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A
  • 佟威
    . 2004, (5):  1-4. 
    摘要 ( )    PDF ( )     
    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 Ge S2 - In2 S3- KCl玻璃并得到了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对其进行了 XRD、DSC & TG综合热分析及红外、紫外 -可见、拉曼光谱分析。玻璃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 ,大约在 2 90~ 370℃之间 ,透过范围为 0 .4 5~11.5μm。随着 KCl的加入 ,玻璃的转变温度略有下降 ,红外截止波长无明显变化 ,紫外截止边向短波方向发生了移动。根据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推断其微结构 :共用 In原子的 In— S键和 In— Cl键形成的 [In S3Cl]- 混合阴离子团均匀地弥散于由桥硫连接的 [Ge S4 /2 ]四面体构成的玻璃网络中。
  • 缪煜清
    . 2004, (5):  5-8. 
    摘要 ( )    PDF ( )     
    利用抗原 -抗体、核酸、酶 -底物、细菌 (细胞 ) -受体、配体 -受体之间的亲和作用 ,结合压电晶体的高灵敏度 ,已经产生了新一代能方便地在气相或液相中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这类生物传感器在临床检验 ,食品卫生 ,环境监测 ,以及其他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等领域有广泛重要的应用 ,适合在线监控以及进行分子作用动力学研究。介绍了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模式、适合制作生物传感器的压电材料、表面修饰技术、当前的发展前沿以及国内的研究动态。
  • 罗白云
    . 2004, (5):  9-11. 
    摘要 ( )    PDF ( )     
    用 KH- 5 70硅烷偶联剂溶液 ,分别涂抹花岗岩石板和老砂浆表面 ,再修补新砂浆 ,结果显示界面层拉拔强度显著提高。初步探讨作用机理 ,并观察细观结构。结果表明 ,适量浓度的偶联剂不仅可能使界面层中产生了化学力 ,而且可显著改善修补界面层的细观结构 ,从而使宏观力学性能大幅提高。
  • 徐晓虹
    . 2004, (5):  12-15. 
    摘要 ( )    PDF ( )     
    利用某大型工矿企业的废渣赤泥、粉煤灰、煤矸石、劣质粘土为主要原料 ,通过加入成孔剂和适量成型助剂及烧成助剂分别调节气孔率、可塑性和强度 ,制备了高性能的可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孔陶瓷滤球。讨论了 4种成孔剂的成孔效果和影响气孔率、强度的因素。理化性能和显微结构测试表明 ,滤球气孔率高于 5 5 % ,压碎力为 0 .779k N,气孔呈三维连通状。
  • 雷丽文
    . 2004, (5):  16-18. 
    摘要 ( )    PDF ( )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合成了 L a0 .6 7Sr0 .33Mn O3-δ粉体。研究了 KMn O4 含量、压坯密度对燃烧反应及退火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 ,并用 XRD、SEM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KMn O4 用量为 0 .3时 ,反应完全且晶粒大小均匀 ;反应的原料混合物压坯密实度的降低可使燃烧温度有所增大 ;最佳退火温度为 110 0℃。
  • 王苹
    . 2004, (5):  19-21. 
    摘要 ( )    PDF ( )     
    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对碳化硅粉体表面进行聚电解质包覆改性 ,处理后碳化硅粉体表面特性发生改变 ,不易团聚 ,可以制成固相含量较高的稳定的悬浮液。分析了聚电解质处理后的碳化硅粉体悬浮液的特性 ,结果表明 :碳化硅粉体表面的疏水性越好 ,其沉降性越好 ,悬浮液的固相含量就越高。
  • 何峰
    . 2004, (5):  22-24. 
    摘要 ( )    PDF ( )     
    以 Ag NO3、TEOS和 KH5 5 0为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在浮法玻璃表面镀制了含银胶体粒子的二氧化硅涂层。所得到的溶胶中 n(Ag) /n(Si) (原子比 )为 0 .0 2~ 0 .15。在热处理 (≥ 5 0 0℃ )之后 ,涂层的表面致密 ,无裂纹 ,并得到了淡黄-黄 -棕黄系列样品。采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试了涂层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 :浮法玻璃中的 Na+ 与涂层中 Ag+ 在热处理过程中进行交换 ,交换到基片中的 Ag+ 与 Sn2 + 反应 ,使 Ag+ 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被还原并形成银胶体粒子 ,从而获得银胶粒着色涂层。
  • 黄学辉
    . 2004, (5):  25-28. 
    摘要 ( )    PDF ( )     
    在 Al2 O3中加入一定量的苏州土和 Mg O,使 Al2 O3陶瓷在 14 5 0~ 15 5 0℃的温度范围内烧结。利用 XRD、SEM等手段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在烧成过程中苏州土、Mg O与 Al2 O3反应生成低共熔相和一定量的尖晶石小晶粒 ,填充在 Al2 O3晶粒之间 ,有效地降低 Al2 O3陶瓷的烧结温度 ;控制苏州土和 Mg O的外加量 ,能够调节 Al2 O3晶界上形成的尖晶石量和液相量 ,可有效抑制 Al2 O3晶粒的长大 ,使 Al2 O3陶瓷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 ,有利于陶瓷显微结构的改善。Al2 O3晶粒的均匀化、细晶化 ,能够显著提高 Al2 O3陶瓷的强度 ,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从而提高 Al2 O3陶瓷的热稳定性。
  • 王欣宇
    . 2004, (5):  29-31. 
    摘要 ( )    PDF ( )     
    采用高纯超细 Al2 O3粉 ,添加剂选用 Mg O(Mg(NO3) 2 · 6 H2 O)、Zr O2 (Zr OCl2 · 8H2 O )、Y2 O3按沉淀包裹工艺合成 Al2 O3材料 ,应用合成的 Al2 O3材料制备髋关节股骨头假体 ,研究了车床车削和烧成后股骨头假体的抛光及修正与股骨柄的配合尺寸等加工工艺。结果表明 ,通过数控车床车削、Si C超细粉和金刚石研磨膏分级抛光并用特制工具修正其尺寸 ,可以得到具有一定表面光洁度并与股骨柄配合良好的 Al2 O3陶瓷髋关节股骨头假体。
  • 龚文化
    . 2004, (5):  32-34. 
    摘要 ( )    PDF ( )     
    利用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环氧树脂 (E- 5 1)和改性剂 A对双马来酰亚胺 (BMI)树脂进行增韧改性 ,通过分析比较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确定了改性树脂的最佳配方。并将此改性树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 HMW- PE)粉末进行共混 ,加入减摩耐磨填料 ,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减摩耐磨复合材料 ,确定了模压成型工艺参数。测试了材料在不同温度的摩擦磨损性能 ,表明在合适的使用温度下具有优良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磨痕进行了观察 ,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
  • 冯彩梅
    . 2004, (5):  35-37. 
    摘要 ( )    PDF ( )     
    陶瓷材料综合性能优异 ,是 2 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之一 ,但脆性大、难加工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微裂纹扩展机制和弱界面的研究为陶瓷增韧补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使各种保持卓越性能的可加工陶瓷的开发成为可能。目前研究的可加工陶瓷主要有可加工玻璃陶瓷、层状结构陶瓷、多孔结构陶瓷、磷酸盐类陶瓷、纳米复相陶瓷等。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是材料许多基本属性的综合反映 ,硬度和断裂韧性起决定作用。从可加工机理、研究进展、性能评估、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可加工陶瓷进行了理论综述。
  • 雷克林
    . 2004, (5):  38-41. 
    摘要 ( )    PDF ( )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量热计 ,分别测定了 2 98.15 K时 [Fe Cl3· 6 H2 O(s) +3K2 C2 O4 · H2 O(s) ]和[K3Fe(C2 O4 ) 3· 3H2 O(s) +3KCl(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及 [Cu SO4 · 5 H2 O(s) +2 K2 C2 O4 ·H2 O(s) ]和 [K2 Cu(C2 O4 ) 2 · 2 H2 O(s) +K2 SO4 (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得到三氯化铁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及硫酸铜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分别为 (- 78.5 5± 3.90 ) k J/ mol和 (- 2 6 .95±1.5 3) k J/ mol,进而计算出复盐 K3Fe(C2 O4 ) 3· 3H2 O、K2 Cu(C2 O4 ) 2 · 2 H2 O在 2 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4 2 11.2 2± 3.90 ) k J/ m ol、(- 2 72 9.0 6± 1.5 3) k J/ mol
  • 黄斌
    . 2004, (5):  42-44.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新的谱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递推求解方法。讨论了已有的几种随机场的谱展式 ,提出将随机结构的随机响应表示成非正交多项式混沌展式 ,并证明了这个展式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将随机微分方程表示成了和摄动法类似的一系列确定的递推方程 ,这些递推方程可用确定性有限元方法求解。该方法比在正交多项式混沌基上投影并取期望的方法更简洁实用 ,更适合大规模有限元的求解。该方法同样能解决有较大随机涨落的力学问题。
  • 王协群
    . 2004, (5):  45-47. 
    摘要 ( )    PDF ( )     
    土工织物的蠕变现象十分明显 ,它的蠕变性质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无土侧限条件时 ,蠕变性能不一样。提交了 2种典型土工织物的侧限拉伸蠕变试验结果 ,分析在不同的荷载水平和上覆土压力限制下土工织物蠕变性能的变化 ,反映出土工织物在砂土中拉伸模量和抗拉强度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而提高 ,蠕变应变和蠕变系数显著减小。
  • 杨梅
    . 2004, (5):  48-51. 
    摘要 ( )    PDF ( )     
    在外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FRP)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主要有 2种粘贴方式 ,即只在梁的底部粘贴和在梁的整个下半部粘贴 FRP。根据钢筋的屈服应变和 FRP的极限应变大小 ,通过理论分析分别给出了 2种粘贴方式下 FRP的最小厚度与最大厚度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其结果为 FRP加固层的厚度确定提供了取值范围 ,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方案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王佶
    . 2004, (5):  52-54. 
    摘要 ( )    PDF ( )     
    将 BP神经网络用于实验数据结果的“预处理”,剔除奇异样本数据 ,并利用实数直接操作的遗传算法 (FGA) ,发挥 FGA概率搜索和群体优势 ,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代入给定的含参数的方程 ,在总体误差最小的情况下 ,寻求符合实验数据的参数的优化解 ;将优化结果与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 ,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而且对其它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参数的确定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朱平华
    . 2004, (5):  55-57.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在钢筋与砼的强度随时间而衰减的情况下 ,砼梁的时变可靠度及其对各随机变量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严格按照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的梁 ,其可靠指标不一定满足目标可靠度的要求 ,甚至会出现承载力抗剪指标小于抗弯指标的情况 ;与非时变相比 ,对应的时变结构可靠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对各随机变量的敏感度基本不变。
  • 李继明
    . 2004, (5):  58-60. 
    摘要 ( )    PDF ( )     
    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转换层设置位置超过了规范限制时 ,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局部传力情况难以依靠现有计算方法精确确定 ,给抗震设计带来困难。通过对一个 1∶ 2 5比例的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研究了该超限高位转换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 ,得出若干结论 ,为该大厦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类似的高位转换结构的抗震设计也提供了参考。
  • 韩高升
    . 2004, (5):  61-63. 
    摘要 ( )    PDF ( )     
    为提高用于基坑设计计算的土体参数的合理性、准确性 ,以准确预测基坑开挖中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位移 ,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土体中可能出现的应力状态 ,用应力路径三轴试验进行模拟 ,进行一系列饱和原状土的三轴K0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通过应力路径试验获知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近似呈加工硬化双曲线型 ,推导了土体的弹性模量公式 ,并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拟合确定了该公式中初始弹性模量的取值方法。将应力路径研究结果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获得的参数分别应用于同一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计算。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 :应力路径试验方法较之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方法获得的参数更理想 ,推导出的弹性模量计算式 ,可用于基坑工程变形计算 ,可供基坑工程设计参考。
  • 肖合林
    . 2004, (5):  64-67. 
    摘要 ( )    PDF ( )     
    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对车载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通过计算发现 ,2 5 k W燃料电池车载系统在单电池电压为 0 .5 5 V的情况下 ,氢气的消耗量 (标准气体状态下 )为 19.0 4 m3/ h;空气的消耗量 (标准气体状态下 )为 4 5 .33m3/ h。散热系统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电堆工作时的化学反应热、焦耳热、加湿气体带入的热量及吸收环境的辐射热 ,其中主要为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 ,其值大致与电堆功率相当。电堆的散热主要包括尾气带走的热量、辐射热和循环水传递的热量。计算发现 ,2 5 k W电堆尾气带走的热量约为 4 83W,辐射热为 16 6 .7W,均可忽略不计 ,电堆产生的热量可认为主要由循环冷却水带走。在保持电堆进、出口循环水温差为 10℃时 ,2 5 k W电堆所需循环冷却水约为3m3/ h。
  • 李威宣
    . 2004, (5):  68-70. 
    摘要 ( )    PDF ( )     
    小波分析作为复杂信号处理的一种工具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在虚拟仪器 L ab VIEW开发平台上应用小波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 ,提出了一种应用 MATL AB Script节点对信号进行小波处理的方法 ,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对于普通用户 ,这一技术将提供 L ab VIEW环境下实现小波信号处理的技术手段。用此方法对示例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证明对于复杂信号应用小波方法可以取得比传统方法更好的效果。
  • 黎国华
    . 2004, (5):  71-73. 
    摘要 ( )    PDF ( )     
    涡轮分级机内腔流场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针对 FW-15 0型强制涡卧式涡轮分级机的内腔流场 ,利用最新的 CFD技术 ,建立起分级机叶片间的三维旋转流场模型 ,分别进行了叶片形状为直型和带后弯导板型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当采用后弯导板的叶片形状时 ,混合气流通过两叶片间流场会产生一种正方向的涡旋 ,它可以抵消使用直叶片时由于涡轮高速旋转而不能克服的附加反方向涡旋 ,从而使流场更加稳定 ,容易形成整流。该研究为开发适合亚微米级的高效精密分级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黄海
    . 2004, (5):  74-76. 
    摘要 ( )    PDF ( )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体验到高速上网的乐趣 ,但是在宽带运营中存在一个问题 :宽带一般采用的是包月计费的方式 ,但是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 ,会有按时计费的需求 ,这就需要采用网络计费系统。同时网络计费不仅可以用来计算网络用户所应承担的费用 ,还可利用它来监控网络的数据流量 ,分析网络的使用情况及性能 ,尽早发现网络的瓶颈、故障点、某些异常和可疑的迹象。从而合理调整网络的路由 ,合理分配网络流量 ,以保证网络高效、稳定、可靠的运行。网络计费系统实现方法主要有 3种 ,即基于 WEB页面、基于 C/ S模式和基于 PROXY服务器的网络计费系统 ,对这 3种网络计费系统实际编程时的一些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 吴友宇
    . 2004, (5):  77-79.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燃料电池电动车整车控制系统的组成 ,分析了整车控制器的作用 ,详细讨论了踏板及档位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的驾驶控制策略和能量流管理策略 ,并设计了一个基于 DSP的带光纤接口的整车控制器硬件系统。装车试验表明控制器软硬件设计合理 ,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 王侃
    . 2004, (5):  80-83. 
    摘要 ( )    PDF ( )     
    为了解决任意决策输入下的动态系统 ,计算机仿真问题研究了具有统一形式的离散相似仿真模型和离散相似系数同时递推求和算法 ,由此给出了通用离散相似仿真算法。采用了一阶、三角形和延时一拍三角形的新的虚拟保持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决策输入下的动态系统计算机仿真 ,从而得到统一形式的离散相似仿真模型。最终得到通用的离散相似仿真算法 ,该仿真算法便于有效的在各种类型的管理决策输入下进行动态管理决策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 陆济湘
    . 2004, (5):  84-86. 
    摘要 ( )    PDF ( )     
    将三维扫描仪测量得到的点云转换成一个实际的 3D(三维 )多边形模型 ,以满足高级建模和可视化的需要。为此提到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解决方法。现在的激光三维扫描仪可以为许多应用领域提供一个标准的输入数据源 ,可以包含几百万个数据点集。因此 ,从非组织点云来产生物体的高质量多边形网格就成为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不同的 3D形状表面重建的技术进行研究以后 ,提供了把一个非组织的点云转换为一个稳定的多边形模型的全过程。描述了一些三角化算法和建模方法。
  • 刘三红
    . 2004, (5):  87-89. 
    摘要 ( )    PDF ( )     
    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免疫系统的 Marchuk模型的解的性态。以时滞 τ为参数 ,利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 Marchuk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 ,不仅得到了在平衡点处产生稳定性和 Hopf分支的充分条件 ,而且得到了平衡点稳定性的存在范围 ,是对现有结果的改进和推广。
  • 万明芳
    . 2004, (5):  90-92. 
    摘要 ( )    PDF ( )     
    考虑具有局部 L orentz度规 gμν和非对称联络Гμνλ 的四维微分流形 U4 ,给出 U4 时空的标架分量和旋系数 ,引入新的 Ricci张量和曲率张量的无迹部分的标架分量 ,导出挠率的 Bianchi恒等式。将旋系数表述的 Newm an- Penrose方程推广到包含任何非对称联络的时空 ,得到 U4 空间的 Newman- Penrose方程。所得到的方程较之无挠时空的方程更长且方程数更多 ,由于联络的非对称性 ,这是必然的 ,方程的复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认为在时空有挠的 U4 空间求解引力场问题 ,这一方程组将是相对便利的形式。
  • 罗荣桂
    . 2004, (5):  93-95. 
    摘要 ( )    PDF ( )     
    将柔性资源应用于流水线生产中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本身的潜力 ,使流水线产生更高的效率 ,但同时也使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更加复杂。在 FRFS问题模型的基础上 ,将分枝定界法与平行切线法相结合 ,选取最优资源投入量 ,进而得到最优计划 ,完善了柔性资源计划问题的解法。
  • 陶良虎
    . 2004, (5):  96-99. 
    摘要 ( )    PDF ( )     
    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协同发展的 ,技术结构是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重要因素 ,技术结构合理化及高度化的程度直接关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 ;而反过来 ,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制约着技术结构的演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给予量化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分析中国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国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协同问题作出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协同状况基本可以概括为低协同。
  • 张千帆
    . 2004, (5):  100-102. 
    摘要 ( )    PDF ( )     
    协同设计对产品设计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技术 ,实现协作者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从而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提高产品开发质量 ,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协同产品设计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多 Agent协同产品设计系统 ,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 ,并阐述了主要 Agent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该系统具有集成性、开放性和分布性等特点 ,能够满足协同产品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