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3-1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熊付刚,刘秀梅,何永佳,胡曙光
    . 2009, (5):  1-4. 
    摘要 ( )    PDF ( )     
    为降低砂浆的体积收缩,提高其抗裂性能,以30%、50%超细钢渣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同时掺
    入纤维,用于制备水泥砂浆,研究了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体积收缩性能,并用平板法研究
    了砂浆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与空白试样对比,超细钢渣矿粉和纤维的合理掺入可降低砂
    浆的体积收缩(56 d时可降低20%—30%),提高砂浆的的抗裂性能。
  • 周亮,栗培龙,张争奇,谢旗
    . 2009, (5):  5-8. 
    摘要 ( )    PDF ( )     
    改变不同空隙率试件浸水时间及温度后测定试件吸水饱和度,研究了浸水时间、水温及空隙
    率对吸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水时间对试件吸水饱和度有显著影响;水温对吸
    水饱和度有较大影响,相同空隙率试件吸水饱和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提出了浸水饱和
    残留稳定度作为水稳定性判断指标。现行试验规程规定采用统一浸水时间的试验条件值得商
    榷,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浸水时间以保证试件达到浸水饱和状态。
  • 李学英,马新伟,韩兆祥,赵晶
    . 2009, (5):  9-12.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和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
    中掺加1.0‰聚丙烯纤维,可以降低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率
    降低了35%。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28 d劈拉强
    度提高45%,抗折强度提高19%,拉压比提高46%。同时掺加聚丙烯纤维和粉煤灰,混凝土
    坍落度经时损失与单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相似,但可以改善混凝土泌水率、劈拉强度和抗折
    强度。
  • 李家和,王政,祝瑜
    . 2009, (5):  13-15. 
    摘要 ( )    PDF ( )     
    采用稻草纤维质量损失率表征稻草纤维中糖类物质的溶出率,研究质量分数不同的氢氧化钠
    溶液、浸泡时间对稻草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及未处理的稻草纤维
    对水泥基稻草纤维材料(CSF)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纤维在质量分数为4
    %NaOH溶液中浸泡12 h,稻草纤维的质量损失基本达到最大值,NaOH溶液不仅破坏了稻草纤
    维表面的蜡质层,而且使稻草纤维中的糖类物质溶出;与未处理稻草纤维制备的CSF相比,N
    aOH处理后的稻草纤维制备的CSF 28 d抗压强度提高100%,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稻草纤维改
    善了稻草纤维与水泥石的界面结构,有效地提高稻草纤维与水泥石的粘结。
  • 王振军,沙爱民,肖晶晶,杜少文
    . 2009, (5):  16-19. 
    摘要 ( )    PDF ( )     
    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以及Zeta电位仪等微观试验手段,研究分析了水泥
    对乳化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掺加3.0%水泥后,乳化沥青胶浆中光
    滑区域减小,凝胶体数量增加,胶浆结构致密性加强,水化产物与沥青以物理结合方式构成
    网状结构;混合料胶浆与集料界面距离缩小,界面区出现分层现象,存在致密结构区域,界
    面区微观结构得到改善;提出了水泥在乳化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改善中的4个作用,即促进
    乳化沥青破乳、构成水化产物/沥青膜网状结构、弥补混合料内部缺陷以及提高沥青与集料
    粘附性。
  • 王政,杨英姿,李家和,张玉珍
    . 2009, (5):  20-23.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粉磨工艺对水泥颗粒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开路与闭路引起水泥颗粒特
    性的差异以及闭路系统中辊压机对颗粒特性影响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闭路系统水泥
    颗粒分布集中、颗粒粗糙度大,辊压机进一步增加了这一趋势。闭路系统水泥中熟料<30 μ
    m粒子比例大大增加,这是闭路系统水泥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 张莉,李王君杰,高文斌,徐静静,唐新峰
    . 2009, (5):  24-26. 
    摘要 ( )    PDF ( )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了γ-NaxCo2O4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
    技术(SPS)制备了致密块体γ-NaxCo2O4材料。探讨了Na/Co摩尔比和煅烧
    温度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了γ-NaxCo2O4块体材料的电性能。结果表
    明,Na/Co摩尔比和煅烧温度都对产物相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Na/Co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的增
    加都促进了γ-NaxCo2O4晶相的形成,合适的Na/Co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分别
    为0.74和750—900 ℃。800 ℃放电等离子烧结后,得到了致密的块体材料,材料在900 K时
    其Seebeck系数为165 μV/K,功率因子达388 μW/mK2
  • 方华,黄俊,陈zhao,丁莉芸
    . 2009, (5):  27-30. 
    摘要 ( )    PDF ( )     
    探讨了3种不同的缓冲体系和6种常见的金属离子对漆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
    缓冲体系对漆酶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大。在pH为2.0的磷酸氢二钾柠檬酸缓冲体系(0.1 mol
    /L)中漆酶的催化活性最大。金属离子对漆酶催化活性的影响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在浓度低于0.1 mmol/L时,Pb2+、Ag+、Hg2+对漆酶的催化活性起激活作用,高于0.1 mmol/L时起抑制作用在浓度低于20 mmol/L时,Mg2+、Zn2+、Cu2+对漆酶的催化活性起激活作用,高于20 mmol/L时起抑制作用。
  • 袁颂东,朱丽华,袁静玲,王小波,汪金芳,唐和清
    . 2009, (5):  31-34. 
    摘要 ( )    PDF ( )     
    采用CVD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BNO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来控制其中氧元素的含量,采
    用FTIR、XRD、EDS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SEM表明不同反应条件下获得的产物具有不同的
    形貌,四球磨损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在900 ℃下合成的BNO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
    能。
  • 周璇,黄俊,李明田
    . 2009, (5):  35-37. 
    摘要 ( )    PDF ( )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5种金属酞菁MPc (Mn-II, Fe-II, Co-II, Cu-II, Ni-II)对多巴胺氧化的催化作用及催化的最佳条件。5种MPc的催化活
    性因中心离子的不同而不同,其中MnPc的催化作用最为显著。5种MPc催化多巴胺氧化的最佳
    pH值均为8.0。但是不同MPc的最适宜催化温度不同,MnPc是50 ℃,FePc和CoPc是55 ℃,Cu
    Pc是60 ℃,而NiPc在50 ℃以上才有催化活性,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活性显著增大。
  • 李明田,黄俊,周璇
    . 2009, (5):  38-41. 
    摘要 ( )    PDF ( )     
    4,5-二氮杂芴-9-酮与苯肼/对硝基苯肼在酸性条件下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2个未见报道的
    新型席夫碱4,5-二氮杂芴-9-苯腙(DAFPD)和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DAFND)并得
    到其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两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发
    现,DAFND具有而DAFPD不具有热致变色和溶致变色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通过与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作用,发现DAFPD对Co2+和Fe3+有识别作用,而DAFND能够特异性
    识别Fe3+和Cd2+
  • 李政颖,王洪海
    . 2009, (5):  42-45. 
    摘要 ( )    PDF ( )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波长调谐特性,获得被测气体的
    特征吸收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结合波长调制技术实现二次谐波探测,从而对气体浓度进
    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精度较高,选择性强而且响应速度快。基于这种技术,
    进行全量程光纤式甲烷气体监测方法的研究,根据被测气体的浓度变化,通过改变光源温度
    来选择合适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全量程高分辨率的甲烷气体浓度实时检测。实验表明该系
    统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精度、分辨率和稳定性。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宁作君,巴恒静
    . 2009, (5):  46-50. 
    摘要 ( )    PDF ( )     
    依据GBJ82—85混凝土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方法,采用四点弯曲试验法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条
    件下引气剂对普通混凝土及硅灰混凝土断裂韧度、断裂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混凝土断裂
    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
    数的增加,未掺引气剂的混凝土的断裂韧度、断裂能及相对动弹模损失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混凝土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损伤程度增大。相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较之硅灰混凝土的抗冻
    性差;引气剂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冻融循环造成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损伤,提高混凝土的抗
    冻性。
  • 王新武,李凤霞,李砚召
    . 2009, (5):  51-55. 
    摘要 ( )    PDF ( )     
    通过6根无粘结、有粘结和局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静载试验,测得了
    3种类型预应力梁的承载力、延性以及梁表面裂缝分布情况,得出了粘结形式不同的预应力
    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随粘结强度增加而增加,延性则随粘结强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以及梁表
    面裂缝分布相差不大等结论。试验结果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
    参考。
  •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王亮清
    . 2009, (5):  56-60. 
    摘要 ( )    PDF ( )     
    对于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理论,提出了尺度因子的概念,分析了在不同尺度因子下斜坡的
    稳定性系数以及斜坡推力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了斜坡稳定性系数随尺度因子变化的线性
    模型和斜坡推力随尺度因子变化的双曲线模型。结合三峡库区典型高切坡实例,进一步验证
    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 吴震宇,陈建康,许唯临,文斌
    . 2009, (5):  61-64. 
    摘要 ( )    PDF ( )     
    针对高堆石坝非线性强度指标坝坡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与参数敏感性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数
    值微分技术与FORM相结合的新方法,解决了功能函数为隐函数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并深入研究了非线性强度指标φ0、Δφ对坝坡稳定的影响程度。多方案分析表明:该方
    法计算方便,精度高;φ0、Δφ的概型、均值、变异系数对β的影响均以前者更为显著。
  • 崔春义,赵颖华,孙占琦,吴红军,栾茂田
    . 2009, (5):  65-69. 
    摘要 ( )    PDF ( )     
    采用无限元边界模拟地基半空间特征以避免“静力边界效应”,同时考虑体系界面的非连续
    接触特性和地基土的弹塑性本构特性,通过建立桩筏基础地基弹性支撑构成的有限元数
    值模型进行了基坑开挖共同作用体系弹塑性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邻近基坑开挖引起地
    基应力和筏板基础沉降分布向基坑方向调整,并且其分布的非对称性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逐
    渐显著;与筏板基础沉降和地基土内力分布调整特征方向相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础承
    载中心向远离基坑方向调整,体现了桩基础对筏板起到补偿作用;当由筏板基础主导开挖引
    起的桩筏体系承载变化时,桩顶总反力和与其相关的桩土荷载分担比在开挖过程中呈现非
    单调变化趋势。
  • 陈旭勇,樊建平, 邓泽贤,王国鼎
    . 2009, (5):  70-74. 
    摘要 ( )    PDF ( )     
    在多座实桥加固基础上,提出双曲拱桥加固新方法—异型截面拱加固法。首先对加固思路、
    加固方法和力学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工具ANSYS和数学统
    计方法,对该加固方法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比较分析,确定最优方案。最后,通过实桥加固
    与优化详细介绍了异型截面拱加固法的运用过程。
  • 李盛,程健,刘胜春
    . 2009, (5):  75-78. 
    摘要 ( )    PDF ( )     
    针对实际桥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斜拉索类型-平行钢丝索,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提出
    了一种复合FBG于索内,实现新型智能斜拉索的策略,开展了基于FBG的7股平行钢丝束的模
    型张拉试验,试验分析研究了粘贴于模型钢丝束表面的FBG传感器在钢丝束完好、磨损情况
    下张拉后的线性,重复性及灵敏性,对该智能斜拉索应用于实际桥梁工程进行了初步的可行
    性验证,显示了此种智能斜拉索的广阔应用前景。
  • 李斌,汤文,孙立军
    . 2009, (5):  79-82. 
    摘要 ( )    PDF ( )     
    针对环道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预估方法进行研究,将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因素归纳为:路面
    温度、路面厚度、荷载作用次数、抗剪强度以及路面结构内的剪应力。采用路面位移仪测定
    环道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次数下的永久变形;利用预埋式温度计测定路面结构不同层位
    的温度;通过单轴贯入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同时在模量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3
    种环道路面结构的剪应力。最后利用试验数据及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回归方法得到环道沥青
    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 计算机、控制与机械工程
  • 焦洪杰,张以都,陈五一,赵岭
    . 2009, (5):  83-85.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空茎植物硬质层的弹性变形关系,结合结构仿生的基本理论,借鉴植物茎杆结构与立
    柱在功能和受力方面的相似性,对低RCS立柱结构进行了结构仿生设计,并对立柱内部的筋
    板进行了仿生布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对仿生改进结构进行了静动力学特性验证。
  • 刘威
    . 2009, (5):  86-90. 
    摘要 ( )    PDF ( )     
    论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目的是弥补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的缺点,用以构建完善的安全防线。
    同时,对省内的教育系统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主动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
    在流数据环境下,能够整合整个网络的资源,达到实施防护的入侵检测系统。
  • 吕品,于文兵
    . 2009, (5):  91-94.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数据发布环境下隐私问题,已知某一包含敏感信息的数据库,如何使得攻击者无法获
    取隐藏其中的敏感信息,而合法用户又能利用此进行有效地统计。针对这2个相互冲突目标
    ,文中利用攻击者对某一已知元组的先验知识和后验知识来定义隐私,并利用统计查询的估
    计误差作为实用性的定义,在研究FRAPP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2步操作的匿名算法,并与F
    RAPP法作了对比论证和实验验证,证明此法的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马斌
    . 2009, (5):  95-98. 
    摘要 ( )    PDF ( )     
    针对局域网中存在的ARP欺骗现象,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方案。局域网中的主机受到ARP攻击
    的时候,其网关在系统ARP缓存中对应的MAC地址就会发生变化。在Windows系统中自动提取
    网关的IP地址,并比较该IP地址的真实MAC地址和在系统ARP缓存中对应的MAC地址,就可以
    判断出在网络中是否有ARP欺骗。该方案投入使用后,能够正确判断出网络中是否存在的A
    RP欺骗。
  • 刘阳,王建杰
    . 2009, (5):  99-101. 
    摘要 ( )    PDF ( )     
    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handover)是移动IPv6技术QoS的主要衡量标准。文中介绍了移动IPv6
    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3种切换方案(scheme),包括快速切换(fast handover),层次切换(h
    e)和快速(FHMIPv6)层次切换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层次切换方案的局限性,在其基础上引入
    了一个新的功能实体(entity)—RAP,增大了移动节点切换的区域范围,通过减轻家乡代理(
    home agent)和通信对端(node)的注册等待时间来减少切换时延(handover latency),并在O
    PNET仿真环境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连志伟,邓亚东,颜超
    . 2009, (5):  102-105. 
    摘要 ( )    PDF ( )     
    作为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参数优化必须处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之间的非线
    性和相互冲突关系。以一辆实例样车的动力系统和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为例,采用小生
    境遗传算法,将其做离线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找到多组Pareto最优解,在
    满足车辆特定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地改善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 周静,黄心汉
    . 2009, (5):  106-109. 
    摘要 ( )    PDF ( )     
    建立了某型号导弹在纵向平面内的闭环控制系统模型,通过设计PID控制器参数,使该闭环
    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然后,在被控系统中加入自适应模块,当执行器出现故障时,被
    控系统的容错能力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为降低加入自适应控制后系统的复杂性,利用了
    实际系统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输出残差来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当残差小于一定的阈值时,
    单纯采用PID控制;否则加入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加入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
  • 吴小春,戴澍凯
    . 2009, (5):  110-113. 
    摘要 ( )    PDF ( )     
    针对柴油机满足国IV标准的需要,探讨了目前国际上可以实现国IV标准的主要技术路线的优
    缺点。在某国产新机型(国Ⅲ标准)上对SCR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国Ⅲ机型上
    加装SCR系统,既可以达到国IV标准又可以改善燃油经济性。得出了柴油机实现国IV标准的S
    CR技术适合中国市场发展的结论。
  • 丁原,潘毓学
    . 2009, (5):  114-117. 
    摘要 ( )    PDF ( )     
    基于针对EQ6102DT发动机的要求设计开发的的双质量飞轮,给出了双质量飞轮中弧形弹簧的
    设计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弧形弹簧参数的选择及性能分析,并对使用该弧形弹簧的双质量飞
    轮的转速波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对采用该弹簧的双质量飞轮总成进行了疲劳试验及整车短
    距离试车,表明文中所述弧形弹簧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双质量飞轮的整体性能是
    可行和有效的。
  • 甘维兵,张翠,祁耀斌
    . 2009, (5):  118-120. 
    摘要 ( )    PDF ( )     
    用宽带光源和自主研制的波长选择器(IPD)构成可调谐窄带光源, 对测量光纤光栅(FBGs)阵
    列和参考FBGr进行波长扫描, 借助光电探测器(PIN)和DSP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复用传感系统
    的解调。实验证明,该解调方案是有效可行的,且可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测量精度。
  • 吴安,李永国,姚开方
    . 2009, (5):  121-123. 
    摘要 ( )    PDF ( )     
    针对基于以太网口传输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器,在VC环境下应用WinSock中UDP套接字实时的
    接收光栅波长编码数据包,并有效的利用VC强大的界面开发功能和多线程技术,在上位机终
    端数据录取中进行了仿真与测试,实现了基于高速光纤光栅解调器波长解调数据的采集与显
    示处理,实践证明可提高解调器数据接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王月明
    . 2009, (5):  124-126. 
    摘要 ( )    PDF ( )     
    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传感元件在安全监测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展,
    对其使用寿命的评估显得非常迫切,通过加速寿命试验推断其使用寿命是一条捷径方法。通
    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元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标准要求,提出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加速寿命试验的
    基本要求和步骤。
  • 管理工程
  • 林强,郝艳丽
    . 2009, (5):  127-131. 
    摘要 ( )    PDF ( )     
    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可靠的及简单易行的运输商选择方法。在建立了运输商选择综合指标体
    系的基础上,针对运输商选择问题评价指标中既有模糊区间数据,又有定性数据的特点,构
    建了基于模糊语义距离的运输商选择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将定量属性(包括模糊型数据)
    与定性属性综合考虑,得出能够反映运输商综合能力的排序结果。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
    有效地应用于该类问题的求解。
  • 江长斌,陈莉
    . 2009, (5):  132-136.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和目前服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读者行为分析的高
    校图书馆主动服务数据挖掘的新模式,并就如何在高校图书馆实现基于读者行为分析的主动
    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 宗强
    . 2009, (5):  137-140. 
    摘要 ( )    PDF ( )     
    借助生态位理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因子进行分析。通过聚集综合,将企业生态
    因子划分为区域环境和产业环境,以此构建适宜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