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0-04-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王维,董德明,李维,官建国
    . 2010, (8):  1-4. 
    摘要 ( )    PDF ( )     
    从单端口网络的菲涅尔反射定律出发,提出了通过从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波导提取散射参
    数,对有金属衬底雷达吸波材料(RAM) 的电磁参数和反射率进行同步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0.1~18 GHz范围有金属衬底RAM电磁参数和反射率的同步测
    量,具有测量简便准确、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有较高的一致性的优点,能够减少RAM优化设
    计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研究效率。
  • 马保国,吴媛媛,张凤臣,戴璐
    . 2010, (8):  5-8. 
    摘要 ( )    PDF ( )     
    对不同配比的聚合物改性砂浆进行动态抗开裂试验,探讨乙烯醋酸乙酸共聚物、抗裂剂(
    KH2)、水泥、双级配填料掺量对砂浆动态开裂性的影响,为配制高抗裂聚合物改性砂浆提
    供依据。试验表明,聚灰比在0.12左右,KH2掺量2%~2.5%,水泥掺量20%~30%,粗颗粒填
    料A与细颗粒填料B的比例为1∶2左右均可使聚合物改性砂浆抗开裂性能提高。
  • 李喜宝,邵刚勤,王天国,张文俊,余晓华,王剑,顾红星
    . 2010, (8):  9-12. 
    摘要 ( )    PDF ( )     
    Ce0.8Sm0.2O1.9(SDC)是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的理想电解质材料。研究以Ce(Ac)3·5H2O和Sm(Ac)3为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SDC粉末。结果表明:Ce(Ac)3·5H2O和Sm(Ac)3分解后在350 ℃时反应生成了立方萤石相结构的SDC,其晶粒尺寸为10~13 nm。SDC粉末颗粒呈疏松空心球壳状,颗粒尺寸为0.5~3 μm,球形颗粒的气孔率为66.5%。
  • 刘齐文,陈常连,陈斐,沈强,张联盟
    . 2010, (8):  13-17. 
    摘要 ( )    PDF ( )     
    采用质量分数7% CaO稳定的ZrO2粉为原料,通过添加质量分数0.0~2.0%H3BO3助剂,经1 700 ℃、2 h常压烧结制备得到CaO稳定的ZrO2陶瓷(CSZ)。采用XRD对烧结样品进行物相组成分析,运用Rietveld全谱拟合定量相分析方法对陶瓷中相组成的含量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由立方相和四方相ZrO2组成,立方相的含量随着H3BO3添加量的
    增加而降低,四方相与立方相的比值随H3BO3添加量的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Rietveld
    全谱拟合分析能准确表征CSZ中物相组成及含量(四方相与立方相)变化,为氧化锆陶瓷物
    相组成及含量变化对其性能影响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励德亮,程旭东,叶卫平,陈武,毛昉,陈明,肖巍
    . 2010, (8):  18-21. 
    摘要 ( )    PDF ( )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出一种类似“钢筋混凝土”结构碳纤
    维增强的氧化锆热障烧蚀复合厚涂层,并用等离子火炬对涂层进行模拟烧蚀隔热试验,采
    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方法对涂层烧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纤维
    状态进行了观察,对部分结构、成分进行了确定。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纤维增强的复合涂层
    可制得的厚度要远大于传统的复合涂层,其烧蚀隔热作用也较传统热障涂层有明显提高。
  • 刘小青,周容,许亚文,郭冉冉,谢峻林
    . 2010, (8):  22-25. 
    摘要 ( )    PDF ( )     
    在不同的熔制气氛条件下熔制玻璃料。利用红外光谱测试玻璃羟基含量;通过挑料、
    拉丝方法观察了不同熔制气氛条件下玻璃的粘度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玻璃试样中的
    气泡形态与数量。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全氧燃烧气氛条件下熔制的玻璃中水分含量达到了30
    9~344 μg/g,远高于未通入任何气氛条件下所熔制玻璃中的含水量。全氧燃烧条件下,炉
    气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分,水分以羟基(—OH)的形式进入玻璃熔体,使得玻璃熔体粘度小于
    空气助燃的,从而有助玻璃的澄清,得到的玻璃熔体质量优于空气助燃的。全氧燃烧和富氧
    环境下的样品气泡大而少,而空气助燃下的样品气泡则小而多。也进一步说明了水分对玻璃
    熔体有一定的澄清作用。
  • 程金树,邓炜,郑伟宏,宋树欣
    . 2010, (8):  26-29. 
    摘要 ( )    PDF ( )     
    R2O-CaO-SiO2-F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较为复杂,析出晶体种类繁多。为得到预
    期的晶相,获得最佳性能,需要对整个析晶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因此采用DTA、XRD、SE
    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K2O引入量对R2O-CaO-SiO2-F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温度、
    主晶相、晶体含量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2O引入量的增加,玻璃转
    变点温度降低,而最大析晶峰温度升高。当K2O引入量为质量分数5%左右时,微晶玻璃的
    主晶相为颗粒状的氟化钙和柱状的硬硅钙石,晶体含量为15%。当氧化钾质量由6%增加
    到8%时,微晶玻璃主要析出放射状a-硅碱钙石,次晶相为少量的氟化钙,晶体含量增
    大到40%。
  • 田建宁,王友法,李世普
    . 2010, (8):  30-32. 
    摘要 ( )    PDF ( )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孔支架材料能为细胞吸附、增殖、分
    化和最终神经组织的再生提供可靠的环境。因此,采用了一种新的相分离/糖球沥滤复
    合法制备出聚乳酸(PLA)多孔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计算了支架的
    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此复合法制备的PLA支架具有高孔隙率、宏观孔相互连通、纳米微
    孔状孔壁结构,由于其多孔连通且孔径大小可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组织工程应用领域。
  • 聂西度,符靓
    . 2010, (8):  33-36. 
    摘要 ( )    PDF ( )     
    采用碱熔分解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测定了高岭土中主元素和
    微量元素。对影响其光谱测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
    件。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高岭土样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满意。
  • 明彩兵,叶代启,刘晖,周遗品,吴平霄
    . 2010, (8):  37-41. 
    摘要 ( )    PDF ( )     
    用柠檬酸法制备了Ce0.6Zr0.4O2(简称CZ)和Ce0.6Zr0.35Y0.05O2(简称CZY)固溶体,分别在Ce0.6Zr0.4O2和Ce0.6Zr0.35Y0.05O2固溶体上负载不同质量的LaCoO3。用热重法测试了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活性。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比表面(BET)、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顺磁共振仪(EPR)对催化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钙钛矿组分La、Co在铈锆固溶体或铈锆钇固溶体表面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催化燃烧碳烟的起燃温度下降,催化活性增强;TPR结果显示,CZ或CZY为载体的催化剂体系,随着表面La、Co组分含量的增加,可还原氧总量也相应增加,催化活性也对应增加,表明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EPR结果也显示由于钇的掺杂增加了铈锆固溶体表面缺陷,提高了O-离子的浓度,有利于催化活性提高。
  • 马争争,李建青,陈子鹏,徐萍
    . 2010, (8):  42-44. 
    摘要 ( )    PDF ( )     
    利用CS-m-D六面顶压机,对钴掺杂氧化锌Zn1-xCoxO(x=0,0.02,0.05,0.1)纳米粉末样品,在温度为600 ℃和压力为常压、4 GPa、6 GPa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高压处理。通过对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伏安特性测量,结果表明,高温高压能够有效促进材料晶粒成长,并有效提高样品的压敏特性。同时,实验显示,不同组分的Zn1-xCoxO样品中,x=0.05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压敏特性。另外,通过分析指出,高温高压下掺杂样品产生的晶界偏析也是提高样品非线性的原因之一。
  • 徐鸥明,韩森,高世君
    . 2010, (8):  45-47. 
    摘要 ( )    PDF ( )     
    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是否存在疲劳耐久极限,通过控制应变的小梁疲劳试验,研究
    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随应变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应变水平较高时,沥青混合料
    劲度模量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大而急剧减小;随着应变水平的减小,劲度模量的减小趋势逐
    渐变缓;当应变水平低于200 με时,疲劳寿命以非线性增加;当应变水平进一步降为100
    με和70 με时,疲劳寿命曲线呈典型的渐近线特征,这表明沥青混合料确实存在某一疲
    劳耐久极限,当作用的应变水平低于该极限应变时,沥青混合料倾向具有无穷的寿命。
  • 赵年全
    . 2010, (8):  48-51. 
    摘要 ( )    PDF ( )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工程背景,结合混凝土施工中河砂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人工砂制
    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研究了泥粉含量、用水量、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矿物掺
    合料技术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技术,采用人工砂设计制备出了C30、C35高速铁路桩体、承
    台、墩身用高性能混凝土。对于人工砂在高速铁路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李厚祥,刘睆,吴安清

    . 2010, (8):  52-54.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PA11/纳米Al2O3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考察了纳米Al2O3含量及速率对材料
    摩擦系数和磨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涂覆花键轴的台架试验和道路行驶试验,并与尼龙11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Al2O3为9%时材料的耐磨性能最好。SEM图片表明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从纯PA11材料的粘着磨损转为轻微的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尼龙11与纳
    米Al2O3复合材料能明显提高花键轴的使用寿命。
  • 韩沛,郭长虹,龚文琪
    . 2010, (8):  55-58. 
    摘要 ( )    PDF ( )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硝化细菌,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Nitrosomona
    s sp和Nitrobacter sp。对影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适合硝化
    细菌生长的条件。将硝化细菌投加到含氨氮的生活污水和氮肥厂污水中,对氨氮去除率分别
    为99.5%和97.4%,而对照样分别只有82%和79%;并且只需在实验初期投加一次,即可获得持
    续稳定的去除效果。
  • 王海娟,宁平,张泽彪,唐兴进,曾向东,王宏镔,瞿广飞,姜永利
    . 2010, (8):  59-63. 
    摘要 ( )    PDF ( )     
    高砷金矿通常为难浸提金矿,因而除砷预处理成为加大金回收提取效率的关键一步。研究
    通过在砷金矿种植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来提取去除砷,并且利用EDTA、亚硫酸氢钠、磷酸二
    氢铵、碳酸氢钠、柠檬酸和硝酸铵6种不同试剂各3个浓度梯度进行调控淋洗,以期找出对
    于砷提取有效的调控剂。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活化试剂中除磷酸二氢铵处理下植物去除砷
    的效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外,其余5种试剂对于蜈蚣草除砷均有一定的强化功能,其中EDTA
    和碳酸氢钠对于活化砷促进植物吸收有较大作用,而柠檬酸对于蜈蚣草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效
    果更明显。
  • 冉春秋,姜琳琳,马堃,赵静,陈阳,侯静
    . 2010, (8):  64-67. 
    摘要 ( )    PDF ( )     
    分别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海洋绿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对不同浓度Ni2+的吸附能力,以及藻液pH、光照强度和共存金属阳离子对藻细胞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数生长前期藻细胞藻液和Ni2+的初始浓度为80 mg/L时的吸附能力较强,分别为7.76×10-5μg/个细胞和7.85×10-5μg/个细胞。当藻液pH介于9~10,光照强度为4 500Lx时,藻细胞吸附Ni2+能力较强。此外,共存金属阳离子会抑制藻细胞对Ni2+的吸附。
  • 魏明蓉,,姜应和,叶舟,李翠华,刘秋雨
    . 2010, (8):  68-71.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武汉南湖5个柱状底泥样品分析,发现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垂直分布规律为随泥样深
    度增加含量下降,上层底泥污染物含量最高,40 cm以下污染物含量渐趋稳定;幸福村排污
    口附近的柱样各污染物含量要高于其它样点。通过对12个上覆水样和12个间隙水样pH值、总
    氮、总磷、氨氮的测定,发现就空间分布而言,上覆水总氮和氨氮各样点之间差别不大而总
    磷差别较大,间隙水总氮总磷氨氮均呈现排污口附近污染物含量高于其它各样点;间隙水和
    上覆水相比,总氮和氨氮含量高而总磷含量低,表明底泥中总氮和氨氮有向上覆水中静态释
    放的潜力,而总磷静态释放的可能性不大。
  • 夏红云,年耀萍,李佳,朱锡海
    . 2010, (8):  72-75. 
    摘要 ( )    PDF ( )     
    混凝沉淀物对浮选剂的吸附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混凝气浮的处理效率,采用热力
    学方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硫酸镁和酸性大红3R形成的混凝沉淀物上
    的吸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吸附等温线不符合常规吸附等温
    线类型,吸附热力学证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热为-11
    .09 kJ/mol,对比了混凝沉淀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红外光谱图,十二烷基硫酸
    钠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移动,吸附热力学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均说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
    沉淀物上的吸附形式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 饶波琼,龚文琪,杜金逵
    . 2010, (8):  76-79. 
    摘要 ( )    PDF ( )     
    利用XRD、SEM对光催化颗粒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絮凝颗粒材料光催化氧化法对造纸
    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表明:当硫酸铝投加量为8 g/L,pH值6.5~8.5,颗粒材料用量0.12 
    g/mL,流经2个反应柱,光照共4 h后,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可达90%以上,处理后的水
    符合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的一级标准。
  • 杜金逵,龚文琪,饶波琼,韩沛
    . 2010, (8):  80-83. 
    摘要 ( )    PDF ( )     
    用sol-gel法制备褐铁矿/掺Fe3+TiO2光催化剂,通过测试表征和回收实验表明,褐铁矿颗粒表面负载上一层较为均匀的TiO2膜,且核/膜结构较为牢固;利用絮凝剂和自制光催化剂对造纸废水进行絮凝光催化降解联合处理实验表明,经过联合处理CODCr去除率达到94%,CODCr由3 000 mg/L降为183 mg/L,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 欧根能,宁平,杨月红,赵健蓉,方祖国,张慧娜
    . 2010, (8):  84-88. 
    摘要 ( )    PDF ( )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污泥、粉煤灰和石灰改良土壤对小白菜的生长状况及重金属
    吸收的影响,并研究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添加污泥为5%~10%时能明显促进小白菜的
    生长,提高其产量。污泥量到达15%以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白菜对Cu、Zn、Pb、Cr的吸收量基本都是随污泥添加量的增多而升高,少部分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状况。添加粉煤
    灰和石灰能明显降低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当添加20 g/kg的粉煤灰时,对Cu、Zn、Pb、Cr的吸收量的最好降低效果可分别达57%、66%、53%、54%;当添加1.5 g/kg的石灰时,对Cu、Zn、Pb、Cr的吸收量的最好降低效果可分别达58%、61%、52%、51%。
  • 李梁彬,王慧觉,王锐,汪洋
    . 2010, (8):  89-92. 
    摘要 ( )    PDF ( )     
    通过测定随岳中高速公路建设中乔木优势种马尾松的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
    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SPSSInc,Chicago,USA)对数据
    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岳高速公路建设改变了马尾松光合能力、硝酸还原酶活
    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与其他参数相比,对高速
    公路建设更敏感。研究为高速公路的生态破坏和恢复监测评价提供了依据。
  • 杨群,宁平,陈芳媛,王军
    . 2010, (8):  93-96. 
    摘要 ( )    PDF ( )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沉镍残液,此法处理沉镍残液效果明显。研究了pH值、温度、搅拌时间、
    投料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11~12,温度50 ℃,搅拌时间25~30 min,投料比10的操作条件下,处理后的沉镍残液中各重金属离子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
  • 师雁,宁平,王学谦,蒋明
    . 2010, (8):  97-101. 
    摘要 ( )    PDF ( )     
    以工业4号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磺化酞菁钴(CoSPc)改性活性炭,考察了改性活性炭
    制备工艺条件对净化模拟电石炉尾气中H2S性能的影响;对空白活性炭、改性炭吸附前后
    进行N2-BET和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H2S的净化效果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NaOH/CoSPc的配比达到100 μg/g、干燥温度130 ℃、焙烧温度350 ℃为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结合N2-BET、SEM和EDS表征分析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S容量增加,净化效果明显。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钟阳,田斌,李锐
    . 2010, (8):  102-106. 
    摘要 ( )    PDF ( )     
    采用有限积分变换的方法推导出了矩形悬臂薄板挠度和内力的精确解,该方法不仅概念清晰
    、计算简便,而且较传统叠加法、傅立叶级数法等方法的计算量有明显减少。由于在求解
    过程中不需要预先人为选取挠度函数,而是直接从弹性薄板的基本方程出发进行计算,使得
    问题的求解更加合理。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王协群,谢妮,邹维列,骆以道,刘卫
    . 2010, (8):  107-110.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我国西部2种典型非饱和路基边坡实施现场人工降雨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各次降雨
    的依次进行,非饱和路基边坡初始含水量逐渐增大,入渗率逐渐减小;非饱和黄土路基边坡
    的初始含水量状态对应着一个临界降雨量,只有降雨量超过该临界值,边坡才有可能产生径
    流。降雨强度越大,从降雨开始到径流产生所需的间隔时间越短;非饱和黄土路基边坡的吸
    力值远大于非饱和土石混合土路基边坡。在试验条件下,压实黄土路基边坡的降雨入
    渗影响深度在0.3~0.6 m之间,而土石混合土路基边坡降雨入渗影响深度在2.4 m以上。
  • 吴轶,蔡健,杨春
    . 2010, (8):  111-116. 
    摘要 ( )    PDF ( )     
    对型钢翼缘外伸的空腹箱形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变换纵筋配筋
    率、腰筋配筋率、配箍率等参数,分析空腹箱形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箱形
    型钢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效应。试验研究表明型钢翼缘外伸的空腹箱形型钢混凝土梁的整体
    性能好,具有较高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外伸翼缘箱形型钢和外包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工作能
    力强,空腹箱形型钢设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构件的自重,提高结构的经济性能。实际工程应用
    中,注意型钢外伸翼缘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型钢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 张成良,杨绪祥,李风,侯克鹏,吴应武
    . 2010, (8):  117-120. 
    摘要 ( )    PDF ( )     
    31-1#矿体采空区暴露面积为6 000 m2,空区高度为60 m。随着空区下部矿体开采的
    持续进行,空区暴露高度将达100 m左右;在巨大的采空区下进行采矿作业,一旦发生空区
    围岩失稳,将对作业中的人员和设备带来巨大灾难。采用有限元对空区下部矿体开采过程中
    空区顶板围岩的应力、安全率、垂直最大位移、塑性区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
    可知:随着矿房、矿柱、下部矿体开采完成后,顶板的位移和应力有所增加,安全率有所下
    降,塑性区进一步扩大,地压活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但空区围岩总体上趋于稳定。在空
    区顶板和两腰安装监测仪器对空区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
    好的一致性。
  • 信息与机电工程
  • 徐定杰,赵国清,王伟
    . 2010, (8):  121-124. 
    摘要 ( )    PDF ( )     
    为了使直扩系统在未知非高斯噪声模型下准确地捕获微弱直扩信号,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整数
    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估计和局部最佳检测(locally
    optimal detection,LOD)相结合的相关前一维幅域处理捕获方式。通过蒙特卡洛数据仿真可
    以发现:在非高斯噪声的情况下,基于整数最大熵PDF估计的LOD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要明显优
    于常规平方和(SquareSum,SS)检测器,在信噪比为-25~0 dB时分别有2.0%~99.0%的
    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SS检测器在非高斯噪声模型下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现象
  • 宋宗凤,陈建军,刘国梁
    . 2010, (8):  125-129. 
    摘要 ( )    PDF ( )     
    利用3σ准则实现随机变量和区间变量的相互转换。利用区间因子法,导出区间参数结
    构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和单元应变能响应的均值和离差的计算表达式;利用随机因子法,导
    出随机参数结构响应的均值和均方差,进而解决具有随机区间参数结构的可靠性分析问题
    。通过2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简单易行及其有效性。
  • 姜贵君,韩永昊
    . 2010, (8):  130-132. 
    摘要 ( )    PDF ( )     
    主要通过在球型微透镜的表面包裹胶体晶体的方法,在一个微透镜上实现了几何光学与物理
    光学内容的集成。此时的微透镜不仅具有汇聚光线的功能(几何光学内容),同时由于光子
    晶体的禁带效应,它还具有了滤波的功能(物理光学内容)。微透镜的滤波波段可以由胶体
    粒子的大小来控制。
  • 包佳祺,吉紫娟,肖飞
    . 2010, (8):  133-135. 
    摘要 ( )    PDF ( )     
    首先利用黎曼几何的面积公式,构造了圈量子引力中的量子化面积算符。再把面积算符中的
    抓作用在自旋网态的腿上,并采用重耦理论的图形公式进行推算,得到了圈量子引力中一种
    曲面面积的本征值谱。以此本征值谱为基础,并以此种做法为依据,推广到对自旋网态的任
    意作用形式,进而得到了一种更一般的完备的面积本征值谱,从而使空间中曲面的面积实现
    了量子化。
  • 管理工程与其它
  • 王汉熙,宋以超,周祖德,胡树华
    . 2010, (8):  136-142. 
    摘要 ( )    PDF ( )     
    研究数字出版的工程内涵。通过功能分解和结构分析方法,拆分数字出版功能和功
    能结构,提出基于虚拟操作、虚拟环境、虚拟融入和虚拟场景的交互式数字出版网络阅览形
    式。基此提出由数字出版网络阅览工程、数字出版读物制造工程、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工程和
    数字出版网络营销工程共同组建的数字出版工程框架,得出其结构参量和组构形式。由此认
    为,数字出版工程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新型出版工程体系。
  • 洪杰文,陈小红
    . 2010, (8):  143-146. 
    摘要 ( )    PDF ( )     
    在出版领域,元数据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工具。规范的元数据标准是
    实现跨媒体出版的基本元素之一。在通过对现有元数据标准及分类、功能等的分析上,提出
    跨媒体出版元数据标准的建构方法,为跨媒体出版的发展提供参考。
  • 刘杰,赵志冲,李先锋
    . 2010, (8):  147-151. 
    摘要 ( )    PDF ( )     
    对《科学网电子杂志》的博文栏目作者群因阅读行为构成的虚拟网络开展了相关研究。基于
    给定度序列随机化网络生成算法,建立了一个博文作者群因阅读行为而产生的无向、赋权的
    、虚拟社会网络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这一博文作者人群因杂志遴选博文共
    同发表而产生的复杂阅读行为;提出的“虚拟联系”构建方式融合了部分后验“调查统计规
    律”,较已有相关研究中依照物理联系数据建模的方式更合理。通过细致的数值模拟、分析
    与比较发现:该类度“负相关”虚拟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特征。提出
    的作者群“虚拟网络”的构建方式有助于分析此类高端虚拟舆论社区中观点的形成、传播,
    也使得识别和发现社区中意见领袖及成员的角色等更容易。
  • 陈昌敏,胡鹏,王利永
    . 2010, (8):  152-155. 
    摘要 ( )    PDF ( )     
    网格是网络与异构环境中的分布式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分析了网格系统和Web Services的特
    性,以及Web Services在构建网格系统中的优势。其中重点分析了Web Services的同步、异步技术,并针对分布式信息共享的问题,构建出基于WEB服务的简易网格平台模型,并利用NET平台下的C#语言开发出模型实例。
  • 江玲
    . 2010, (8):  156-159. 
    摘要 ( )    PDF ( )     
    引用链接技术是网络学术传播的重要工具,对一种常用引用链接技术CrossRef的产生和发展
    、运作、参与者、特色服务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介绍。
  • 杨琼
    . 2010, (8):  160-162. 
    摘要 ( )    PDF ( )     
    我国高校图书馆正迈向数字化阶段, 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其建设的
    核心又是数字资源的建设。分析了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容、规范和当前威胁高校图书馆数
    字资源安全的隐患,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对数字资源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 武敏婷,高岳林
    . 2010, (8):  163-167. 
    摘要 ( )    PDF ( )     
    在限制性卖空条件下,以VaR作为风险度量工具,它比传统的方差风险度量更全面更系统,
    首先建立了限制性卖空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线性递减惯性权重和自然
    选择机制的二阶混合粒子优化(LSSPSO)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模型中进行求解,最后以
    一个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以及限制性卖空有助于增强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
  • 闫丽萍,周然
    . 2010, (8):  168-172. 
    摘要 ( )    PDF ( )     
    探讨了上海低温物流业及低温仓储企业现状并分析了上海发展国际低温物流业所具备的优势
    。阐述了上海国际低温物流中心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并对上海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布局提出
    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