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12-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论文
  • 程金树
    . 1997, (4):  1-4. 
    摘要 ( )    PDF ( )     
    利用玻璃的烧结收缩曲线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建筑装饰微晶玻璃的烧结动力学,并讨论了CaO含量变化对玻璃烧结的影响,结合工业化生产,确定出有利于烧结过程的最佳CaO含量范围。
  • 武七德
    . 1997, (4):  5-8. 
    摘要 ( )    PDF ( )     
    采用石油焦碳粉为原料,代替SiC-C粉的混合配料,制备反应烧结SiC陶瓷(ReactionBondedSiliconCarbide,简称RBSC)。考察了渗入反应烧结SiC高致密化烧结机理,发现使用超细碳粉成坯,通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控制生坯的碳和气孔的分布状况,可以制备与常规RBSC性能一致的材料。
  • 胡曙光
    . 1997, (4):  9-12. 
    摘要 ( )    PDF ( )     
    针对常用的TUTTI钢筋锈蚀模型只考虑碳化,而没有考虑Cl-侵蚀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不足,本文根据混凝土中钢筋周围的碱度与临界氯离子浓度的关系:[Cl-]/[OH-]=0.6来修正TUTTI模型并重新定义诱导期和发展期,修正后的TUTTI模型综合考虑了碳化和Cl-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本文还利用电化学线性极化法和交流阻抗谱理论补充了钢筋锈蚀发展期预测模型。
  • 毛若卿
    . 1997, (4):  13-15. 
    摘要 ( )    PDF ( )     
    使用化学纯的试剂,研究了CaO、H2SiO3和Al(OH)3系统中,当C∶S∶A=2∶1∶1时,F、Cl和SO3对C2AS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50℃的温区内,CaO-Al(OH)3-H2SiO3系统中C2AS的形成数量极少,主要矿物是C12A7,C2S和β-CS,当有F、Cl和SO3存在时,C2AS的数量大大增加,在1050℃时,C2AS的数量可达80%左右。
  • 毛若卿
    . 1997, (4):  16-19. 
    摘要 ( )    PDF ( )     
    详细研究了高岭土-CaO-矿化剂(CaCl2、CaF2、CaSO4)体系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和预处理产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煅烧产物的胶凝能力与组成,矿化剂种类和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控制适当的化学组成和选用复合矿化剂能有效控制非活性矿物C2AS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煅烧物的胶凝能力。
  • 熊家国
    . 1997, (4):  20-22.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应城石膏尾矿的矿物分析和组份分析,充分论证了用应城石膏尾矿,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在水泥生产中作为水泥缓凝剂作用,并在此基础与二水石膏进行了全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550~700℃煅烧后的石膏尾矿,完全可以作为水泥生产中的缓凝剂使用,且尾矿中的粘土矿物组份煅烧后具有很好的火山灰活性,在水泥中作为混合材使用。
  • 谢峻林
    . 1997, (4):  23-26. 
    摘要 ( )    PDF ( )     
    BaCO3、Sr(NO3)2是水泥窑用高硫煤的较好脱硫剂,同时它们对高硫煤的燃烧也起到了较好的催化作用。利用差热分析及燃烧率测定,研究了BaCO3、Sr(NO3)2以及它们共存或与CaCO3共存时,对高硫煤的燃烧催化程度,进而讨论了催化机理。
  • 赵前
    . 1997, (4):  27-30. 
    摘要 ( )    PDF ( )     
    分析和研究了烧结法生产CaO-Al2O3-SiO2-R2O-ZnO微晶玻璃装饰板的基础玻璃成分、热工设备以及热处理工艺制度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解决微晶玻璃板生产中质量的方法。
  • 吴正明
    . 1997, (4):  31-35. 
    摘要 ( )    PDF ( )     
    利用粉末失重法、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含锆逆性玻璃及TiO2、PbO、SiO2的耐碱性。在对比现存玻璃、氧化物耐碱性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氧化物耐碱性的指标。
  • 余海湖
    . 1997, (4):  36-40. 
    摘要 ( )    PDF ( )     
    以火山凝灰岩为主要原料研制成了以β-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高CaO含量玻璃核化、晶化后整体均匀结晶成为乳白色或浅黄色微晶化制品;低CaO含量玻璃烧结、晶化后成为花纹清晰的微晶玻璃大理石。高CaO含量玻璃由于CaO含量高,热处理时严重分相,分相有利于玻璃整体均匀析晶;低CaO含量玻璃在大量析晶之前基本烧结,由于表面效应在玻璃颗粒表面诱发β-硅灰石晶体,并由表及里长大为针状晶体。
  • 赵前
    . 1997, (4):  41-43. 
    摘要 ( )    PDF ( )     
    以CaO-Al2O3-SiO2-R2O-ZnO系统为基础玻璃成分,利用高岭土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硒粉及镉红为着色剂用,烧结法生产出颜色艳丽的枣红色微晶玻璃装饰板。并研究和讨论了影响其生产的因素。
  • 裴新美
    . 1997, (4):  44-46.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热压AlN-SiCw复合材料在1200~1400℃的氧化行为,分析了晶须掺量对复合材料氧化产物、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氧化产物为Al2O3、Mulite、铝硅酸盐玻璃相。在1200~1400℃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氧化符合抛物线规律。晶须掺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氧化并无显著影响。
  • 李娟
    . 1997, (4):  47-49. 
    摘要 ( )    PDF ( )     
    富氧燃烧不仅能使燃料的燃烧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提高燃料的完全燃烧程度,而且还能提高火焰温度和黑度,从而改善窑内的传热条件,使窑的产量提高,热耗下降。这一措施经计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 何峰
    . 1997, (4):  50-53. 
    摘要 ( )    PDF ( )     
    利用X射线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烧结法微晶玻璃建筑装饰板材的析晶情况,讨论了一些影响析晶的重要因素。
  • 吴少鹏
    . 1997, (4):  54-56. 
    摘要 ( )    PDF ( )     
    所研制的激活安定剂,能解决高掺量增钙粉煤灰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提高该水泥的7d,28d强度,缩短凝结时间,使增钙灰掺量高达60%、42%的水泥达到325#、425#水泥的物理性能标准。工业性实验生产出60%增钙灰掺量的325#水泥。
  • 沈卫国
    . 1997, (4):  57-59. 
    摘要 ( )    PDF ( )     
    通过研究熟料率值、CaCl2、SO3对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讨论粘土-水系统中水泥水化过程及稳定土强度形成机理,及土壤稳定水泥的合理组配。
  • 张文生
    . 1997, (4):  60-62. 
    摘要 ( )    PDF ( )     
    根据化学外掺物和工业废物对粉煤灰三渣混合料的复合作用,探讨了粉煤灰三渣混合料的改性问题,并分析了改性机理。
  • 赵青林
    . 1997, (4):  63-67. 
    摘要 ( )    PDF ( )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耐碱玻璃中SiO2、ZrO2转入碱侵蚀液的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该玻璃中SiO2、ZrO2的表观活化能Ea和频率因子实验值K0对速率常数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碱蚀过程的动力学因素。实验表明:评价氧化物自身的耐碱性,不能仅根据Ea值,还应考虑K0的大小。
  • 何峰
    . 1997, (4):  68-71. 
    摘要 ( )    PDF ( )     
    为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离子交换法光色玻璃,必须在玻璃表面层内形成一定浓度的AgX晶粒,因此对Ag+在玻璃层内的浓度分布及扩散深度的研究至关重要。利用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可以得到有关Ag+分布的重要而直观的信息。
  • 裴新美
    . 1997, (4):  72-74.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碳粉料浆性能与pH值、分散剂加入量及Zeta电位关系的研究,确定了料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了能满足用全碳质材料渗硅,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的料浆,样品烧结密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2.95g/cm3和225MPa。
  • 袁坚
    . 1997, (4):  75-77. 
    摘要 ( )    PDF ( )     
    为了以天然锂辉石为原料制备具有低膨胀性能的微晶玻璃,引入MgO、ZnO、B2O3以降低熔制温度,引入TiO2作为晶核剂。用DTA方法研究了Li2O·Al2O3·4SiO2系玻璃三种组成的晶化特性,结果表明,引入MgO、ZnO、B2O3后使玻璃的Tg温度下降,同时降低了玻璃的析晶活化能。用Ozawa方程计算了Avrami参数,证明TiO2使玻璃整体析晶。
  • 韩建军
    . 1997, (4):  78-81. 
    摘要 ( )    PDF ( )     
    在Li2O-Al2O3-SiO2三元玻璃系统中,加入晶核剂TiO2、ZrO2,通过热处理,制备出了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的透明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SEM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玻璃热膨胀系数,并和原始玻璃作了对比,讨论了热处理制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 伍宏标
    . 1997, (4):  82-84. 
    摘要 ( )    PDF ( )     
    通过数值分析,运用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计算彩色玻璃三个参数(主波长、纯度和亮度)的数学模型,编制出计算程序。利用彩色玻璃的单色光透过率,通过该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该玻璃的色度值,鉴定该颜色的质量。
  • 李娟
    . 1997, (4):  85-86. 
    摘要 ( )    PDF (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在预热和预分解过程中,随着生料分解率的变化其粒度分布也会产生变化。作者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这种变化规律,对于研究该变化对气固分离、气固间传热以及化学反应的影响,进而正确地指导预热和预分解系统的设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肖天来
    . 1997, (4):  87-88. 
    摘要 ( )    PDF ( )     
    介绍一种由MCS-51单片计算机控制的直流电磁阀电气参数测试仪,能自动完成电磁阀开阀启动电压、保持电压、释放电压三种电气参数的测试,并动态跟踪显示线圈电压变化过程及打印测试结果。该仪器已用于家用燃气热水器电磁阀生产线中。
  • 肖天来
    . 1997, (4):  89-90.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压电陶瓷d33参数自动测试分选机,能自动完成装料、参数测试,并根据给定合格值自动分选。该机已用于点火压电陶瓷生产线中。
  • 王继辉
    . 1997, (4):  91-95.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新型酚醛片状模塑料(P-SMC)的增稠技术及增稠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酚醛片状模塑料,B2O3和ZnO的混合体系是较好的增稠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讨了B2O3和ZnO对酚醛片状模塑料的增稠机理,分析表明B2O3对树脂有较好的增稠作用,而ZnO不但对树脂没有增稠效应,反而延缓B2O3对树脂的增稠。
  • 朱小英
    . 1997, (4):  96-99. 
    摘要 ( )    PDF ( )     
    用相复合技术制备了导电化陶瓷。通过比较不同工艺参数组合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的导电性能,发现烧结致密化不是影响样品导电性的主要因素。通过高温烧结过程,改善导电相颗粒的接触状况,降低其间接触电阻,是改善样品导电性的最有效手段。
  • 姚映钦
    . 1997, (4):  100-103. 
    摘要 ( )    PDF ( )     
    以废聚苯乙烯(WPS)泡沫为原料,采用浓硫酸和发烟硫酸两种磺化方法制备性能良好的砼减水剂。对所制砼减水剂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酸碱度、起泡性、流动度和减水率等性能作了检测,并对其3d、7d和28d的抗折、抗压强度作了不同W/C和不同减水剂掺量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PS)磺酸钠砼减水剂(简称PS减水剂)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适宜的掺量为0.5%~0.8%,减水率可达20.5%,28d砼的抗折、抗压强度比未掺PS减水剂分别提高13.2%和26.9%。
  • 饶文碧
    . 1997, (4):  104-108. 
    摘要 ( )    PDF ( )     
    将火焰空间划分成若干等温区,并将窑墙和窑顶等划分成若干等温面,在灰色和等温的假设下,建立了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学模型。文中采用有限元法和高斯积分法计算三维直接交换面积,详细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一种快速计算算法,给出了若干数值模拟的结果,证实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曾泽斌
    . 1997, (4):  109-111. 
    摘要 ( )    PDF ( )     
    通过建立摩擦材料的传热学模型,研究摩擦材料在使用时的温度分布,克服了摩擦材料实际使用时温度分布难以实测的矛盾,并用该传热学模型分析了所研制的摩擦材料实例。
  • 王志辉
    . 1997, (4):  112-115. 
    摘要 ( )    PDF ( )     
    应用矩阵粉磨模型理论,建立了一个风扫粉磨产品与工艺参数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成功地对风扫煤磨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运用本文的思想方法,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产品粒度预测,实现人们的预定产品,寻求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对风扫粉磨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人们在生产中合理使用风扫磨以及对风扫磨的控制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朱满康
    . 1997, (4):  116-119. 
    摘要 ( )    PDF ( )     
    铜镀覆石墨工艺是一种新的铜-石墨复合方法,具有简便、易实现等特点。本文对影响该工艺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铜镀覆石墨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及其混合效应对镀覆过程的作用。本文研究认为,可利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为铜镀覆石墨工艺的表面处理剂,并提出了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组成。
  • 刘理根
    . 1997, (4):  120-122. 
    摘要 ( )    PDF ( )     
    简要介绍碳铵法重晶石制备碳酸钡工艺过程,对碳化机理及产物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生产优质碳酸钡产品,满足工业使用部门的需求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 李步新
    . 1997, (4):  123-126.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分解装置——立式分解炉。(VerticalPrecalciner简称VP炉)阐明了该炉设计原理,热工特性。并由此推出新法烧成——“黑生料立式分解炉煅烧水泥熟料方法”。通过VP炉热模试烧成功结论,提出了工业立式分解炉设计参数及烧成系统设计。从而说明该烧成方法具有节能、省投资、适应性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中、小规模预分解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