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09-11-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论文
  • 何峰,邓大伟,王俊
    . 2009, (22):  1-4. 
    摘要 ( )    PDF ( )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SEM对Bi2O3-ZnO-B2O3系统低熔点玻璃的烧结性能、玻璃的结晶、烧结后玻璃试样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i2O3含量的增加,玻璃试样的烧结收缩率有所增加,烧结变得相对容易,玻璃颗粒液相出现所需要的温度有所降低。该系统低熔点玻璃粉末的烧结是有粘性液相参与的烧结过程,使得玻璃试样的致密化更加有效,效率更高。试样中都析出了α-Bi2O3晶相。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晶相转变为Bi24-B2O39,试样的烧结收缩出现了“滞缓”的现象,试样中有大量的液相出现
    ,试样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出现了流散。
  • 郑伟宏,林墨洲
    . 2009, (22):  5-8. 
    摘要 ( )    PDF ( )     
    通过调整F和TiO2引入量以降低锂铝硅玻璃的高温粘度和析晶温度,改善析晶过程,提高
    微晶玻璃透明性,以适应浮法工艺需求。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F和TiO2对锂铝硅系统
    玻璃析晶影响。结果表明:F的引入可以使母体玻璃的高温粘度降低,熔化质量提高,初始
    析晶峰温度降低。F引入之后随着TiO2含量的减少,初始析晶峰温度升高,析出主晶相的
    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都为β-石英固溶体。当F和TiO2的引入量分别为0.8%和1.0%时,随
    着晶化温度的升高,析出的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透明性变差,并且随着晶化时间的延
    长,析出的β石英固溶体含量逐渐增加,透明性变差。
  • 汤李缨,刘庭辉,刘江华,魏德法
    . 2009, (22):  9-11. 
    摘要 ( )    PDF ( )     
    以Li2O-Al2O3-SiO2系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N2保护气氛炉,通过石墨小锡槽
    实验模拟浮法工艺锡槽环境,研究基础玻璃在此温度范围内析晶情况以及与锡在高温下的反
    应情况,分别探讨Li2O含量、温度和时间对上述2点的影响。
  • 李宏,王倩,章钊,武艳萍
    . 2009, (22):  12-15. 
    摘要 ( )    PDF ( )     
    通过调整SrO和Al2O3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下制备Sm3+掺杂Sr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利用XRD、SEM、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Sr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单斜锶长石(SrAl2Si2O8),SrO/Al2O3(%)大于10∶7或小于10∶13都会使析晶含量减少,发光强度减弱;当SrO/Al2O3为10∶7时,可以形成析晶情况及发光性能良好的微晶玻璃。Sm3+掺杂的SrO-Al2O3-SiO2微晶玻璃在405 nm紫光或475 nm蓝光的激发下发射绿光和橙红光,可以通过改变基质玻璃的组成来调节各发射峰的强度比例,结合紫光或蓝光LED,有望应用于白光LED器件。
  • 邓炜,宋树欣
    . 2009, (22):  16-18. 
    摘要 ( )    PDF ( )     
    R2O-CaO-SiO2-F系统微晶玻璃析晶过程较为复杂,能析出多种晶相,导致性能发生
    改变。为获得预期的性能,必须对母体玻璃的成分和析晶过程进行控制。而氟含量的改变对
    微晶玻璃成核和析晶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文中采用XRD、SE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氟含量的改变对硅碱钙石系统微晶玻璃母体玻璃的结构、析晶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组成、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晶玻璃中氟的引入量由3.4%增加
    到6.4%,促进了R2O-CaO-SiO2-F系统中硅碱钙石和a硅碱钙石的析出;当引入量小于
    5%时,合适的引入量起到提高其力学性能的作用,但过高的氟含量也会使析晶速率太快,生
    成粗大晶粒。这样的微观结构会导致样品力学性能的降低。
  • 陆平,韩建军,徐峰,刘建党
    . 2009, (22):  19-22. 
    摘要 ( )    PDF ( )     
    以Na2O·B2O3·SiO2为玻璃系统制备了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采用DTA和SEM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制度对可控纳米多孔玻璃孔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和优化了工艺参数,为获得孔径大小为70~100 nm的多孔玻璃介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为690 
    ℃/6 h,酸处理参数为2 M/L盐酸/24 h,研究结果为制备大孔径且相互连通结构的可控
    纳米多孔玻璃奠定了基础。
  • 宋树欣,郑伟宏
    . 2009, (22):  23-25. 
    摘要 ( )    PDF ( )     
    R2O-CaO-SiO2-F(RCSF)系统微晶玻璃析晶过程较为复杂,能析出多种晶相,导致性能发生改变。为获得预期的性能,必须对母体玻璃的成分和析晶过程进行控制。而无论是前期氟化钙晶核的析出,还是晶化阶段硅碱钙石的析晶,Ca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采用XRD
    、SE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氧化钙含量的改变对硅碱钙石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晶体
    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晶玻璃中氧化钙的引入量由10.8%增加至
    16.8%,R2O-CaO-SiO2-F系统中析出的晶相由硅碱钙石逐渐转变为硬硅钙石、硅酸钙
    及方石英等多种晶相。但随着氧化钙含量的升高,析晶速率过快,导致晶粒过于粗大,破坏
    了微观结构,降低了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
  • 陈珍霞,全健,钟韵鸣
    . 2009, (22):  26-29. 
    摘要 ( )    PDF ( )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外加Al2O3后硼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变化,测试了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膨胀软化温度和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硼硅酸盐玻璃中引入Al2O3后,随着Al2O3加入量的增加,玻璃结构中[BO3]增多,[BO4]减少;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先增大后降低,软化温度降低;硼硅酸盐玻璃中引入适量Al2O3后对玻璃的化稳性有改善作用。
  • 谢军,谢俊,李淑晶
    . 2009, (22):  30-32. 
    摘要 ( )    PDF ( )     
    锂铝硅(LAS)平板微晶玻璃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航空及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浮法工艺
    具有能耗低、产量高、质量优等特点,是生产LAS平板微晶玻璃的最佳工艺。同传统的钠钙
    硅平板玻璃相比,要实现LAS微晶玻璃的浮法生产,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借助Raman、高温
    粘度测试分析,探讨氧化铈对浮法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成形过程中粘度和结构变化。
  • 何峰,王俊,邓大伟
    . 2009, (22):  33-35. 
    摘要 ( )    PDF ( )     
    利用高温显微镜拍照观察粉末压片后Bi2O3-ZnO-B2O3系统低熔点玻璃的形态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特征;使用卧式石英膨胀仪测定各组成玻璃的软化点。得到压片试样形态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规律以及Bi2O3对该系统玻璃热性能及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粉末压片圆柱体试样会产生烧结、软化、润湿不锈钢基体表面等过程;一定范围内Bi2O3含量的提高使软化过程提前,降低了Bi2O3-ZnO-B2O3系统低熔点玻璃的软化点,使其在较低温度就能润湿不锈钢。
  • 田培静,全健,陈珍霞,欧阳舒
    . 2009, (22):  36-39. 
    摘要 ( )    PDF ( )     
    制备了具有不同硼含量的Sm3+掺杂透辉石系微晶玻璃。采用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微晶玻璃的析晶及发光性能。由XRD、SEM证实,该系统玻璃属表面析晶。随着B2O3的增加,该系统玻璃更加容易分相。且B2O3的增加有助于次
    晶相方石英的析出。发射与激发光谱表明,B2O3外加量的增多使得微晶玻璃发光强度先
    增大后减小。
  • 熊德华,程金树
    . 2009, (22):  40-43.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R2O-Al2O3-SiO2(R2O为Li2O,Na2O和K2O)系微晶玻璃DTA、XRD、SEM等测试分析,系统地对其析晶行为和析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该组分基础玻璃DTA曲线上有2个析晶放热峰,选取相应的热处理制度,可获得主晶相为Li2Si2O5和Li2SiO3的微晶玻璃。采用经典的计算方法对其析晶活化能(Ea)、析晶晶化指数(n)进行计算,结果表明:Li2Si2O5晶体和Li2SiO3晶体的析晶晶化指数n分别为1.70和0.87,均为表面析晶;由Kissinger方程计算出对应的析晶活化能为Ea1=151.4 kJ/mol、Ea2=623.1 kJ/mol。
  • 肖子凡,谢俊
    . 2009, (22):  44-47. 
    摘要 ( )    PDF ( )     
    以烧结法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为研究基础,研究了K2O、MgO含量的变化
    对玻璃颗粒的起始烧结温度、起始析晶温度及摊平温度的影响规律。结合XRD、SEM及抗折强度测试等分析手段探讨了K2O、MgO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 汤李缨,刘江华,刘庭辉,魏德法
    . 2009, (22):  48-50. 
    摘要 ( )    PDF ( )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等温热处理对Li2O-Al2O3-SiO2(LAS)系玻璃
    析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璃试样在800 ℃左右开始析出β石英固溶体晶相,在900 ℃保温40 min左右,部分的β石英固溶体开始转化为β锂辉石固溶体。不仅温度对LAS系玻璃内部晶相的类型有影响,等温热处理的时间也是重要影响的因素。特定组成的LAS系玻璃在适当温度作等温热处理后,也可以达到晶体发育较为完整、分布致密均匀的效果。 
  • 梅书霞, 谢峻林, 韩达, 金明芳
    . 2009, (22):  51-54. 
    摘要 ( )    PDF ( )     
    针对一全氧燃烧玻璃单元窑火焰空间建立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当排烟口靠近投料口和
    远离投料口时的2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气相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燃烧采
    用非预混燃烧结合简化的PDF模型,辐射采用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iscrete Ordinates Radi
    ation Model)。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表明模拟结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排烟
    口远离投料口时,沿着熔窑长、宽、高3个方向上的平均温度整体上都提高了,且高温区的
    覆盖面积更为宽广,因此更为有利。
  • 韩达,谢峻林,梅书霞,金明芳
    . 2009, (22):  55-58. 
    摘要 ( )    PDF ( )     
    针对一650 t/d富氧燃烧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
    值模拟,其中气相用双方程κ-ε湍流模型,离散相采用DPM模型, 燃烧采用非预混燃
    烧模型,辐射采用 DO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空气助燃相比:富氧燃烧时火焰温度显著提
    高,窑长方向“热点”突出,有利于泡界线的形成,但窑宽方向的温度梯度变大,易造成“
    跑料”现象;整体上熔窑碹顶温度分布变化不大;碹顶附近气流速度变小,但玻璃液面附近
    气流速度变大;相比之下,富氧燃烧比空气燃烧有更高的热传递效率。总的来说,通过对熔
    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富氧燃烧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王觅堂,程金树
    . 2009, (22):  59-62. 
    摘要 ( )    PDF ( )     
    利用传统的熔融冷却法制备了轻稀土掺杂的Na2O-CaO-SiO2玻璃,研究了轻稀土掺杂对Na2O-CaO-SiO2玻璃的密度和化学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稀土掺杂对Na2O-CaO-SiO2玻璃的密度具有明显的增大作用;轻稀土掺杂显著地提高了Na2O-CaO-SiO2玻璃的耐水性,氧化镧和氧化钕改善了Na2O-CaO-SiO2玻璃的耐酸和耐碱性,而氧化铈使Na2O-CaO-SiO2玻璃的耐酸和耐碱性变差。
  • 王洪成,刘启明
    . 2009, (22):  63-65. 
    摘要 ( )    PDF ( )     
    在玻璃退火温度范围内,对钠钙硅酸盐平板玻璃施加高压电场。研究了高压电场下
    处理温度、时间、电场强度及泄露电流对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化学滴定法测试了玻
    璃表面析碱量,研究了玻璃的耐水性。利用恒温恒湿箱进行了加速风化实验,采用XJZ6型
    金相显微镜观察玻璃样品风化后的形貌。实验表明,泄露电流强度不大于150 μA/cm2
    时
    ,高压电场提高正极附近玻璃表面(空气面)的化学稳定性,同时负极附近玻璃表面(渗锡
    面)的化学稳定性变化不大。
  • 李宏,章钊,王倩,熊德
    . 2009, (22):  66-70. 
    摘要 ( )    PDF ( )     
    半导体硅与玻璃的阳极键合技术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
    tem简称MEMS)的关键封装技术,微晶玻璃相比传统的阳极键合用玻璃,具有键合温度低、键合强度高、键合质量好等优点。实验采用二步热处理法,制备了热膨胀系数与硅片匹配的Li2O-Al2O3-SiO2(LAS)系统微晶玻璃,在不同的键合工艺制度下,进行了微晶玻
    璃/硅片阳极键合实验;深入研究了键合后微晶玻璃基片接阴极面均产生黑斑的原因,并分
    析探讨了黑斑产生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黑斑密集程度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
    其影响较小,其成因可能为局部温度过高所致。
  • 汤清琼,李艳,田英良,孙诗兵
    . 2009, (22):  71-73. 
    摘要 ( )    PDF ( )     
    选择Al2O3、P2O5和MgO3种氧化物作为钛白釉的辅助剂,以白度、外观颜色以及锐
    钛矿的生成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来确定辅助剂的用量以及多种辅助剂之间
    的比例关系。结合DTA和XRD图谱分析,研究了辅助剂对钛白釉析晶过程以及晶型种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Al2O3∶MgO∶P2O5(摩尔比)≈1∶1∶1时,可以获得锐钛矿
    含量很高的钛白釉。
  • 曹艳丽,陈静,顾少轩,郑玲江
    . 2009, (22):  74-77. 
    摘要 ( )    PDF ( )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制备3TiO2-45.7BaO-51.3B2O3微晶玻璃,利用XRD、透射光谱
    研究表明,获得了含β-BBO微晶的透明微晶玻璃。采用Maker条纹法研究了微晶玻璃的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结果表明,当580~620 ℃热处理4 h时,微晶尺寸小、数量少,不足以破坏玻璃的各向同性,观测不到二次谐波信号;当620 ℃热处理8 h时,玻璃的β-BBO微晶破坏了玻璃的各向同性,诱导了二次谐波的产生;对该样品进行抛光后,二次谐
    波信号减弱直至消失,进一步表明玻璃表面的β-BBO微晶是导致玻璃产生二次谐波信
    号的原因。
  • 高锡平,崔竹,李长久,孔敏,黄幼榕
    . 2009, (22):  78-80. 
    摘要 ( )    PDF ( )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Bi2O3-B2O3-RnOm玻璃体系的结构,讨论了Bi2O3、B2O3在玻璃网络结构中的作用及Bi2O3/B2O3(25/45~55/15,摩尔比)比例变化对该体系结构的影响。玻璃试样用传统的熔融法制备,900~1 100 ℃在硅碳棒电炉中熔化,部分浇铸成型,500 ℃左右保温2 h进行退火;部分水淬,球磨。研究了Bi2O3、B2O3含量的变化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指出在不同含量时Bi2O3、B2O3在玻璃网络结构中形成的微观结构不同,由此导致了玻璃宏观性能的不同。为低温封接材料的组成及性质的调整提供参考。
  • 李长久,俞琳,韩海滨,高锡平,崔竹,黄幼榕
    . 2009, (22):  81-83. 
    摘要 ( )    PDF ( )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2O3含量与玻璃中V4+/V总浓度变化的关系;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V4+/V总浓度逐渐降低,一方面提高了玻璃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由1.05×107 Ω·cm和6.80×107 Ω分别增加至5.78×1010Ω·cm和1.65×1011Ω,另一方面减少了钒氧化物离子中最稳定存在形式VO2+离子的含量,使玻璃的转变温度大幅降低,由307.4 ℃降至280.3 ℃,封接温度也成功降至450 ℃以下。电阻率的增加和封接温度的降低,使钒磷系玻璃成为电子元器件封接用低熔点玻璃的最佳选择之一。
  • 余刚, 赵芳红, 刘益环
    . 2009, (22):  84-87. 
    摘要 ( )    PDF ( )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ITO薄膜,结合薄膜面电阻和微观结
    构,采用红外、紫外光谱特征分析薄膜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氧分压下随温度升高
    紫外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光学带隙展宽,红外等离子共振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随氧分压增加紫外吸收波长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光学带隙变窄,红外等离子共振吸收波长
    向长波方向移动;根据BursteinMoss移动理论及XRD、AFM结果,说明温度升高改善ITO薄
    膜结晶程度,提高Sn掺杂效率,载流子浓度增加;相同温度条件下随氧分压的增加使氧空位
    减少,载流子减少,并且氧分压的影响更为显著。
  • 冯海兵,刘益环
    . 2009, (22):  88-90. 
    摘要 ( )    PDF ( )     
    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对玻璃表面进行底涂处理。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对硅橡胶
    粘结无机有机夹层玻璃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表面处理剂可以提高硅橡胶对玻
    璃的粘结强度,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提高的程度不同。通过观察硅橡胶与玻璃界面发现,未加
    处理剂的玻璃与硅橡胶界面很透明干净,用处理剂处理过的玻璃与硅橡胶界面模糊不清,是
    处理剂中的官能团与玻璃表面产生了化学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硅橡胶与玻璃的粘结强度,
    其中N-916把玻璃与硅橡胶的粘结强度提高10倍左右。
  • 吴云龙,刘益环,赵芳红,欧迎春,张保军,左岩
    . 2009, (22):  91-94. 
    摘要 ( )    PDF ( )     
    利用脉冲激光溅射技术,分析了玻璃基片上ZnO薄膜的生长、结构、形貌以及电输运性质。X
    射线衍射表明ZnO薄膜为c轴取向的六角纤锌矿结构。ZnO晶粒的直径约200 nm,表面粗
    糙度RMS~4 nm。ZnO薄膜与Ag电极间电流电压曲线呈线性并对称关系,表现为很好的欧姆接触,还讨论了ZnO和Ag电极间接触与两者功函数的关系。
  • 徐铭,马眷荣,鲍红权
    . 2009, (22):  95-97. 
    摘要 ( )    PDF ( )     
    研究以镀金属铝玻璃纤维为导电填料,填充热固性酚醛树脂制备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通过
    测试和分析发现,一定长度下以镀铝玻纤作为导电填料仍然具有阈值性质,且填充量大于40
    %后材料的屏蔽效能开始保持稳定,同时用经典的同轴线模型公式估算了相同体积电阻下材
    料的屏蔽效能,发现其值与实测值具有一定偏差。文章分析了偏差的原因,最后指出材料自
    身结构亦是获得较高屏蔽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 王承遇,齐济,黄明,庞世红,
    . 2009, (22):  98-102. 
    摘要 ( )    PDF ( )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反射、扫描电镜、能谱、波谱、激光椭圆膜厚仪研究了浮法
    玻璃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下的风化,得出了风化析碱量与温度、湿度、时间的关系
    式,其中湿度是影响玻璃风化的关键,湿度低于26.7%,浮法玻璃不会风化。比较镀TiO2
    膜自洁玻璃与未镀膜玻璃经不同时间风化后的扫描电镜照片,镀膜较未镀膜玻璃风化程度轻
    ,这是由于膜层影响Na+与H+、H3O+扩散,使风化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减慢。
  • 欧迎春,冯海兵,蓝知惟,马眷荣
    . 2009, (22):  103-105. 
    摘要 ( )    PDF ( )     
    在异质的透明材料复合过程中,针对聚氨酯胶片(PU)与定向有机玻璃(DPMMA)界面粘结强
    度低的问题,该论文拟以一定溶剂溶解聚氨酯胶片,并在其溶液中引发丙烯酸同系物的聚合
    反应,形成一种类似互穿网络的热力学相容体系,以该体系改善界面的粘接强度。研究结果
    表明:在聚氨酯胶片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P)溶液中,引发甲基丙烯酸(MA)、甲基丙烯
    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MA)的聚合,可以配置出界面处理剂;该处理剂与两基材接触角
    的平均值在30°以下,可以明显改善界面的粘接强度。论文讨论了处理剂与聚氨酯胶片及定
    向有机玻璃的作用机理。
  • 庞世红,马眷荣,马振珠
    . 2009, (22):  106-109. 
    摘要 ( )    PDF ( )     
    根据夹层复合材料弯曲理论,计算了夹层玻璃层间应力。计算夹层玻璃等效厚度时引入了剪
    力比系数ξ,即同样载荷条件下,夹层玻璃层间应力与同样尺寸、厚度的单片玻璃中性层最
    大剪应力之间的比值。当ξ=1时夹层玻璃等效厚度与等厚度的单片玻璃相等,达到承载
    能力上限;ξ=0时,夹层玻璃等效厚度与2片玻璃简单叠置相同,达到承载能力的下限
    ;普通夹层玻璃等效厚度介于上限和下限之间。该文等效厚度计算结果在胶片厚度为0.38 m
    m时与实测值相差约0.1%。
  • 许杰,赵芳红,张保军,马眷荣
    . 2009, (22):  110-112. 
    摘要 ( )    PDF ( )     
    将浮法玻璃置于KNO3熔盐中离子交换16 h,然后分别在300~550 ℃下处理30 min
    ,研究高温处理对离子交换玻璃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高温处理前后玻璃强度,表面应
    力及表面K+的分布。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玻璃的强度及表面应力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
    ,力学性能下降越明显。经过300 ℃处理后,玻璃强度为处理前的90%;经过550 ℃处理后,玻璃强度降到原片玻璃强度,表面应力为处理前的一半。处理后的玻璃表面K+减小并且
    向玻璃内层移动,K+浓度最大值也随之移动。这是导致玻璃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 姜妍彦,王承遇,王璐,汤华娟
    . 2009, (22):  113-116. 
    摘要 ( )    PDF ( )     
    以中铅玻璃为基质,以氯化金为着色剂,制备了系列金红玻璃。以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了
    样品的吸收光谱,以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的微观结构,根据CIE1931RGB系统和光谱数据计
    算了它们的色度坐标。结果表明600 ℃下保温1 h为最佳显色条件,样品的色坐标在红色
    玫瑰红色范围内,肉眼观察接近玫瑰红颜色。扫描电镜下,Au原子加入量为0.13%以下的
    玻璃样品,均呈现均匀的玻璃相结构,当Au浓度达到0.15%时,有金原子从玻璃相中析出,
    由此得到金离子在中铅玻璃中的溶解限度为0.13%,超过了文献报道的数值。
  • 田英良,张港,孙诗兵
    . 2009, (22):  117-119. 
    摘要 ( )    PDF ( )     
    针对铝硅酸盐玻璃熔解澄清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了澄清效果与温度、时间、澄清剂用量
    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合于铝硅酸盐玻璃的澄清方法,对熔制铝硅酸盐玻璃的澄清具有指导意
    义。
  • 毛利民
    . 2009, (22):  120-123. 
    摘要 ( )    PDF ( )     
    论述了耐火材料结构性能数模仿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材料显微结构图像转
    换和材料有效性质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拟计算。说明数模仿真是耐火材料研究和开发应用中的
    一种重要方法。
  • 张港,田英良,孙诗兵
    . 2009, (22):  124-126. 
    摘要 ( )    PDF ( )     
    为了保证钛白釉的瓷层具有良好的乳浊性能、光泽度以及白度等性能,搪瓷钛白釉必须具有
    高含量的锐钛矿晶相,不含或少含金红石相和板钛矿相。适当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可以让
    钛白釉在烧成过程中产生较多锐钛矿晶型,避免金红石晶型的产生,因此钛白釉的烧成温度
    、烧成时间对其性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XRD分析,研究了钛白釉烧成制度与晶相种
    类和含量的关系,指出烧成温度在840~880 ℃,烧成时间在5 min以内,可获得较多锐钛矿
    晶相。
  • 崔竹,高锡平,李长久,黄幼榕
    . 2009, (22):  127-129. 
    摘要 ( )    PDF ( )     
    铅钒碲系统易熔玻璃由基础玻璃与低膨胀填料均匀混合制得。首先从结晶化学的角度分析了
    ZnO、Bi2O3等氧化物对基础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V=O双键中的非桥氧可能与之形成配键,形成较大的离子集团,降低了V5+的迁移能力,使玻璃的析晶能力下降;其次介绍了低膨胀填料钙钛酸铅与基础玻璃的混合比例对该系统玻璃热膨胀系数的调整,随着比例的提高,易熔封接玻璃的膨胀系数降低,当混合比例为35∶75时,膨胀系数由125×10-7/℃,降至70×10-7/℃。
  • 曹艳丽,陈静,周萘
    . 2009, (22):  130-132. 
    摘要 ( )    PDF ( )     
    玻璃液面附近的池壁,由于玻璃液温度高、液流速度快、化学反应激烈,同时又处于气、液
    、固三相交界处,因而侵蚀速度快,是决定窑体寿命的关键部位。碱性氧化物是造成池壁侵
    蚀的主要因素。池壁的侵蚀过程是碱性氧化物的扩散作用引起长石族化合物的形成和刚玉晶
    相(Al2O3)的融解,池壁材料中的Al2O3、SiO2与玻璃中的Na2O最后反应生成
    低熔点的霞石。
  • 邵竹锋,王慧,孙元成
    . 2009, (22):  133-136. 
    摘要 ( )    PDF ( )     
    抛光后的石英玻璃表面光滑、平整,经过HF酸腐蚀后表面形貌变得凹凸不平。为了解释该现
    象,从Weyl的亚表面理论着手,借助研磨、抛光破坏层模型和微裂纹扩展模型,详细阐述了
    微裂纹的存在、扩张机理。研磨、抛光后亚表面的微裂纹被认为是造成腐蚀形貌变坏的主要
    原因。通过不同时间抛光后的腐蚀形貌对比试验证实了该理论和模型。
  • 刘甜甜,李艳,田英良,孙诗兵
    . 2009, (22):  137-140.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6种不同熔制工艺对搪瓷钛白釉的白度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温(≥1
    350 ℃)、长时间的熔制工艺条件下,钛白釉的白度值较高。此种熔化工艺条件,在适当
    温度下烧结,有利于钛白釉中锐钛矿晶型的大量析出,相对含量较高。
  • 刘树江,高彬
    . 2009, (22):  141-143. 
    摘要 ( )    PDF ( )     
    以石英砂、长石、羟基磷灰石、石灰石和纯碱等原料,利用传统熔融冷却法制备了含磷的无
    氟硅乳浊玻璃,并利用XRD、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该系统玻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网络外体氧化物种类和含量对玻璃分相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网络外体氧化物含量不变,用MgO取代部分CaO,析出的第二相仍为蠕虫状的连通结构,但热膨胀系数显著降低;增加网络外体氧化物Na2O含量,析出的第二相成“液滴”状的分散结构,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也显著增大。这类含磷的硅酸盐玻璃有望替代氟化物乳浊玻璃,成为新型环保乳浊玻璃的候选材料。
  • 陈国平,冯敏鸽,李慧,殷海荣
    . 2009, (22):  144-146. 
    摘要 ( )    PDF ( )     
    以优化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用喷枪结构,提高玻璃熔化质量、增加熔窑寿命为目的,建立了新
    型的全氧燃烧燃气喷枪条件下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学模型。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与
    传统全氧燃烧玻璃熔窑所用套管型燃气喷枪相比,新型扁平全氧燃气喷枪所形成火焰温度较
    高、覆盖面较大,有利于玻璃的熔化,可应用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
  • 王桐
    . 2009, (22):  147-150.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目前大型并行计算机系统中互连网络的分类,对其中叫直接网
    络的一类网络的几种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直接网络中路由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单
    向3D torus网络设计了一个点到点的无阻塞的虫孔路由算法。
  • 陈倩
    . 2009, (22):  151-153. 
    摘要 ( )    PDF ( )     
    根据Reinhard的颜色传输算法和Welsh的灰度图像彩色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
    一种基于象素空间相关性的灰度图像彩色化算法,该算法经过像素匹配,Welsh改进和分块
    处理和自身校正等过程,实现了灰度图像彩色化。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该算法比Welsh算法
    在处理速度上更快,还原效果更好。
  • 郑剑,江建慧
    . 2009, (22):  154-159. 
    摘要 ( )    PDF ( )     
    对现有的用LTS描述的适配器协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分别提
    出了基于状态节点的表示方法和基于标签的表示方法,并在消息匹配向量描述模式中扩展了
    顺序组合操作。最后对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翟志华,王留奎,王端
    . 2009, (22):  160-164. 
    摘要 ( )    PDF ( )     
    为了准确地提取用户感兴趣的图像特征以及提高图像检索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
    视觉感知的相关反馈图像检索算法。该算法根据视觉感知原理,考虑到人眼对各个频率层的
    图像感知具有不同的兴趣与敏感度,以频率层特征为图像特征。该特征不仅考虑了频率层色
    彩的特征,而且考虑了图像形状的视觉因素。提出的算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自适应地调整
    频率层色彩特征与形状特征之间的权值。结果表明,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相关反馈算法
    SVM相比,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查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