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06-30
      
    • 全选
      | 显示方式:
    A
  • 姜德生
    . 2005, (6):  1-4. 
    摘要 ( )    PDF ( )     
    通过后重氮偶合法合成聚乙烯基对硝基苯偶氮咔唑 ,采用磺化的方法形成交联体系 ,再通过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基对硝基苯偶氮咔唑 CdS纳米复合材料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其中Cd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10nm ,粒度均匀。这种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望具有较好的光折变性能。
  • 田中青
    . 2005, (6):  5-7.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退火时间等工艺参数对Ba(Mg1/3 Nb2 /3 )O3 微波介质陶瓷品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 ,Qf 值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有序参数S也随烧结温度增加的结果。在15 5 0℃时 ,Qf 达到最大值 4 95 0 0GHz。Qf 值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这和B位 1∶2有序度提高和晶粒尺寸增大有关。保温时间为 16h时 ,Qf 值达到 5 80 0 0GHz。退火时间对Qf 值有很大影响。随退火时间的增加 ,Qf 值增加很快 ,这主要是因为退火大大促进了B位离子的 1∶2有序。当退火时间为 4 8h时 ,Qf 值达到 715 0 0GHz。
  • 徐瑛
    . 2005, (6):  8-10. 
    摘要 ( )    PDF ( )     
    采用高温熔制法 ,于B2 O3 SiO2 Na2 O体系中加入以银盐为主的无机抗菌活性成分 ,通过调整玻璃组成 ,改变原料的引入方式 ,添加CeO2 、SO3 等辅助成分 ,以抑制Ag+ 的还原沉积和玻璃着色 ;采用SEM、分光光度计、抑菌圈法和薄膜密贴法抗菌实验等测定其显微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载银B2 O3 SiO2 Na2 O玻璃呈极淡黄色透明状态 ,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
  • 任进军
    . 2005, (6):  11-14. 
    摘要 ( )    PDF ( )     
    通过拉伸还原法制备出了含银和铜R2 O B2 O3 SiO2 系统的红外偏振玻璃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偏振玻璃消光比的影响 ,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为 :热处理温度 6 5 0℃左右、热处理时间 2 4h左右、拉伸温度 5 70℃左右、拉伸速度 10 0~ 12 0mm/min。并在该组参数下制备出消光比达到 4 6dB以上 ,透过率 80 %以上的红外偏振玻璃。
  • 曾德芳
    . 2005, (6):  15-18. 
    摘要 ( )    PDF ( )     
    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制备N ,O 羧甲基壳聚糖工艺现状和反复对比试验 ,确定了制备N ,O 羧甲基壳聚糖的优化新工艺 ,即以壳聚糖为基本原料 ,以异丙醇作溶胀剂 ,采用在不同温度段添加不同碱量的制备方法 ,将最佳投料比定为w(壳聚糖 )∶w(一氯乙酸 )∶w(氢氧化钠 ) =1∶4 .8∶5 ,最佳羧化反应时间定为 4h ,最佳反应温度定为 6 0℃ ,结果与传统制备工艺相比 ,产品的羧化度提高了 0 .4 7,收率提高了 7% ,制备成本下降 12 %以上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传统制备工艺。
  • 陈晓国
    . 2005, (6):  19-21.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两种变体的荷电状态和色谱保留行为随流动相 pH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实验 pH范围内 ,MCRR的保留系数K随 pH值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MCLR的K值则先增加后减小。 2种MC荷电为零组分的比例δ0 随 pH值的变化也有同样的规律 ,说明MC的色谱保留行为与其荷电状态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这一规律 ,通过MC的结构信息来预测其色谱保留行为 ,进而为优化色谱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 徐景德
    . 2005, (6):  22-25. 
    摘要 ( )    PDF ( )     
    基于激波诱导瓦斯爆炸的 19步化学反应模型 ,建立了三维非定常守恒方程 ,采用迎风的TVD格式对方程进行数值离散 ,数值模拟了氢氧燃烧驱动点燃甲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过程 ,根据爆炸产物以及流场中压力和温度变化的结果 ,说明了激波诱导瓦斯爆炸的物理机制 ,同时验证了程序在模拟化学反应起主导作用的瓦斯预混爆炸现象中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为研究煤矿瓦斯爆炸过程的特性 ,制定有效的防爆、抑爆技术措施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 任志刚
    . 2005, (6):  26-28. 
    摘要 ( )    PDF ( )     
    采用有限元方法 ,对府河盘龙大桥主桥三跨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的悬臂挂篮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预测和分析了施工预拱度的大小。同时 ,研究了恒载、预应力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预拱度的贡献影响分析 ,并对比研究了 4种规范的收缩徐变计算模式和对施工预拱度的影响。另外 ,对混凝土材料力学参数、密度及弹性模量 ,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得到了其对预拱度的影响范围。这些工作对预拱度设置的分析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鹏
    . 2005, (6):  29-31. 
    摘要 ( )    PDF ( )     
    为了改善碳纤维筋 (CFRP)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及延性性能 ,针对CFRP筋特殊的材料性能 ,在国内首次引入了“部分预应力部分粘结”的新概念。对CFRP筋与环氧树脂钢筋混合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说明梁的预应力度及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长度会对CPFR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及延性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 信思金
    . 2005, (6):  32-34. 
    摘要 ( )    PDF ( )     
    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混凝土中 ,能对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应变、温度、徐变、裂缝、整体性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为此 ,选用光纤光栅对巴东长江大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的梁体进行长期监测 ,以期客观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实际工程的耐久性 ,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基础。介绍了主梁混凝土的特性与光栅埋入情况 ,以及成桥荷载试验和光栅与振弦仪的对比检测结果。
  • 霍凯成
    . 2005, (6):  35-37. 
    摘要 ( )    PDF ( )     
    利用有限元法 ,研究分析不同半刚性基层参数对沥青路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半刚性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和底基层模量 ,可以提高路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所得结论对实际的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刘清元
    . 2005, (6):  38-40. 
    摘要 ( )    PDF ( )     
    根据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钢管混凝土缺陷的特点 ,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缺陷当量直径判别法和面积判别法及相应的判别公式 ,当量直径判别法和面积判别法可分别作为一般钢管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工程实测结果表明 ,当量直径判别法和面积判别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测验证和完善。
  • 夏红霞
    . 2005, (6):  41-44.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泵送混凝土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解决方案。概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 ,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模型以及系统的整体架构 ,并详细阐述了数据挖掘算法中的统计分析法和决策树法在该系统中建模和应用的过程。该系统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达到系统最初设计目标 ,效果良好。
  • 卫军
    . 2005, (6):  45-47. 
    摘要 ( )    PDF ( )     
    首先从机理上分析了影响钢筋锈蚀速率的关键因素 ,主要包括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值(cCl- /cOH- )、钢筋表面温度及钢筋至混凝土表面间混凝土电阻值等 3个因素 ;然后针对以往锈蚀速率模型都没有考虑cCl- /cOH- 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对LiuT和WeyersRW所作模型进行修正 ,建立 1个新的预测模型 ,试验证明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 朱明
    . 2005, (6):  48-51. 
    摘要 ( )    PDF ( )     
    碱度在 1.6以上的钢渣是一种具有一定水化活性 ,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风化膨胀不稳定性的矿物集合体 ,将其用作水泥基材料的关键是活性的开发与膨胀的抑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钢渣用作水泥基材料时体积膨胀的诱因与抑制措施、钢渣活性的激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认为对钢渣采用机械活化与化学激活并举的措施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 薛秋条
    . 2005, (6):  52-54. 
    摘要 ( )    PDF ( )     
    讨论了非线性脉冲双曲偏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质 ,利用微分不等式方法将所讨论的脉冲偏微分方程转化为脉冲时滞微分方程的问题 ,获得了其一切解不依赖状态脉冲的双曲Robin边值问题解振动的充分性判据 ;结论将脉冲微分方程的振动性质推广到具时滞的脉冲偏微分方程 ;同时也指出了脉冲和时滞在振动中的影响作用以及脉冲时滞偏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质在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 张津
    . 2005, (6):  55-57. 
    摘要 ( )    PDF ( )     
    对模具磨损自补偿机理进行了研究 ,对当前被称为具有革命性创举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 (ART)的主要成分进行筛选 ,把选好的多种矿物粉按比例混合放在摩擦副中半干摩擦 ,利用磨擦热 ,进行机械化学合成 ,形成自修复陶瓷层。并对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形成自修复陶瓷层的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
  • 王小平
    . 2005, (6):  58-61. 
    摘要 ( )    PDF ( )     
    以 2个辊轧成型的C形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为研究对象 ,在长构件中切割短柱 ,测试了切割后短柱的歪曲变形和切割前后短柱沿长度方向的初始几何缺陷。结果表明 :切割后短柱产生了明显的歪曲变形 ,进而引起很大的初始几何缺陷 ,将影响短柱的轴压承载力和破坏模态。
  • 王勇
    . 2005, (6):  62-65. 
    摘要 ( )    PDF ( )     
    根据燃料电池车应用的实际要求 ,设计了燃料电池和Ni Mh电池组的双能源结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流控制系统 ,介绍了能量分配的控制原理和基本算法 ,提出了车辆在运行时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控制策略 ,并给出了控制策略具体实现的DSP程序流程和框架。
  • 刘传波
    . 2005, (6):  66-69. 
    摘要 ( )    PDF ( )     
    针对国内机务段没有安装监测机车制动工况装置的现状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车闸瓦制动工况监测仪。分别针对闸瓦制动力的定量监测和闸瓦行程的定性监测 ,设计出压力和微动开关 2种传感器 ,成功实现了对机车单元制动器的工作状况的监测 ,防止因单元制动器故障导致的机车轮对弛缓、踏面剥离或制动力不够而引发的行车事故。
  • 邓亚东
    . 2005, (6):  70-72.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驱动系统的机电偶合方案及工作模式。针对某一运行工况 ,以维持电池SOC平衡为主要目标 ,设计了该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 ;基于ADVISOR2 0 0 2 ,建立了该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 ,控制策略和仿真模型能满足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 张卫东
    . 2005, (6):  73-75. 
    摘要 ( )    PDF ( )     
    在前期CO2 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完成了闭式循环柴油机氧气配比、开闭式转换和可视化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实验室中建立了闭式循环柴油机及其监控系统实验台架 ,并成功实现了柴油机的闭式循环。重点对氧气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 ,供氧控制采用反馈、前馈两种方式进行。实验表明 ,系统运行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 胡燕平
    . 2005, (6):  76-78.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以G型π桥液阻网络作为先导控制网络的数字式流量阀 ,分析了基于半桥和π桥液阻网络的数字式流量阀动态特性 ,应用SIMULINK软件对 2种类型的流量阀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说明 ,在先导控制系统压力产生波动时 ,基于π桥液阻网络的数字式流量阀的振动幅值只是基于半桥液阻网络的数字式流量阀振动幅值的 3%。
  • 刘泉
    . 2005, (6):  79-81.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Agent的机器学习模型。用Agent来构成机器学习的各组成部分 ,并由采用不同学习方法的Agent构成学习模块。为实现分布式Agent的协作学习机制 ,采用Agent联盟作为协作体系结构。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用于Agent联盟以实现分布式Agent的协作 ,该遗传算法控制参数动态地变化 ,采用粗粒度型的并行方式 ,一传多的交换个体方式和完全网络拓扑迁移模型。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 马宁
    . 2005, (6):  82-84. 
    摘要 ( )    PDF ( )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同步码分多址 (CDMA)通信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直线天线阵的CDMA信号波达方向(DOA)估计新方法。该方法利用解扩后干扰已被抑制的特点 ,以及不同天线上加性噪声的不相关性 ,利用简单的 2阶统计平均来提取信号的DOA。新方法不需要计算阵列输出的空间相关矩阵 ,与存在的任何方法相比 ,计算量大为减少。仿真结果表明 ,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 饶文碧
    . 2005, (6):  85-88. 
    摘要 ( )    PDF ( )     
    Juxtapose(JXTA)协议的出现为点对点网络服务的搜索和利用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 ,介绍了JXTA系统的基本结构 ,简述了JXTA在安全方面的不完善之处 ,介绍了用于点对点网络的Poblano置信模型 ,并详细讨论了根据Poblano发布和更新信用度的思想 ,在JXTA系统中计算对等体对于服务的信任度 ,从而构造安全模型的方法。
  • 吕琳
    . 2005, (6):  89-91. 
    摘要 ( )    PDF ( )     
    相对于目前种类繁多的液位检测系统 ,介绍了一种采用电容测量法检测液位高度并以VisualC ++6 .0为工具开发的适用于低温液体的液位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上层显示界面和底层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组成 ,2者通过RS 4 85总线通讯。重点阐述了系统软件设计过程和ADO(ActiveDataObject)数据库设计方案 ,并简单给出系统硬件构成。
  • 周宏
    . 2005, (6):  92-94.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广告决策的影响 ,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广告决策方法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广告组合决策模型 ,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和适用环境。
  • 田虹
    . 2005, (6):  95-98. 
    摘要 ( )    PDF ( )     
    结合WebServices的基本组件和协议 ,说明了如何将现有的安全技术和设施结合起来以确保WebServices的安全 ,并着重指出了如何在WebServices环境中添加一些基本的保护机制和安全信息。在此基础上 ,阐明了如何构建可互操作的安全的WebServices集成方案。
  • 邹承明
    . 2005, (6):  99-102. 
    摘要 ( )    PDF ( )     
    在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基础上 ,针对网络入侵的实际特征 ,对传统的FP growth关联规则算法进行了改进 ,并引入关键属性约束来指导频繁模式的挖掘过程。改进的FP growth算法在挖掘规则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空间的损耗量 ,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挖掘效率 ,从而指导系统挖掘出更有意义的频繁模式。
  • 詹慧静
    . 2005, (6):  103-106. 
    摘要 ( )    PDF ( )     
    剖析了在MPEG 4编码中采用的现代视频编码技术VOP视频编码技术 ,把编码对象从图像帧拓展到具有实际意义的任意形状视频对象 ,从而实现了从基于像素的传统编码向基于对象和内容的现代编码的转变。分析了MPEG 4与MPEG 1和MPEG 2标准的区别及MPEG 4所具有的交互性、抗误码性和高效压缩性独特优势 ,从MPEG 4编码特性及其优势方面对MPEG 4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 喻小军
    . 2005, (6):  107-109. 
    摘要 ( )    PDF ( )     
    阐述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及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比较了中、美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的融资结构 ,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特别是在成长期的贷款比率与美国企业相比较低 ,但进入成熟期以后明显上升并略高于美国企业的主要原因 ,由此针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发展具备多种功能的金融市场、重点解决企业的创业融资、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逐步推出创业板市场等建议。
  • 何培玲
    . 2005, (6):  110-112. 
    摘要 ( )    PDF ( )     
    对体量大、水化热高、容易引发温度变形裂缝的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机理及其危害性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坑内注水蓄热、顶面蓄水 ,侧面覆盖养护、顶面分层蓄水 ,侧面分层覆盖养护以及模板上附挂高温防水密闭的纤维布外套 ,夹缝内送蒸汽或热风的自动调控养护温度抗裂技术。
  • 蔡熹耀
    . 2005, (6):  113-115.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湖北省能源消耗的基本现状 ,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与工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模型 ,得出了能源消耗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性第一位是汽油消耗量 ,其次是柴油消耗量 ,然后是电力消耗量 ,最后是原煤消耗量 ,并提出了湖北省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张坤书
    . 2005, (6):  116-118. 
    摘要 ( )    PDF ( )     
    从菲涅耳反射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 ,确定了反射光的电矢量相对于入射光的电矢量x分量及 y分量的位相和取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振幅反射率rpx和rpy的正负 ,真实地反映反射光中相应电矢量分量相对于入射光的电矢量的位相变化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