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2-28
      
    • 全选
      | 显示方式:
    绿色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
  • 王燕杰,吴晓青,陈利
    . 2009, (4):  1-3. 
    摘要 ( )    PDF ( )     
    利用有限元分析了碳/Kevlar混杂纤维制备头盔时多种铺层方式的固化变形,根据头盔变形发生位置和小变形量的要求,确定了头盔在CF/KF/CF混杂方式下[02C/904K/02C]的铺
    层方式;保证头盔与外部设备的安装不受影响。利用VARI工艺制备头盔,并对碳纤维与C/K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C/K混杂纤维耐冲击性能优于碳纤维复合材料。
  • 冯晋阳,刘保顺,宋明霞,周学东,赵修建
    . 2009, (4):  4-6. 
    摘要 ( )    PDF ( )     
    以Na2O-B2O3-SiO2体系作为基础组分,通过掺加AgCl,采用拉伸还原技术制备出
    了具有定向银纳米棒排列的玻璃。研究表明:该玻璃的消光比大于40 dB,偏振波段带宽为6
    00—900 nm;与单一长径比银纳米棒组成的玻璃相比,由多种长径比银纳米棒组成的玻璃
    具有较大的偏振波段带宽。
  • 侯浩波,张发文,魏娜,李红玲
    . 2009, (4):  7-10. 
    摘要 ( )    PDF ( )     
    HAS固化剂是一种灰渣胶凝材料,它由矿渣及矿渣组合物为主体原料,配以适量的
    活化剂混合粉磨制成。利用HAS固化剂固化尾砂进行胶结充填,既可利用工业废渣,又能减
    少水泥的用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HAS固化剂固结尾砂的效果远好于水泥,其5%掺量的充填
    体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普遍高于10%掺量的水泥胶结体,而且掺入HAS固化剂有助于提高浆体
    的流动性。通过对比试验和微观测试,探讨分析了HAS固化剂固化尾砂的机理。
  • 李义凯,刘福田,周宗辉,程新
    . 2009, (4):  11-13. 
    摘要 ( )    PDF ( )     
    运用复合激发剂活化钢渣制备复合胶凝材料,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激发剂的最佳配比;研究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等性能;确定复合激发剂的最优组合,并研究复合激发剂掺入量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激发剂最佳质量掺入量为3%;分析材料3 d、28 d的水化矿物,结果表明,复合激发剂可激发制得净浆3 d抗压强度28 MPa、28 d抗压强度45 MPa的复合胶凝材料;微观分析显示,水化初期矿物以氢氧化钙和钙矾石为主,水化28 d生成大量的C-S-H凝胶, 复合水泥强度大幅提高。
  • 邓晓清,王升高,,杜宇,余冬冬,许传波,汪建华,
    . 2009, (4):  14-16. 
    摘要 ( )    PDF ( )     
    纳米碳管/碳化钨复合粉体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双高”良好特性,是良好的复合
    镀层增强材料。研究以Na2WO4·2H2O和Fe(NO3)3·9H2O为原料,在微波等离子
    体的
    作用下,通过对钨的强制碳化,直接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纳米碳管/碳化钨复合粉体材料。利
    用电泳电解复合沉积技术,获得了镍基纳米碳管/碳化钨复合镀层,该镀层强度高、耐磨性
    能良好。
  • 李秀英,左成钢,肖卓豪,卢安贤
    . 2009, (4):  17-21. 
    摘要 ( )    PDF ( )     
    根据Kissinger 和Ozawa方程计算了Y5.92Mg8.88Si15.22Al10.15O52.65N7.19(摩尔百分含量) 氧氮基础玻璃析晶过程中所需的析晶活化能。根据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对样品进行合适的热处理后制备得到了相应的氧氮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研究了微晶玻璃内包含的物相及其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述2种方法得到的氧氮玻璃析晶过程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378 kJ/mol和397 kJ/mol;采用两步热处理法先在890 ℃核化,再在1 070—1 240 ℃温度范围内晶化得到的Y-Mg-Si-Al-O-N氧氮微晶玻璃, 析出的主晶相为YMgSi2O5N,次晶相为MgSiO3、MgAl2O4、Mg2Al
    2(SiO4)3
  • 吴稼祺,周静,陈文,沈杰,李珍
    . 2009, (4):  22-24. 
    摘要 ( )    PDF ( )     
    我国天然电气石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红外辐射性能,可用于燃油活化。选取新
    疆阿尔泰电气石矿为原料制备燃油活化材料。采用3—5 μm波段具有较高红外辐
    射率的尖晶石对天然电气石进行复合改性,同时解决电气石经高温处理红外辐射性能易丧失
    的问题。通过改善烧结气氛,制备在各个波段具有较高红外辐射率的复合材料;通过电子结
    构计算分析尖晶石材料具备红外辐射的机理,研究尖晶石的掺杂量对电气石红外辐射率的影
    响规律,获得最佳的材料配方。
  • 陈袁魁,张志伟,陈川,万方芳
    . 2009, (4):  25-28. 
    摘要 ( )    PDF ( )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900 ℃、常压烧成制备出了Ca3(Co1-xZnx)4O9(x=0, 0.05, 0.10)系列块体材料,研究了Zn掺杂对Ca3Co4O9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80—900 K温度范围内,适量的Zn掺杂能使Ca3Co4O9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同时增大,而热导率减小,从而使热电性能得到了提升。在900 K时,x=0.10样品的ZT最大,达到0.08
  • 占宝剑,水中和,陈伟,王桂明
    . 2009, (4):  29-32. 
    摘要 ( )    PDF ( )     
    采用一种新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以实现对配合比的优化。利用
    数学统计手段中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分别赋予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性、工作性、强度和耐
    久性4种参数在配合比设计综合效应中的权重,并采用功效函数法将4种参数统一为无量纲
    的单一指标,根据该指标计算结果的大小,评价所设计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正交试
    验结果表明,功效函数法可以精确直观地评价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优化结果满足工程要求,
    是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的有利手段。
  • 林宗寿,赵前
    . 2009, (4):  33-36. 
    摘要 ( )    PDF ( )     
    以石灰石为主体原料,添加矿渣、钢渣、石膏等辅助材料可制备出一种不需煅烧的石灰石基
    无熟料水泥。该水泥中石灰石掺量可达40%—60%,所有技术性能均可符合GB/T 3183—2003砌筑水泥的国家标准。其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碳铝酸钙、钙矾石和C-S-H凝胶。石灰石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一部分形成了水化碳铝酸钙水化产物,其余部分被水化产物所包裹起集料骨架作用。
  • 李文超,余剑英
    . 2009, (4):  37-40. 
    摘要 ( )    PDF ( )     
    以玻化微珠为保温骨料,研究了玻化微珠、海泡石纤维、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渡槽保温
    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渡槽运行极限工况计算了保温层厚度与渡槽侧壁内外温差之间的关
    系。研究表明:玻化微珠掺量为45%,海泡石纤维掺量为6%,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为1.2%时
    ,保温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制得的渡槽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为0.079 W/(m·K),抗压强

    和粘结强度分别为2.0 MPa和0.23 MPa,计算表明该材料用于渡槽保温适宜厚度为3 cm。
  • 陈美祝,米轶轩,刘至飞,吴少鹏
    . 2009, (4):  41-44. 
    摘要 ( )    PDF ( )     
    沥青路面已在道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沥青混凝土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
    优质矿料、沥青及燃料,同时在高温生产中还会释放一定的有害气体。目前,传统的道路沥
    青混凝土材料还不可能弃之不用,新型绿色道路材料的开发尚有一个过程,因此,对传统沥
    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改造成为当务之急。为促进沥青路面与社会能源、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
    展,探讨了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内涵,分析了道路沥青混凝土设计与制备中的绿色处理
    技术,论述了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生态化、高性能化以及功能化的发展与现状。
  • 吴建锋,徐晓虹,张明雷,费斌杰,魏义福
    . 2009, (4):  45-48. 
    摘要 ( )    PDF ( )     
    以烧结法赤泥与拜耳法赤泥2种赤泥为原料制备了多孔陶瓷滤球,研究了2种
    赤泥在化学组成、烧失量上的互补性,以及赤泥总添加量、2种赤泥的配比、烧成温度等对
    样品的烧成温度范围、显气孔率、压碎强度、耐酸耐碱性、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理化性能和
    显微结构测试表明,2种赤泥联合使用比用单一赤泥制备的多孔陶瓷滤球的性能更优。赤泥
    总添加量达质量分数50%、烧结法赤泥(S)∶拜耳法赤泥(B) (S∶B)=1∶1.2时,样品烧成温
    度为1 10
    0 ℃,显气孔率为37.58%,吸水率为20.44%,体积密度为1.84 kg/m3,压碎强度为26.6 M
    Pa,耐酸性为89.17%,耐碱性为99.76%。2种赤泥添加比例不同则样品的主晶相不同,气孔
    呈三维连通状均布于样品中,具有优良的过滤性能。
  • 徐迅,卢忠远,严云
    . 2009, (4):  49-52. 
    摘要 ( )    PDF ( )     
    采用搅拌磨制备磷渣超细粉,并对其进行了粉磨动力学的研究,导出了磷渣超细
    粉的粉磨速度方程。试验结果表明:磨后粉体的比表面积、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与粉磨时
    间的对数或双对数呈线性关系。粉磨时间在0—75 min时,粉磨效率较高,比表面积增幅较
    快,而电耗增幅较缓。
  • 林宗寿,黄赟
    . 2009, (4):  53-55. 
    摘要 ( )    PDF ( )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以未经煅烧处理的磷石膏为主要原料,矿渣粉、熟料、石灰石
    为辅助材料的磷石膏基免煅烧水泥。该水泥中磷石膏掺量可达40%—60%,28 d抗压强度可达
    20—30 MPa。XRD和SEM分析表明,磷石膏基免煅烧水泥的水化产物主要是钙矾石和CSH
    凝胶。磷石膏在水化过程中一部分参与水化形成水化产物钙矾石,其余部分被水化产物所包
    裹起集料骨架作用。
  • 吴兵兵,刘佳,范志勇,周明凯
    . 2009, (4):  56-58. 
    摘要 ( )    PDF ( )     
    通过研究不同脱硫渣掺量(0、3%、5%、7%、10%、15%)的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的7 d、28 d无
    侧限抗压强度,探讨了脱硫渣掺量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比研究了粉煤灰掺量为
    5%、10%、15%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相应龄期强度。结果显示:随着脱硫渣掺量的提高,
    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的7 d以及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当水泥剂

    为4%时,合适脱硫渣掺量为5%左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相比,在掺量较小时(5%以内)
    ,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的强度较高,而掺量较大时(大于5%),强度则显著降低。故在进行
    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应严格控制脱硫渣掺量。
  • 刘金良,吴晓青
    . 2009, (4):  59-62. 
    摘要 ( )    PDF ( )     
    根据达西定律,通过考虑重力因素,推导了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中树脂自身重
    量对平板充模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模具放置角度和模具长度对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
    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随着模具放置角度的增加,当树脂从底部注射时,重力起阻力作用
    ,充模时间不断增大;当树脂从顶部注射时,重力起加速作用,充模时间不断减少。当仅采
    用真空负压作为树脂流动驱动力时,树脂达到的最高高度为10.04 m。并推导了重力对圆型
    管道的影响规律。
  • 张大厚,王继辉
    . 2009, (4):  63-66.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当前国内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历史、现状进行总结,结合国外
    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经验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复合材料原材料的供应现状,提
    出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供国内同行参考。
  • 倪爱清,蔡红涛,王继辉
    . 2009, (4):  67-70. 
    摘要 ( )    PDF ( )     
    依据Darcy定律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自已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
    采用不同测试方法、不同参数研究了一维、二维方向下真空灌注成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并
    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渗透率主要因素。
  • 马保国,穆松,王耀城,蹇守卫,袁龙
    . 2009, (4):  71-74. 
    摘要 ( )    PDF ( )     
    生物质具有来源广泛,产量大,热值高等特点。因此,利用锯末具有高发热量与烧
    失量的特点,将锯末作为造孔剂制备轻质高强高孔洞率的烧结制品。通过热分析、抗压
    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与显微结构等指标,研究了烧成制度对粉煤灰页岩烧结制品性
    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体积掺量为10%的锯末掺入到粉煤灰页岩体系中有利于增加烧
    结制品的显气孔
    率,降低烧结制品的体积密度与烧成收缩率,但制品的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较高,使烧结制品
    的显微结构疏松,多孔。利用体积掺量为10%的锯末掺入到粉煤灰页岩体系中可制备出抗
    压强度为12.3 MPa,体积密度为1.32 g/cm3,显气孔率达到42.4%的烧结制品。
  • 绿色材料的结构、性能与表征
  • 赵青南,马鸣明,董玉红,汪振东,赵修建,高必新
    . 2009, (4):  75-79. 
    摘要 ( )    PDF ( )     
    用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基片上沉积了银薄膜。用台阶仪、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红
    外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银膜厚度和溅射沉积气压对
    膜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用四探针法测试了银膜层的方块电阻。结果表明,均匀连续
    和适当厚度的银膜层方块电阻小,相应膜的红外反射率和可见光透射率高;相同厚度的银膜
    ,致密膜的方块电阻小、红外反射率高;在大气环境下,银膜层被腐蚀的机理是,不致密银
    膜层容易吸附氧气和硫化物,在二者吸附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在银薄膜表面出现黄色的斑点
    和裂纹,从而降低银膜层反射红外线的性能。
  • 李北星,房艳伟,高伟光,周明凯
    . 2009, (4):  80-83. 
    摘要 ( )    PDF ( )     
    针对花岗片麻岩碎石压碎值偏大的问题,研究了压碎值介于9%—24%之间的6种花岗
    片麻岩碎石分别对目标强度等级C30、C60、C80三种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劈拉强度和弹性
    模量的影响,并与一种优质石灰岩碎石混凝土进行了对比。28 d龄期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
    配合比条件下,碎石压碎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对抗折强度、劈拉强度和
    弹性模量的影响更大,后者基本随碎石的压碎值的增大而减小。
  • 徐方,周明凯,李北星,沈卫国,张涛,方东
    . 2009, (4):  84-86.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成型方式、养护方式、集料级配等因素对聚合物改性多孔水泥混凝土(PMPC)性能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型方式方面,宜采用振动台振动成型,试件上方配重5 kg,振动时
    间为30 s;养护方式方面,采用7 d薄膜保湿养护,之后自然养护为宜;采用碎石(4.75—9
    .5 mm)与机制砂作为混凝土集料,当w(碎石(4.75—9.5 mm))∶w(机制砂)=9
    ∶1时,PMPC具有较好的强度及透水性能。
  • 肖卓豪,陈媛媛,卢安贤
    . 2009, (4):  87-91. 
    摘要 ( )    PDF ( )     
    用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备了氧化锆质量含量为0.0—10.0%的CaO-BaO-Y2O3-Al2O3-SiO2-GeO2玻璃。采用DSC、XRD、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氧化锆含量对锗酸盐玻
    璃的析晶行为与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锆能显著影响锗酸盐玻璃的析晶行为,当
    玻璃中氧化锆质量含量少于6.0%时,玻璃的晶化受表面析晶机制所支配,表面晶化层中晶体
    为Ge2Al6O13与Y2Ge2O7,增加成核剂含量能够弱化表面析晶,使玻璃向整体析
    晶转化。随氧化锆含量增加,表面晶化层与内层未晶化玻璃界面处的晶体由无序生长变为垂直界面生长,并从板条状向枝晶发展。当成核剂质量含量为6.0%时,玻璃中同时出现表面析晶与整体析晶现象,进一步增加成核剂氧化锆含量时,玻璃完全表现为整体析晶,其晶体为Ge2Al6O13,Y2Ge2O及ZrO2
  • 李全华,程金树,徐瑛
    . 2009, (4):  92-94. 
    摘要 ( )    PDF ( )     
    采用sol-gel法,以正硅酸乙酯作为反应的前驱体,硝酸银为抗菌活性成分,硝酸锌作为Zn2+掺杂试剂,通过浸渍提拉法在普通的玻璃基片上制备Zn2+掺杂的Ag-SiO2复合薄膜,用XPS光电子能谱对薄膜上的Ag的价态进行了研究,用抑菌圈法评价复合薄膜的
    抗菌性能。结果表明:Zn2+掺杂能够显著提高Ag-SiO2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
  • 程金树,田培静,汤李缨,李宏
    . 2009, (4):  95-97. 
    摘要 ( )    PDF ( )     
    制备了以枝晶状透辉石为主晶相的Sm3+、Tb3+激活发光微晶玻璃,采用X 射线
    衍射
    仪、电子探针、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微晶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引
    入对晶相种类没有影响。Sm3+、Tb3+共掺的微晶玻璃发射与激发光谱由2种离
    子的特征谱线共同构成,2种离子之间互不影响。激发光在350—385 nm和475—500 nm波
    段时,Sm3+
    Tb3+同时受激发出红、蓝绿色混合光。稀土离子的分布状态为均匀分散在玻璃相与晶
    相中,并未出现稀土离子富集于某一相或相界面的情况。
  • 詹芬,章天金,翟小斌,江娟
    . 2009, (4):  98-100. 
    摘要 ( )    PDF ( )     
    采用传统陶瓷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Al掺杂Ba0.8Sr0.2TiO3陶瓷,采用Archimedes
    排水法测定陶瓷的体密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陶瓷的物相结构,研究了Al掺杂对BST陶瓷介电性能和热释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掺杂可以明显改善陶瓷的介电性能
    和热释电性能。当Al掺杂摩尔含量为3%时,BST陶瓷具有最佳热释电性能,在100 kHz测得其介电常数为6 179.1,介电损耗为0.001 6,探测率优值为5.69×10-5 C·m3/2
    /(J·F1/2)。
  • 万惠文,陈学兵,王君
    . 2009, (4):  101-103. 
    摘要 ( )    PDF ( )     
    分别采用X荧光分析和X衍射分析对矿渣化学成分和晶化程度进行测试,并利用SEM对
    矿渣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矿渣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对其潜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富钙相的CaO、MgO,在碱溶液中具有的较高活性决定了矿渣的潜在活性;通过对水化产
    物SEM观察显示:经过28 d水化反应,大多数微小的矿渣颗粒在碱激发条件下发生水化反应
    。而粗大的颗粒表面光滑,未被水化。
  • 余睿,水中和,玄东兴
    . 2009, (4):  104-107. 
    摘要 ( )    PDF ( )     
    由于水泥净浆热处理后得到的活化水泥浆的胶凝性能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胶凝性能
    相差甚远,为了改善其胶凝性能,实验使用一定量的石膏和粉煤灰作为改性剂,对活化水
    泥浆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后活化水泥浆的胶凝性能,包括凝结时间、标准稠度需水量
    和抗压强度,并通过XRD和SEM的微观分析对活化水泥浆的再水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
    :石膏和粉煤灰组成改性剂能延长活化水泥浆的初凝时间,增强其抗压强度,但不能减少活
    化水泥浆的标准稠度需水量。
  • 程新,单立福,周宗辉,刘福田
    . 2009, (4):  108-111.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按水泥熟料组成对钢渣进行重构,探讨了不同率值和重构温度对钢渣矿物形成的影响
    ,初步选出了较佳的率值和合理的重构温度,并对重构钢渣的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石灰饱和系数(KH)、硅率(n)和铝率(p)的增大,重构钢渣中胶凝性矿物含量增加,硬化浆体结构变得致密,强度提高,但过高的KH会引起游离氧化钙含量增加,较佳的率值约为KH=0.92,n=2.5和p=1.5;重构温度过低,添加的调整成分吸收不充分,胶凝性矿物含量偏低且晶体发育不良,但是重构温度过高会使胶凝性矿物晶型发育过于完整,较适宜的温度为1 300—1 350 ℃。
  • 林宗寿,赵前
    . 2009, (4):  112-115. 
    摘要 ( )    PDF ( )     
    运用XRD、SEM以及强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由石灰石、矿渣、石膏和少量熟料组成的
    石灰石基水泥的适宜配比和水化机理。研究发现:与通常的硅酸盐类水泥不同,熟料在石灰
    石基水泥体系中,并非掺量越高水泥强度越高,最适宜的掺量为7%,超过7%后水泥强度增加
    很小。
  • 尹耿,马保国,张风臣,吴媛媛
    . 2009, (4):  116-119.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超细石灰石粉水泥基胶凝材料需水量、力学性能,从电阻率和X射线衍射试验
    分析了超细石灰石粉水泥浆体水化初期结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掺量35%时,与
    未掺加石灰石粉基准试样相比,需水量随石灰石粉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峰谷式变化
    ;超细石灰石粉掺量对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表现为早期强度在低掺量下增加2.7%—
    4.4%,掺量增加,强度降低4.7%—35.0%;超细石灰石粉能够改善水泥基材料柔韧性,不同

    度石灰石粉在掺量5%、15%、35%时28 d压折比均小于未掺加石灰石粉的基准试样5.2;超细

    灰石粉掺入胶凝材料中在水化进行600 min前能够促进水泥水化,电阻率高于未掺加石灰石

    基准试样,而后,其电阻率的增长远小于未掺加石灰石粉基准试样;超细石灰石粉的掺入能
    和水泥基材料中的铝相反应生成比硫铝酸盐更加稳定的碳铝酸盐。
  • 刘金梅,卢忠远,严云
    . 2009, (4):  120-124.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超细粉煤灰在单掺,及与高效减水剂复合掺入时的减水率进行试验研究,分析
    了“过热蒸气气流磨”制备的超细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减水效应及减水机理,结果表
    明,在不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条件下,粒径大于10 μm的超细粉煤灰对水泥浆有一定的减水增
    塑作用; 当与高效减水剂共同作用时,二者“双掺”的减水率急剧增加,与原状低等级粉煤
    灰相比,磨细粉煤灰的减水作用增加明显。
  •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
    . 2009, (4):  125-128. 
    摘要 ( )    PDF ( )     
    以废胶粉和重交沥青为主要原料,添加抗老化剂、稳定剂和增溶剂,运用湿法制得
    RBF型橡胶沥青。并掺配到不同新、旧沥青混合料比例组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中,测其
    水稳定性,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废橡胶粉掺量为15%时
    橡胶沥青性能最佳,RBF型橡胶沥青使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了1—2倍,低温抗
    裂性能提高了35%左右,水稳定性提高了10%左右。废料利用率在40%—60%时,再生沥青混合
    料具有较强的路用性能。
  • 赵明星,余剑英,胡亮
    . 2009, (4):  129-131.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乳化沥青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沥青掺量的
    增加,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干表观密度、吸水率均有显著降低,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则呈
    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乳化沥青对保温砂浆的保温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林宗寿,黄赟
    . 2009, (4):  132-135.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钢渣作碱性激发剂时,其掺入量对磷石膏矿渣石灰石免煅烧水泥体系强度的
    影响,并通过水化过程中孔溶液的pH值测定、XRD及SEM分析探讨了磷石膏基免煅烧水泥的水
    化机理及碱度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水化产物是钙矾石和C-S-H凝胶,早期生
    成的钙矾石对强度有利,后期过量生成钙矾石会因膨胀导致结构破坏,使最终强度降低。碱
    度对矿渣水化和钙矾石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掺入10%钢渣作碱激发剂时,水泥的7 d和28 d强
    度达到最高。
  • 叶家元,王渊,张文生,刘辉,张卫东
    . 2009, (4):  136-138. 
    摘要 ( )    PDF ( )     
    以铝土矿选尾矿为原料制备得到了力学性能优良的土聚水泥。运用X射线衍射、扫
    描电镜、综合热分析研究了不同龄期试样反应产物的组成、形貌及热性质。结果表明:反应
    并没有生成晶体矿物;片层结构吸附水的脱去而形成吸热峰,无定形物质结晶而形成微小放
    热峰;随着龄期的延长,片层结构不仅数量增多且愈加复杂,使得强度、脱水温度和结晶温
    度提高。
  • 李召峰,周宗辉,刘福田,李义凯,单立福,程新
    . 2009, (4):  139-143. 
    摘要 ( )    PDF ( )     
    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和孔结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少熟料钢渣
    水泥在新型碱性复合激发剂作用下的水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水化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在碱性复合激发剂M的作用下,当钢渣和矿渣掺量各为40%、熟料掺量为15%、
    石膏掺量为5%时,钢渣水泥的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4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少
    熟料钢渣水泥的水化过程,首先是外加剂和熟料的水化,然后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钢渣解离
    并水化。激发剂组分和一次水化产物,是决定少熟料钢渣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主要因素。
  • 绿色材料的服役行为
  • 王金刚,吴少鹏,陈美祝
    . 2009, (4):  144-147. 
    摘要 ( )    PDF ( )     
    采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PAV)对基质沥青及有机化蒙脱土改
    性沥青分别进行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实验;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进行了频率扫描
    试验,以评价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流变特性;并用S模型对复数模量主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出了基于流变性能的沥青老化评价因子Ra。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表现
    出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降低了温度敏感性,同时其高温性能也得到改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Ra可以较好地评价沥青老化性能。
  • 冯庆革,杨义,杨绿峰,陈正,朱惠英
    . 2009, (4):  148-150. 
    摘要 ( )    PDF ( )     
    采用ASTM1202—97、GBJ82—85和压汞法研究了低用水量、低水胶比下,大掺量粉煤灰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
    透性得到明显改善,适量的粉煤灰对水泥替代量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大,粉煤灰掺
    量为30%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最好,当混凝土中粉煤灰对水泥的取代量达到70%时,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急剧下降;混凝土中Ca(OH)2的明显减少,生成更多的C-S-H凝胶和含铝(铁
    )水化物以及孔隙细化是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
  • 邢明亮,陈拴发,陈华鑫,王秉纲,李祖仲
    . 2009, (4):  151-154. 
    摘要 ( )    PDF ( )     
    高粘度改性沥青结合料能显著提高混合料的强度,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混合
    料抗变形能力显著增加。通过长时间水煮法及改进的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不同种类沥青结合
    料与矿料的粘结能力,分析结合料和空隙率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结合料60 ℃动力粘度和排水性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影响其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高粘
    度改性沥青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显著提高。
  • 刘洪海,许小鹏,李少华
    . 2009, (4):  155-158. 
    摘要 ( )    PDF ( )     
    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对路面空隙率有重要影响。在分析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
    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集料特性、级配组成和压实功等因素对矿料间隙率VMA的影响,并研究
    了混合料生产级配变化对VMA的影响和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沥青路面具有合理空隙率、优良路
    用性能对VMA变化量的要求,得出了相应于最大公称粒径的密级配混合料关键筛孔的生产级
    配允许变化范围。
  • 刘洪海,张建
    . 2009, (4):  159-162. 
    摘要 ( )    PDF ( )     
    混合料离析是造成路面早期病害的重要原因。路面发生离析时,混合料级配和沥青
    含量产生变异,空隙率发生变化,导致路面产生车辙、拥包、推移、渗水等病害。根据离析
    的不同表现形态可以分为材料离析、温度离析和压实离析。通过对混合料级配参数、原材料
    生产管理、混合料运输、摊铺、压实等环节的研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和材料因素
    对路面产生离析的影响。
  • 胡德明,吴少鹏,魏巍,庞凌,黄俊峰
    . 2009, (4):  163-165. 
    摘要 ( )    PDF ( )     
    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方法,对片麻岩沥青混合料以及石灰岩与片麻
    岩组成的酸碱复合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集料沥青混合料
    的水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说明石灰岩的掺入能有效增强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 庞凌,吴少鹏,刘刚,胡德明
    . 2009, (4):  166-169. 
    摘要 ( )    PDF ( )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是造成沥青在服务期间发生老化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高紫外
    线辐射地区,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沥青紫外线老化评价方法。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
    红外光谱试验分析了室内加速紫外线老化模拟试验中紫外线辐射强度、温度、沥青膜厚等因
    素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尝试性地提出了室内加速紫外线老化的试验条件,以
    便为进一步研究沥青紫外线老化奠定基础。
  •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胡德明
    . 2009, (4):  170-173. 
    摘要 ( )    PDF ( )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拌和和压实温度相对较低,减少
    了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道路材料,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发展应用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问题。为了
    促进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推广应用、实现道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特
    点,分析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原理和现状,重点论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黄华波,倪爱清,王继辉
    . 2009, (4):  174-176. 
    摘要 ( )    PDF ( )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可设计性,是“烟塔合一”烟道的理想材
    料,为了使制备的玻璃钢烟道达到使用要求,需要正确的设计、制作和正确安装,而玻璃钢
    烟道制作过程中对烟道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的质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关键。根据玻
    璃钢烟道检测的经验,对玻璃钢烟道检测程序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举例说明了玻璃钢烟道中
    通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 周明凯,蔡肖,伦云霞
    . 2009, (4):  177-180. 
    摘要 ( )    PDF ( )     
    为弄清钢渣集料对水泥砂浆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来源的、不同工艺处理
    的、不同蒸气处理时间的和不同河砂掺量的钢渣细集料(粒径在4.75 mm以下)配制水泥砂浆
    试件,以线性膨胀率为指标,研究了试件在水热80 ℃环境下的体积变形,并采用XRD对
    膨胀
    产物的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渣的来源、处理工艺、蒸气处理时间及掺量(25%
    以上)对试件的膨胀率的发展规律影响不明显。随龄期的增长,各试件的膨胀率一直增大,

    胀率的增长率均呈先缓慢降低,后缓慢增大,最后快速增大的规律发展,且试件都以白、黄
    色颗粒为中心开裂,此颗粒的主要矿物为方镁石、Ca(OH)2、Mg(OH)2、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