生活热水的分析计算,得出在空调系统全负
    荷运行和50%负荷运行时,分别节省能量531 kW和349 kW,达到生活热水需热量的100%和65.8%
    ,节省的热量按标准柴油计算每小时可节省油69.7 kg/h和45.8 kg/h。
  • 张宇,,许敬亮,李东,,袁振宏,庄新姝,郭颖,
    . 2009, (10):  104-108. 
    摘要 ( )    PDF ( )     
    菌之
    一。其木质素氧化酶主要由氧化能力不强,只能降解酚结构的 MnPs和Laccases组成,MnPs
    脂肪氧化或其他体系可能能有效替代木质素氧化酶中的LiPs作用,以降解非酚结构。外切葡
    聚糖酶的活力的缺乏和Ceriporic acid B等小分子中介体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使得Ceripo
    riopsis subvermispora在降解木质素的过程中很好地保留纤维素。足量的氮源,表面活
    性剂Tween20和适量的Mn2+的添加能提高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产木质
    素氧化酶的活力和降解木质素能力。
  • 机电、信息与计算机
  • 徐今强,肖睿,黄冲,高日新,冯自平
    . 2009, (10):  109-112. 
    摘要 ( )    PDF ( )     
    针对室外温度与空调负荷存在强相关的特点,提
    出一种新的预测次日平
    均负荷的ARMAX模型辨识方法。根据历史负荷和次日室外温度构建一个非线性ARMAX模型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温度区间获得几组参数时变的线性子模型,子模型参数由在线回归算
    法辨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温度区间的ARMAX模型不仅比单一温度区间模型预测精度
    高,而且预测时不需要准确知道室外温度。
  • 黄亮,全书海,徐化伟,全睿
    . 2009, (10):  113-116. 
    摘要 ( )    PDF ( )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增湿控制非常重要,增湿水太少会导致燃料电池内阻增大,增湿水
    过多又会引起阴极水淹。燃料电池系统的复杂性为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增加了难度。先从增湿
    系统数学建模出发,建立增湿系统机理模型,以预测出增湿水量目标值;采用模糊PID控制
    策略,自动调节增湿水流量以保持阴极湿度,使系统工作在最佳输出功率状态。最后的仿真
    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能用于燃料电池的实时控制中。
  • 邹立颖,李惠光
    . 2009, (10):  117-120. 
    摘要 ( )    PDF ( )     
    从控制的角度出发,将变结构控制理论应用到手眼机器人双目视觉伺服控制中
    ,针对新双目视觉模型来设计视觉伺服控制器,基于图像误差实现了定位控制,而后用李
    亚普诺夫理论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证明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
    法的有效性。
  • 袁庆霓,谢庆生,许明恒,李少波
    . 2009, (10):  121-125. 
    摘要 ( )    PDF ( )     
    在分析现有制造资源建模局限性基础上,为了克服Web制造资源描述的差异,构
    建了制造资源的本体语义模型。该模型引入元数据,利用本体对制造资源领域的知识进行描
    述,并以形式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将Web制造资源信息进行元数据的抽取,建立了元数据模
    型与制造资源本体结构的映射规则。这种模型能够克服资源描述的不规范性,保证资源语义
    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便于本体模型自动进行逻辑推理及检验,应用于网络化制造中的制造资
    源共享服务平台。
  • 江福才,晏洋
    . 2009, (10):  126-128. 
    摘要 ( )    PDF ( )     
    针对船舶进出防波堤航道区域失控的危险局面,提出防波堤航道失控危险区的
    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船舶在进出防波堤口门时的失控状态模型,分析了水流、风以及船速对
    失控船舶的影响情况,设计出船舶失控危险区的计算方法,从而确定失控船舶的碰撞危险区
    域,为船舶在防波堤航道中的安全航行提供指导。
  • 甘露,田茂,赵茂泰,吴建斌
    . 2009, (10):  129-132. 
    摘要 ( )    PDF ( )     
    为适应探地雷达系统准实时性的要求,考虑到FPGA和DSP各自的特点,提出并实
    现了一种基于“FPGA+DSP+PC”三层控制的探地雷达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并行结构的3级流
    水线工作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和处理速度,同时实现了复杂度较高的基于
    提升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雷达准实时性的要求。最后采用所研
    制的雷达系统对一已知模型进行探测,探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这说明研制的系统
    是有效的。
  • 贺智轶,陈伟
    . 2009, (10):  133-136. 
    摘要 ( )    PDF ( )     
    为了解决未来车辆对车辆通信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以MIMO M2M窄带频率非选择性衰落信道
    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基于MIMO M2M衰弱信道模型,并根据该参考模型,分析了信道的空间相
    关性等统计特性,给出了全向散射物包围场景的仿真实验结果。该信道模型的研究结论可为
    进一步的信道编码研究、容量分析、智能交通无线网络规划等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 张家明
    . 2009, (10):  137-139. 
    摘要 ( )    PDF ( )     
    针对现有制造企业协同采购的理论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制造联盟协同采购必须解决
    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智能体的制造联盟协同采购系统。对制造联盟协
    同采购系统的模型及Agent间的通信进行了分析,并详细描述了基于多智能体协同采购的流
    程。实现了制造联盟协同采购的自动协商,获取了更大利益。
  • 杨亚涛,黄书强,胡正名,杨义先
    . 2009, (10):  140-144. 
    摘要 ( )    PDF ( )     
    为了解决移动用户通过无线多跳Mesh网络接入时的安全快速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
    新的预认证的安全切换协议,该方法采用MN(Mobile Node)广播消息的方式,并将接入认
    证与安全切换同时进行,实现了提前认证;同时也减少了MN与归属域的交互流程,提高了接
    入时的认证效率。结果表明,通过所设计的安全切换协议,提高了MN切换接入和节点认
    证的安全性,并实现了网络与移动用户的双向认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 管理工程
  • 吴刚,陈兰芳
    . 2009, (10):  145-149. 
    摘要 ( )    PDF ( )     
    再生资源能否以规范回收方式进入到规范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建立家庭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的EPR实施模式博弈模型和策略博弈模型对此进行了深入
    研究。EPR实施模式博弈模型表明,再生资源规范回收面临着公共资源悲剧。理论上看,通
    过引入惩罚机制可以弱化这一悲剧。但监督博弈分析证实,该机制在实践中并不可行。在此
    基础上,建立了家庭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的策略博弈模型,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作为效用
    函数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EPR实施模式博弈模型与策略博弈模型,探析了循环经济发
    展中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的EPR实施模式和回收策略。
  • 熊峰,吴兵
    . 2009, (10):  150-153. 
    摘要 ( )    PDF ( )     
    针对连锁经营企业的二级配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熵原理的配送系统中库存柔
    性的定义。综合考虑配送系统中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了以系统
    总成本最优为目标函数、受服务质量约束的库存柔性优化模型。
  • 罗毅
    . 2009, (10):  154-156. 
    摘要 ( )    PDF ( )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过网络考核考生显得越来越重要,组卷是网络考核中一个很重
    要的部分,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知识点难度比例的组卷算法,教师在设定
    合理的组卷参数后,系统调用组卷算法通过对题型、题型分数、题型难度、题型对应的知识
    点进行运算后,最终将产生一份科学、全面、高质量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