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09-09-1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韩建军,汪舟,赵修建,陶海征
    . 2009, (17):  1-3. 
    摘要 ( )    PDF ( )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稳定透明的氧化铝溶胶,并采用提拉法镀膜工艺在石英毛细管
    内壁制备了氧化铝薄膜。研究表明,薄膜厚度随提拉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提拉速度小于5.
    0 mm/s的情况下,厚度与提拉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当n(ASB)∶n(H2O)=1∶100,提拉速度为1.0 mm/s时,ASB与H2O的摩尔比每增加0.01,薄膜厚度随之增加0.18 μm左右。
  • 赵磊,王洪海,余鑫,汪冰冰
    . 2009, (17):  4-6. 
    摘要 ( )    PDF ( )     
    基于气体在吸收峰波长下对光的吸收随浓度变化的原理,研制一种光纤式气体监测仪
    ,根据被测气体的吸收峰对应的波长选择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采用不同频率
    的光源驱动电路实现对多种气体浓度的同时检测。对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检测试验证
    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
  • 郑艳丽,张文浩,柳伟,唐新峰
    . 2009, (17):  7-10. 
    摘要 ( )    PDF ( )     
    采用溶剂热法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合成出纳米(BixSb1-x)2Te3化合物
    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Bi/Sb的相对含量对产物相组成及形貌
    的影响,探讨了(BixSb1-x)2Te3化合物形貌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当0≤x≤1时得到了单相的(BixSb1-x)2Te3化合物;随x含量的增加,(BixSb1-x)2Te3粉体形貌由最初均匀的纳米片状六边形逐步过渡到纳米颗粒;形貌的变化是由于初始原料SbCl3和BiCl3在DMF中的溶解度差异较大所致。
  • 冯志力,余永富,,刘根凡,陈雯
    . 2009, (17):  11-14. 
    摘要 ( )    PDF ( )     
    用TG/DTG、DSC和XRD技术研究了大西沟菱铁矿单矿物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XRD结果表明,菱铁矿分解的产物为Fe3O4和微量的FeO,分解过程按2个反应但几乎一步完成。用
    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mn-Wall-Ozaw(FWO)法分别求得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结
    果较为吻合。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西沟菱铁矿在氮气中热解的最可几模型为Bna或An
    , 相应的热解活化能为209.95 kJ/mol。
  • 高文斌,张莉,唐新峰
    . 2009, (17):  15-17. 
    摘要 ( )    PDF ( )     
    以醋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相Bi2Sr2Co2Oy热电材料,通过添
    加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20000)控制和优化样品的微观形貌,研究了聚乙二醇P
    EG(20000)对Bi2Sr2Co2Oy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制备出厚度为300—500 nm、大小为1—3 μm、尺寸均匀的纳米片状Bi2Sr2Co2Oy粉体。
  • 金桥,谢文杰,陈果,唐新峰
    . 2009, (17):  18-20. 
    摘要 ( )    PDF ( )     
    采用单辊熔体旋甩法制备出p型Bi2Te3薄带,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p型Bi2Te3
    薄带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带自由面和接触面的形貌和晶粒尺寸,经过退火处理都
    发生了变化。当退火温度低于200 ℃时,退火温度和时间对薄带自由面和接触面的微结构没
    有明显影响;当退火温度为300 ℃时,薄带自由面枝状晶和接触面等轴状晶明显长大,且在
    此温度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晶粒进一步长大。
  • 夏志林,郭培涛,薛亦渝,黄才华,杨芳芳
    . 2009, (17):  21-24. 
    摘要 ( )    PDF ( )     
    激光预处理作为提高薄膜抗激光损伤能力的一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采用Nd∶Y
    AG三倍频激光对光学薄膜进行了预处理,实验发现三倍频激光预处理对薄膜抗激光损伤能力
    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影响规律比较复杂。结果表明合适的激光预处理能量密度与测试激光能
    量密度有关:确定能量密度的激光预处理,在不同能量密度测试激光下的预处理效果不一,
    有的可以改善薄膜抗激光损伤能力,有的则相反;同样地,对于确定能量密度的测试激光,
    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预处理其效果也不相同,存在一个能量密度范围,在该范围内的预处理
    激光脉冲才能有效提高薄膜抗激光损伤能力。该实验结果给了一个启示:激光预处理能量的
    选取要针对元件的服役情况而定。
  • 范典
    . 2009, (17):  25-26. 
    摘要 ( )    PDF ( )     
    针对铁路运行中的某些安全问题,通过对铁路轨道实验数据的分析,进行了光纤
    传感技术在铁路安全监测领域里的应用研究,提出通过检测应变曲线进行铁轨和车轮的健康
    诊断方法,并对其在动态称重上的应用做出有益探索。
  • 孙智富,,詹捷,张叶成,孙健
    . 2009, (17):  27-29. 
    摘要 ( )    PDF ( )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发动机缸套上制备纳米氧化锆功能材料梯度热障涂层,
    用SEM、EDS等方法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形貌,并利用MML型纳米测试仪等对涂层的硬度、弹性
    模量、耐磨性及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粉末是由表面被纳米球粒子包覆
    的亚微米粒子构成,未熔化的ZrO2陶瓷粒子掺杂在涂层内部形成独特的熔合体。涂层的表
    面硬度为12.19 GPa,弹性模量为148.25 GPa,涂层和基体间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耐磨性
    能和耐高温性能。
  • 张津,王莹,欧信兵,孙智富
    . 2009, (17):  30-33. 
    摘要 ( )    PDF ( )     
    采用火焰喷涂方法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铝涂层,为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
    ,对其进行了后续热处理和封闭处理,并对涂层的耐蚀性和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
    明,镁合金经热喷铝涂层保护,其腐蚀电位可以得到提高,且铝涂层较裸镁有微弱的钝化效
    果。当铝涂层经热扩散、环氧树脂或硅烷封闭进一步处理,腐蚀电位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采用硅烷溶液和环氧树脂封闭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蚀性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喷铝涂层有
    较好的抗冲击性和热震性,与基体结合良好。
  • 黄金,朱冬生,王先菊
    . 2009, (17):  34-38. 
    摘要 ( )    PDF ( )     
    储能密度和热导率是表征微结构无机盐/陶瓷基(Na2SO4/SiO2)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性
    能的两个关键指标。本文对该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二次电子及断口形貌SEM分析。采用差
    示扫描量热系统(DSC)和JR-1激光导热常数仪测定了该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热导率(室温—
    900 ℃),结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储能密度和热导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Na2SO4/SiO2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在882 ℃附近,相变潜热与Na2SO4的质量
    百分含量成正比,储能密度随Na2SO4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同,大约为220—240 J/g;Na2SO4/SiO2复合相变储
    能材料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在低温阶段表现为急剧下降,在500 ℃左右达到
    最低点,600 ℃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导率略有回升。
  • 李燕,卢平,刘佐民
    . 2009, (17):  39-42. 
    摘要 ( )    PDF ( )     
    建立了不必区分基体相和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采用
    热弹性力学方法,推导出了预测多相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算式。将该算式应用于
    几个具体的实例,结果与试验数据、Turner模型和Kerner模型计算的结果比较,发现符合情
    况很好,证明了该算式的适用性以及模型建立的合理性。
  • 张津,宋晶晶,孙智富,,,刘成龙,孙健
    . 2009, (17):  43-45. 
    摘要 ( )    PDF ( )     
    二氧化钒薄膜特殊的相变性能,决定其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但其制备始终是一个
    难点,实验首先利用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得高纯度的五氧化二钒薄膜,然后通过后续热
    处理得到了二氧化钒,对转化的可能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利用XRD对不同温度热处理条
    件下所获得的薄膜进行了分析。
  • 叶永,邵瑾,陈传尧
    . 2009, (17):  46-49. 
    摘要 ( )    PDF ( )     
    将Burgers模型与粘塑性模型串联,得到能描述沥青砂3个蠕变阶段的粘弹塑本构模型。开展
    了40 ℃,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砂单轴蠕变实验,通过非线性拟合确定了模型中材料
    参数。利用模型预测了沥青砂蠕变变形和应变率变化,并与实验结果和Burgers模型预测结
    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描述沥青砂蠕变过程的前2个阶段变形,而且能反
    映第3阶段的加速蠕变特征,且预测结果与实验相当吻合。
  • 杜顺成,戴经梁,刘彦军
    . 2009, (17):  50-53. 
    摘要 ( )    PDF ( )     
    车辙已经成为当前沥青路面破损形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和服务质量。剪切流动变形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主要发生机理,要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
    性能必须在级配设计时考虑到集料散体的抗剪切能力。通过对集料散体剪切模量公式的推导
    和分析,提出以剪切模量为控制指标的逐级填充级配设计方法,设计出的级配通过室内实验
    比较,高温稳定性优于其他级配类型,水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适合在高温地
    区推广应用。
  • 武建民,马君毅,戴经梁
    . 2009, (17):  54-56. 
    摘要 ( )    PDF ( )     
    为研究温度对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强度的影响,对不同级配、不同水泥用量的
    再生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室内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旧沥青路面
    材料中沥青的存在,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并且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但其整体强度发展规律还是与水泥
    稳定类材料一致的。
  • 冯新军,郝培文,查旭东
    . 2009, (17):  57-61. 
    摘要 ( )    PDF ( )     
    分别采用OGFC设计法和该文中提出的析漏损失指标设计法对2种开级配沥青稳定
    碎石混合料ATPB30和SACPB30进行了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并对最佳油石比下的沥青稳定碎石
    混合料进行了排水性能、抗永久变形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析漏
    损失指标设计法设计的SACPB30除了排水性能稍差于OGFC设计法设计的SACPB30,其余水稳定
    性、抗永久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均更优。
  • 邢明亮,陈拴发,陈华鑫,王秉纲
    . 2009, (17):  62-65. 
    摘要 ( )    PDF ( )     
    空隙率是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控制指标,而矿料级配组成是影响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空隙率
    的首要因素。该文通过回归计算,分析了级配组成中不同筛孔通过率对其空隙率的影响程度
    次序,并结合满足排水性要求所需要的最小空隙率及混合料的强度,推荐出级配范围。研究
    表明:2.36 mm筛孔通过率是影响排水性混合料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的关键筛孔,在推荐级
    配范围内2.36 mm筛孔通过率每增加1%,空隙率将随之减小1%左右,同时空隙率与连通空
    隙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 陈辉强,郝培文
    . 2009, (17):  66-69.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钛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沥青阻燃剂的原理和方法,确定了钛酸酯的最佳用量
    ;通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改性前后沥青阻燃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表面改性前后沥阻燃剂的分散效果,对比分析了表面处理对阻燃沥青常规性能及阻燃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酯与沥青阻燃剂发生了化学作用,降低了沥青阻燃剂的表面极
    性,其最佳用量为沥青阻燃剂的1.7%;表面改性不仅提高了沥青阻燃剂的热稳定性和分散性
    ,还增强了沥青阻燃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同时改善了阻燃沥青的性能。
  • 吴建锋,李剑,徐晓虹,吴菊芳,李传国,赵芳
    . 2009, (17):  70-73. 
    摘要 ( )    PDF ( )     
    利用熔融浸渗工艺将相变材料NaCl与SiC泡沫陶瓷复合,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温复合相变
    蓄热材料,对复合材料样品进行了XRD、SEM、TGDTA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iC与NaCl具有
    良好的化学相容性,SEM照片表明SiC与NaCl结合完好,复合材料在NaCl的相变温度801.6 ℃
    出现吸热峰,相变潜热为157.9 kJ/kg,该蓄热材料具有较高的蓄热密度,可以实现高温蓄热
  • 廖宜顺,李国卫,魏小胜
    . 2009, (17):  74-77. 
    摘要 ( )    PDF ( )     
    采用无电极电阻率测定仪测定了不同水灰比的水泥净浆在1 440 min内的电阻率变化曲
    线,研究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研究表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电阻率变化曲线
    在凝结硬化后出现了2个峰值,其原因是钙矾石(AFt)与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发生
    了相互转变。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在凝结硬化前,影响电阻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孔隙率,而凝结
    硬化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液相电阻率。当水灰比逐渐增大时,初始电阻率逐渐减小,电阻率变
    化曲线的第2个峰的峰值逐渐增大,1 d电阻率也逐渐增大,1 d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 邓玉荣,祁美兰
    . 2009, (17):  78-80. 
    摘要 ( )    PDF ( )     
    将纯铝样品在一级轻气炮(100 mm)上进行动态冲击加载,用VISAR系统测量样品自
    由面的
    速度历史,获得纯铝在2种弹速下的自由面速度剖面;以实验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纯铝材
    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材料的xt图(特征线图)、样品内部微损伤分布与回收后
    损伤
    统计结果的对比以及材料内部微损伤随时间的演化等信息。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
    反映了材料在高应变加载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其结果基本与实验结果吻合。
  • 刘唐庆, 陈冬林, 裴晓冲
    . 2009, (17):  81-84. 
    摘要 ( )    PDF ( )     
    以低熔点云贵煤灰为基样,配制SiO2含量为50%、60%、70%、80%的灰试样,分别将其均匀
    疏松散布在SiC质、高铝质、低铝质3种耐火材料板上,然后依次将其置于马弗炉中经1 250
    ℃煅烧20 h,待试样自然冷却后取出试样观察并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同种耐火材料板
    上灰试样的结渣程度随SiO2含量的递增表现出先由轻变重,再由重变轻的特点;SiC质
    耐火材料对低SiO2灰的抗结渣能力较强,而铝质耐火材料对高SiO2灰的抗结渣能力较强
  • 蔡宏伟,武杨,蔡儆,王志花
    . 2009, (17):  85-87. 
    摘要 ( )    PDF ( )     
    目前测定石灰石中SiO2含量的前处理过于冗长和繁琐,为此提出利用微波碱消解技术对
    石灰石样品进行快速消解的方法,并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SiO2含量。以石灰石标
    准样品(GSB0813452001)为对象,探讨得到最佳微波消解条件:消解溶剂为5.0 mL、3
    00 g/L NaOH溶液,微波火力为高火,微波消解时间180 s。3个石灰石标准样品(GBW03105
    、GBW03106、GBW03108)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回收率在96%—105%之间,4种实际样品的
    测定结果也与传统方法一致,具有简便、快速、准确、节能等优点。
  • 彭红,章晓,范良松,黄开勋
    . 2009, (17):  88-91. 
    摘要 ( )    PDF ( )     
    不同合成方法得到的纳米TiO2的粒径大小、形貌、晶型及等电点等表面特性对物理吸附
    胰蛋白酶有较大的影响。分别应用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合成了3种TiO2纳
    米粒。XRD分析表明3种产物的晶型分别为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金红石型。TEM分析表明3
    种产物的粒径分别为小于5 nm、10—100 nm和30 nm。此外3种产物的等电点分别为3.
    0、6.1和5.2。分别应用这3种纳米粒物理吸附胰蛋白酶,结果表明在pH 5.0—6.0时
    ,均匀沉淀法产物对胰蛋白酶的偶联效率及吸附蛋白质的能力最高,其次为水热法产物。溶
    胶凝胶法产物粒径分布不均匀,且100 nm左右的大颗粒较多,因此它的偶联效率及吸附蛋
    白质的能力最差。由此可见纳米TiO2对胰蛋白酶的物理吸附作用与溶液的pH及粒径大小密
    切相关。当蛋白质溶液的pH为5.0—6.0时,TiO2粒径越小,对胰蛋白酶的吸附能力
    越强。
  • 王学谦,宁平,蒋明,师雁
    . 2009, (17):  92-95.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气相中硫化氢在浸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硫化氢在浸
    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H2S在20—30 ℃范围内吸附容量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少,属典型的物理吸附,即低温有利于吸附,在60—95 ℃范围内吸附
    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属化学吸附,高温有利于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氧含量为1%(体积
    分数)的微氧条件下硫化氢在浸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班厄姆动力学方程,通过
    拟合可以得到理想的吸附速率方程。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臧华,刘钊,涂永明
    . 2009, (17):  96-98. 
    摘要 ( )    PDF ( )     
    在分析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极限状态时钢管和混凝土受力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截
    面的内力平衡方程,推导了新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图表。对国
    内外70个受弯试件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平均
    值为0.933,均方差为0.098,可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略偏于安全,可以用来
    计算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 徐家云,赵勇,刘科,曲宪伟
    . 2009, (17):  99-101. 
    摘要 ( )    PDF ( )     
    桥梁智能化通过智能调节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短柱温度来实现。将短切碳纤维
    混凝土短柱应用在桁架梁桥上,利用其良好的电热效应和电位移效应,改善桥梁的受力
    状态和运营情况,桁架既分担部分荷载又支撑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短柱。试验研究表明:短切
    碳纤维混凝土短柱能大幅减小桁架梁桥的跨中弯矩和挠度,而且这种通电智能化结构,可以
    用于旧桥加固,更能适应以后荷载的升级。
  • 陈军明,吴旭旺,任志刚,吴文军
    . 2009, (17):  102-105. 
    摘要 ( )    PDF ( )     
    铸钢节点力学性能分析时,忽略刚性区的影响,将低估节点各肢面内抗弯刚度;采用
    铸钢节点实体有限元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铸钢节点的各项力学性能,实现比较困难,工程推
    广甚为不便。采用刚性材料法,在ANSYS中增大刚性区的弹性模量E,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计
    算结果,且较实体模拟法易于实现。以广州歌剧院钢结构的力学性能计算为算例,对比分析
    了刚性材料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
  • 刘健,程森
    . 2009, (17):  106-109. 
    摘要 ( )    PDF ( )     
    基岩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复杂,在分析过程中
    很难找到合适的相关变量因子,难以用常规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将基岩
    裂缝开度的实测资料看作一个时间序列,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其GM(1,1)预测模型,根据
    突变理论可以较好地预测控制变量作用下的系统状态是否连续、稳定的特点,利用尖点突变
    模型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 机电、信息与计算机
  • 魏莉,周祖德,吴华春,胡业发
    . 2009, (17):  110-113. 
    摘要 ( )    PDF ( )     
    磁悬浮平台是利用磁悬浮无机械接触、无需润滑等特点设计的加工平台,解决了传
    统平台易磨损、加工环境恶劣等难点。在介绍了磁悬浮平台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
    上,设计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6713为核心器件的数字控制系统,对主要电路进行了
    分析,并采用智能PID控制算法,实现了磁悬浮平台样机的稳定悬浮。
  • 董武世,孙强,柯宗武,陈年生
    . 2009, (17):  114-117. 
    摘要 ( )    PDF ( )     
    在Ad hoc网络中,采用控制数据报文向相邻节点的发射功率的方法来提高能量的
    使用效率会对网络连通性、延迟和容量带来负面影响,提出了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问
    题模型。通过分析Ad hoc网络中能量控制机制以及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方法, 讨论了分布
    式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算法,并给出了对该算法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
  • 杨莉,鲁晓成,钟珞
    . 2009, (17):  118-122.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数控冲床钣金加工CAD/CAM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模具自动匹配、夹钳位置设
    定与干涉检查、冲压禁区规避规划、特殊对象冲压计算、不规则曲线内阵列冲压计算、自动
    路径规划与调整、G代码自动生成等关键问题,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自动路
    径规划与调整问题,提出了基因优化的方法;特殊对象冲压计算问题中,圆和椭圆落料是冲
    压过程中常见的冲压类型,如何计算这两种类型的冲压中心点一直是研究的关键点,对
    圆和椭圆型零件孔加工的路线和数控程序的编制进行了优化设计。系统已经投入实际运行,
    实现了预期功能,运行结果良好。
  • 吴友宇,王四伟
    . 2009, (17):  123-126.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嵌入式指纹实时采集解决方案,用Verilog语言重点设计
    了SCCB、OV7620和VGA等接口控制器,借助于EDK(Embeded Development Kit)软件,实现
    了硬件逻辑模块的组装和软件程序的编写,构成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经验证系统所采集的指
    纹图像完全能满足系统需求。
  • 黎雨露,沈兵
    . 2009, (17):  127-130. 
    摘要 ( )    PDF ( )     
    对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RNSS(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中
    频信号的捕获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FFT的并行码相和串行载频搜索的捕获
    策略,在基于捕获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该策略和串行码相串行频域搜索策略在进行捕获时计
    算量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一种动态设定捕获阈值的方法。最后,利用一组实测GPS信号进行
    仿真试验,验证了该快速捕获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郭志强,杨杰,柳步荫
    . 2009, (17):  131-134. 
    摘要 ( )    PDF ( )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和PCA变换相结合的特征级融合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
    进行二维小波包分解,对分解后的低频子图进行PCA分解,得低频主分量,然后选取含有丰

    人脸特征的高频子图进行加权融合,对融合后的高频子图再进行PCA分解,得高频主分量,
    最后对高低频主分量进行融合处理,得最终的鉴别特征。分别在ORL和YaleA人脸库上进行试
    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识别率。
  • 周玮,王博,刘建,贺智轶
    . 2009, (17):  135-137. 
    摘要 ( )    PDF ( )     
    为解决GPS基带信号处理中对实时跟踪的要求,提出了DSP软件优化流程。通过浮点定
    点转换、减少库函数调用开销、采用软件流水线技术和编译器选项优化等几种优化技术,在
    TMS320C6414定点DSP平台上实现了GPS实时跟踪运算。通过比较代码优化前后的时间消耗与
    精度,对比分析了软件优化后的执行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完全能满足跟踪运算的实时性
    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 向东,朱长苗
    . 2009, (17):  138-140. 
    摘要 ( )    PDF ( )     
    针对六边形快速算法只考虑矢量水平方向的分布特点,提出了自适应六边形快速
    运动估计算法。文中用一个标量来统计水平和垂直运动矢量分布强弱特性,根据这个标量来
    选择调用六边形水平和垂直模板。综合考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矢量,降低计算量。实验
    表明,新算法在信噪比和搜索速度都有改进。
  • 周廷美,陈菲菲
    . 2009, (17):  141-144. 
    摘要 ( )    PDF ( )     
    针对瓦楞芯层的变形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芯层弯曲刚度的瓦楞夹层板模型。采用多
    步均匀化方法将瓦楞纸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的均质板并进行等效计算,然后再采用混合定
    律计算瓦楞夹层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的计算误差小,说明该等
    效方法是合理的。
  • 管理工程及其它
  • 张友棠,洪荭,冯自钦
    . 2009, (17):  145-148. 
    摘要 ( )    PDF ( )     
    投融资战略资本结构协同是决定和影响企业扩张能力的关键问题。作者从投融资战
    略资本结构协同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出发,分析了投融资战略资本结构协同的影响因素和协同
    路径,探讨了投融资战略资本结构协同的匹配关系,建立了测度投融资战略资本结构协同度
    的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
  • 赵秀春
    . 2009, (17):  149-152. 
    摘要 ( )    PDF ( )     
    利用大沽河青岛段6个监测断面2003—2007年的年均监测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水
    质评价,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大沽河青岛段水环境质量变化状态。
  • 谢科范,赵shi
    . 2009, (17):  153-156.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创业企业“双缺口”的研究,提出创业企业的“双缺口”具有普遍性和风
    险引致性,并基于“双缺口”原理,给出了创业企业的风险图谱,最后结合风险图谱,针对
    创业企业的“双缺口”,提出了弥补“双缺口”及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