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 全选
      | 显示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张青松,闫玉华,冯涛,李世普
    . 2009, (11):  1-4. 
    摘要 ( )    PDF ( )     
    通过热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二氯膦腈,再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导电基团苯
    胺四聚体的聚膦腈。采用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
    性能进行了表征;体外细胞实验采用RSC96永生化雪旺细胞测试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
    明,聚合物的分子量Mw=2.1×105,Mn=6.2×104,分子量分布d=Mw/Mn=3.38;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成
    膜性能和溶解性能;经质子酸掺杂后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电活性;材料与RSC96细胞生物相
    容性良好,能够显著地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这种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为生物医用材料的
    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蹇守卫,马保国,金磊,穆松,张琴
    . 2009, (11):  5-7.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即采用无机层状硅酸盐材料
    和碱性硅酸盐溶液为壁材、有机相变材料十八烷酸为基材,先制备半包覆结构的相变胶囊,
    再加入碱性硅酸盐溶液进行第2次包裹,采用溶解与热失重结合的方法对材料的包裹性能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无机层状硅酸盐材料、相变材料、碱性硅酸盐溶液比例为1∶2∶
    4时,其包裹效果较好,经无水乙醇溶解实验后,其有效相变材料损失量为4.37%。热失重
    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相变材料有效含量为37.4%,而DSC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中有效相变材料3
    5.04%,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碱性溶液与相变材料的酸碱反应所致。
  • 吴建锋,徐晓虹,张亚涛,梁星
    . 2009, (11):  8-12. 
    摘要 ( )    PDF ( )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成功地制备了表面光滑平整,有漂亮析晶花纹的装饰
    用微晶玻璃板材。样品中赤泥质量含量高达50%。利用XRD、SEM、EPMA、IR等现代分析测试
    手段分析了烧结法赤泥微晶玻璃理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赤泥质量含量为50%时,
    最佳热处理制度为:核化温度860 ℃,时间1 h;晶化温度1 060 ℃,时间2—3 h。赤
    泥微
    晶玻璃样品体积密度为2.79 g/cm3,平均显微硬度为572.6 Hv,抗折强度为36.14 MPa;

    主晶相是锌黄长石(Ca2ZnSi2O7),次晶相有硅灰石(CaSiO3)、镁黄长石(Ca2MgSi2O7)、铁黄长石(Ca2FeSi2O7)等。
  • 陈炎兵,孙志刚,魏琳琳,余海湖,顾尔丹
    . 2009, (11):  13-15. 
    摘要 ( )    PDF ( )     
    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波浪形纳米裂纹,并研究了氧化硅薄膜内波浪形
    纳米裂纹的形貌和生长过程。波浪形裂纹宽度在50—500 nm之间,振幅和波长在5—10 μm
    内。波浪形裂纹总是在缺陷处优先生长。波浪形裂纹的生长过程中要经历3个阶段:波
    浪形裂纹尖端孕育形成、裂纹加速生长、快速生长直到生长结束。波浪形裂纹扩展
    长度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其扩张长度可以达到100 μm以上。这些波浪形裂纹可以
    用作制备纳米线的模板。
  • 何峰,谭刚健,程金树,邓大伟,王俊
    . 2009, (11):  16-20. 
    摘要 ( )    PDF ( )     
    对Bi2O3ZnOB2O3系统玻璃的热膨胀、烧结流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
    射分析了烧结温度对玻璃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2O3含量增加,玻璃热
    膨胀系数降低。当B2O3含量较低时,玻璃的析晶倾向增大,A1、A2试样中都
    析出了αBi2O3晶相。当烧结温度低于460 ℃时,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玻
    璃试样的烧结收缩受到抑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玻璃试样的流动性不断提高。由于晶相的
    析出使得玻璃试样的流散性能出现了分化,析晶对玻璃的流散性有抑制作用。
  • 贾近,黄玉东,肖海英,贺金梅,张红星
    . 2009, (11):  20-24. 
    摘要 ( )    PDF ( )     
    将Au(111)表面分子自组装技术引入到碳纤维表面改性,从而实现碳纤维表面官能团
    的有序可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Au(111)表面自组装羟基烷基硫醇分子及取代芳基
    硫醇分子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结构进行了模拟;根据界面相互作用能,对自组装分子的碳链长
    度及尾基官能团对自组装膜与树脂之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
    拟结果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对于HS(CH2)nOH来说,含有11个碳原子的HS(CH2)11OH分子与环氧树脂界面的相互作能量最低。对于HS(C6H4)X来说,带羧
    基的HS(C6H4)COOH能量最低。
  • 杨惠,孙健,肖玄,秦松举,张疏栋
    . 2009, (11):  25-28.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预处理、各种添加剂和温度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分析
    不同配方的着色过程和封闭过程,比较着色后不锈钢的性能,得出最佳的着色液和封闭液配
    方。结果表明,经过稀硫酸活化和电抛光的不锈钢着色均匀,色泽艳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从而为生产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付桂珍,刘刚伟
    . 2009, (11):  29-32. 
    摘要 ( )    PDF ( )     
    以蒙脱石为原料,粉煤灰为激发剂,添加一定量的粘结剂混合造粒制成复合颗粒吸附剂,用
    于处理含Cu2+废水。研究了蒙脱石/粉煤灰混合比例、焙烧温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
    对复合颗粒强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颗粒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蒙脱石与
    粉煤灰的混合比为7∶3,焙烧温度450 ℃,添加剂比例为10%(蒙脱石/粉煤灰混合物质量
    ),粒径1—2 mm,焙烧时间0.5 h。制成的颗粒吸附剂不仅吸附效果好,而且其散失率较低
  • 黄剑锋,沈基显,曹丽云,曾燮榕
    . 2009, (11):  33-35. 
    摘要 ( )    PDF ( )     
    以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为基体,碳纤维(C(f))为增强相,采用原位杂化、共

    的方法,制备了短碳纤维增强CSH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方法、单体配比、碳纤维含
    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万能材料

    验机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杂化法较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
    性能好;当w(CS)/w(HA)=10/1时,复合材料抗折强度达到极大值;随着碳纤维含量
    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面由平整向多层断裂变化,材料的韧性有所提高。
  • 徐晓虹,田越,吴建锋,叶韦韦
    . 2009, (11):  36-40. 
    摘要 ( )    PDF ( )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分别用稀土元素Er3+Ce3+、La3+Fe
    3+复合掺杂的纳米TiO2薄
    膜,并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

    催化性能。通过XRD、SEM和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晶型、形貌和粒径尺寸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共掺杂制备的TiO2薄膜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50 ℃,结晶完整、主晶相

    锐钛矿型;掺杂可使TiO2薄膜吸收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增强;复合掺杂体系的最佳量
    为n(Er)∶n(TiO2)=0.1%,n(Ce)∶n(TiO2)=0.05%;n(La)∶n
    (TiO2)=0.05%,n(Fe)∶n(TiO2)=0.5%。其中Er3+Ce3+复合掺杂
    的纳米TiO2薄膜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 h
    降解率达到83.75%,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La3+Fe3+和未掺杂的纯Ti
    O2薄膜。
  • 闵新民,雷刚,梅炳初
    . 2009, (11):  41-44. 
    摘要 ( )    PDF ( )     
    用离散变分密度泛函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三元层状碳化物/二硼化钛复合陶瓷及相关单
    相系列材料,讨论了材料组成、电子结构、化学键与性能等之间的变化规律。Ti3AlC2
    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比Ti2AlC强。复合体系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比单相中强。复合体系界面
    上两相之间的离子和共价相互作用较强。Ti3AlC2/TiB2复合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及整
    体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比Ti2AlC/TiB2强,这与Ti3AlC2/TiB2的力学性能优于Ti2AlC/TiB2的实验结果一致。
  • 冉春秋,侯静,李红顺,江姗
    . 2009, (11):  45-47. 
    摘要 ( )    PDF ( )     
    分别研究了对数生长后期海洋绿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在培养基缺硫、添加45
    μmol/L DCMU和15 μmol/L CCCP条件下的光照产氢能力。培养基缺硫时密闭藻液体系不
    能保持厌氧状态,不能光照产氢;添加45 μmol/L DCMU,密闭藻液体系能够保持厌氧状态
    ,仅能产生微量氢气;添加15 μmol/L CCCP 密闭藻液体系能够保持厌氧状态,能够光照产
    氢12 h以上,光照产氢量为22.52 μmol/mg Chl。
  • 陈伟,田亚坡,周紫晨
    . 2009, (11):  48-51.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碳化时间、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反应能力的影响
    ,运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化反应改变水泥浆体及界面过渡区特性的规律。结果表明,
    用粉煤灰取代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水泥导致混凝土早期抗碳化能力下降,而后期抗碳化能力有
    一定程度的提升;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水胶比的减小而提高;碳化反应可以
    提高水泥浆体及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和密实程度。当粉煤灰掺量较小时,碳化反应
    可以减小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宽度。
  • 李方贤,陈友治,龙世宗,王斌,李国刚
    . 2009, (11):  52-55. 
    摘要 ( )    PDF ( )     
    采用自制的MgO膨胀剂制备出C50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研究了MgO膨胀剂对混凝土的抗
    压强度、热学性质、耐久性能、自生体积变形和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6%左右
    的MgO膨胀剂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使混凝土早龄期的温升速率加大,徐
    变度增加约10%—20%;掺MgO膨胀剂使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
    性;掺MgO膨胀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延迟微膨胀性能并且自生体积变形是稳定的。
  • 土木工程与建筑
  • 管俊峰,赵顺波,黄承逵
    . 2009, (11):  56-60. 
    摘要 ( )    PDF ( )     
    结合工程检测实际需要,通过试验量测了不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各级
    荷载下不同高度处的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分析了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置对受拉区内任意位置
    处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改进了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模式。研究了受拉区内实测
    各点裂缝宽度与侧面钢筋重心水平处裂缝宽度的比值关系,提出了该比值的计算方法。
  • 纪晗,熊世树,黄丽婷
    . 2009, (11):  61-65. 
    摘要 ( )    PDF ( )     
    比较了某体育馆屋盖空间异型钢管相贯节点的承载力分析方法,并对该节点提出了设
    计建议。在通过非线性数值模拟确定节点承载力和破坏形式的基础之上,将其简化为4种类
    型基本节点并采用规范公式进行承载力计算,最后由足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管壁上的
    应力发展很不均匀;节点的破坏为受拉支管发生过度变形的破坏形式,应增加其有效受力面
    积以提高节点承载力。通过结果对比,说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异型相贯节点的工作性能
    和极限承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王占桥,高丹盈,赵军,赵广田
    . 2009, (11):  66-70. 
    摘要 ( )    PDF ( )     
    通过碳纤维片材(CFRP)加固钢纤维混凝土(SFRC)切口三点弯曲梁的试验,重点研究钢纤维体
    积率(φf)对CFRP与SFRC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改
    善混凝土基体与CFRP的粘结性能;随着φf的增加,加固梁承载能力和峰值荷载呈现
    增加趋
    势,CFRP与SFRC之间极限粘结力和CFRP应力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建立了考虑钢纤
    维并与普通混凝土计算方法相衔接的CFRP片材与SFRC的极限粘结力的计算公式。
  • 瞿伟廉,何杰,刘嘉
    . 2009, (11):  71-74. 
    摘要 ( )    PDF ( )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在周期荷载作用下钢桥焊接箱梁残余应力场的安定
    行为。研究表明,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焊接箱梁的残余应力场会发生重分布,残余应力幅值
    会相应减小;在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残余应力的重分布仅局限于第一个循环;在变幅载荷
    作用下,残余应力的松弛行为取决于最大幅值的循环载荷。根据上述规律,研究了钢桥焊接
    箱梁在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应力安定行为,获得了重分布的焊接残余应力场。
  • 熊红霞,刘俊民
    . 2009, (11):  75-78. 
    摘要 ( )    PDF ( )     
    以一座在建的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
    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减隔震方案设计。分别通过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法分析了该桥采用减
    隔震措施前后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了设置钢阻尼器对连续梁
    桥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阻尼器可以减小连续梁桥的地震反应,使墩底的内力分配均匀,
    有利于提高该类桥梁的抗震性能。
  • 夏元友,李奇敏,张亮亮,陈琛
    . 2009, (11):  79-83. 
    摘要 ( )    PDF ( )     
    为研究预应力群锚对岩质边坡的加固效应以及锚索在节理裂隙面上的受力特点,针对
    岩质高边坡实际工程,作为室内模型试验的补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双滑面楔形体节理裂
    隙岩质边坡室内模型试验模型进行了边开挖边锚固施工过程模拟,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
    分析了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和锚索体轴力分布特点及传力机制,根据位移
    云图随工况的发展过程定量分析了群锚加固效应。
  • 邹维列,李聪,刘卫, 张惠民,楼杰
    . 2009, (11):  84-87. 
    摘要 ( )    PDF ( )     
    在山西省北部某二级公路埋设ZDR11型智能温度记录仪,对路面结构温度场进行了
    为期1年的长期观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具有较好的温度衰减作用,路面结构层
    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基层或底基层中部以上;变温速率、温度梯度在路表达到最
    大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其波幅越来越小;若原有路面结构强度低、裂缝不进行填塞与修补
    、沥青罩面过薄,则玻纤格栅加筋罩面旧沥青路面起不到防治路面温缩反射裂缝的效果。
  • 汪明元,于嫣华,包承纲,龚晓南
    . 2009, (11):  88-92. 
    摘要 ( )    PDF ( )     
    采用聚酯(PET)双向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分层压实形成尺寸101×200 mm的试样
    ,分别进行无侧限压缩和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加筋膨胀土的强度与变形
    特性。结果表明,与未加筋土相比,加筋土的初始屈服应力提高,屈服时的应变增大,峰值
    强度提高,且随加筋层数增多,其增大或提高值增大;其应力应变曲线均可划分为2段,初
    始屈服前段的模量与加筋层数及加筋与否的关系不大,而其后段的行为与加筋层数的关系密
    切。
  • 计算机、信息与机械工程
  • 王洪瑞,赵静波,田学静,宋洋
    . 2009, (11):  93-96. 
    摘要 ( )    PDF ( )     
    针对一类含有不确定项的非线性系统,以Wang Lixin提出的自适应模糊算法为基础
    ,设计了一种新的直接自适应模糊鲁棒控制算法。首先利用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代替
    原有的监督控制器,在控制增益函数未知的情况下,设计出了一种在线调节的自适应律;之
    后加入鲁棒补偿项,放宽了有界参数的要求,达到了控制目的;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
    析证明,保证控制系统跟踪误差渐进收敛到0,且所有变量信号一致有界性。仿真结果证
    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蔡华杰,田金文
    . 2009, (11):  97-100.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稳健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多尺度分割算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Mean
    shift聚类过程,不需要假定数据分布类型,也不需要指定类别的数目,自动化程度较高,
    并针对高分辨遥感图像所体现出来的地物的多种信息特征,结合多种特征进行了区域合并。
    采用分辨率为1 m的IKONOS卫星影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充分利用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地物的信息特征获得良好的分割效果,而且自适应程度高,抗噪能力强
    ,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是一种稳健的自动分割方法。
  • 邱金水,刘伯运
    . 2009, (11):  101-103. 
    摘要 ( )    PDF ( )     
    针对一类有序状态多属性融合决策过程中参数多、计算量大等问题,探讨了DSA
    HP多属性决策方法,并利用凸函数构建其优化模型。通过对消防系统状态评估的实例分析表
    明,文中的方法对于多参数的评估结果融合过程直观、简便且科学。
  • 陈渝光,冯学敏,于淼,钱微
    . 2009, (11):  104-108. 
    摘要 ( )    PDF ( )     
    针对现有负荷测量方法难以同时满足测量
    精度、稳态响应、动态响应要求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发动机负荷多模态测量
    方法。该方法很好地融合了发动机工况模糊判断和基于免疫原理在线调节工况稳定域的优势
    。讨论了工况模糊识别和模态切换方法。探讨了基于免疫神经网络的工况稳定域在线自适应
    调节。结果表明,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加减速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 赵斌,夏红霞,张皓,宋华珠
    . 2009, (11):  109-112. 
    摘要 ( )    PDF ( )     
    针对传统的远程控制软件耦合度高、不易扩展等缺点,给出了一种新的脚本驱动的
    插件式远程控制系统开发构架。它使用插件技术作为设计框架,利用统一的接口屏蔽平台间
    的差异,通过脚本语言驱动功能插件,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并提高了系统可配置性。通过
    C++和Lua实现该构架的原型,验证了该构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周祖德,冷冰,唐兵
    . 2009, (11):  113-115. 
    摘要 ( )    PDF ( )     
    现有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往往局限于一个制造企业内实施,用户仅仅涉及一个制造
    企业及其供应商。提出了制造网格环境下供应链协同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建立了一个
    基于网格技术的面向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服务系统,涉及供应链的全过程。利用
    此系统,在供应商和制造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管理,为
    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带来便利。
  • 王巍,刘泉
    . 2009, (11):  116-118. 
    摘要 ( )    PDF ( )     
    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针对旋转机械的各种测试数据,使用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
    开发了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测试数据的采集,远程关系数据库的存储和实时显示功
    能。同时利用TDMS文件为桥梁,解决了当数据采集采样率较高、采样点数较多时,大量数据
    写入关系数据库的效率与数据高采样率不匹配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证明此系统测试效果良好
  • 胡鹏,肖攸安
    . 2009, (11):  119-121.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单片机C8051F120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
    采集电压、电流,通过FFT变换计算出各相关电量参数,投切适当的电容入网,达到提高功
    率因数的目的,与PC机之间通过RS485和GPRS进行通信,可实现近端和远程监控。主要对系
    统的硬件电路,和投切控制算法进行了详尽地分析。
  • 刘建,黎雨露,贺智轶,谢涛
    . 2009, (11):  122-125. 
    摘要 ( )    PDF ( )     
    GNSS信号的跟踪需要2个跟踪环路,一个用来跟踪载波频率的载波跟踪环,另一个是
    跟踪码的码跟踪环。详细介绍了2个跟踪环路的联合算法,并利用Matlab在一组实测的GPS数
    据下完成该跟踪算法仿真及验证。试验证明,使用该算法运算量小,可以快速稳定的完成信
    号的跟踪,环路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抗噪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
  • 刘征
    . 2009, (11):  126-128. 
    摘要 ( )    PDF ( )     
    对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做了简单的介
    绍,并对多Agent技术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做了研究,采用层次化的思想构建了基于多Agen
    t的监测诊断系统模型,对每个功能Agent做了详细的描述。模型对智能诊断系统的实际应
    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分布式网络化的诊断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 管理工程
  • 汪磊,王先甲,
    . 2009, (11):  129-132.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收益等价原理内容的演变过程。从投标者的期望支付角度运用收益等价原理
    推导了第一、二、三价格拍卖以及全支付拍卖的均衡竞价策略, 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4种
    拍卖形式的均衡竞价策略,得出4种拍卖形式下同一投标者的均衡竞价策略的大小排序。
  • 徐正云
    . 2009, (11):  133-136. 
    摘要 ( )    PDF ( )     
    地下经济现象历来有之,中国目前的经济法制体系尚不完善,地下经济也已经有相当
    的规模,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提出了
    多种不同的地下经济规模的测度方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结构方程原理,采用
    MIMIC(多指标多因素)模型测度了中国1990—2006年的地下经济规模,并探寻了地下经济
    规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及关系。
  • 彭北青
    . 2009, (11):  137-140. 
    摘要 ( )    PDF ( )     
    分析了在车场封闭条件下大规模的车辆路径问题,构造了求解此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
    。分2阶段对问题进行求解:第1阶段先采用基于基地启发式分区算法,将零售网点进行区
    域划分;第2阶段利用优化算法来确定具体的一条配送线路的先后次序。最后对混合遗传算
    法在烟草配送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测试。
  • 郑重,王玉杰,胡东涛,陶明,任少峰
    . 2009, (11):  141-144. 
    摘要 ( )    PDF ( )     
    针对企业系统安全成本的非线性特征,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结合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模型,建立了企业安全成本优化控制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的Fmincon函数对某钢
    铁企业的安全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安全成本和事故损失较平均水平均有下降
    ,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 刘道斌
    . 2009, (11):  145-147. 
    摘要 ( )    PDF ( )     
    对机关组织管理机制的绩效进行评比排序。针对机关组织管理的特点和作
    用,提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对提出的组织管理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
    ,从各种灰类等级中选最大的灰类评估结论值,对提名的机关A、B、C进行绩效评比排序,
    取得良好效果。
  • 郭明伟
    . 2009, (11):  148-151. 
    摘要 ( )    PDF ( )     
    针对目前风险投资的特性,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运用于风险投资的优
    势;在此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投
    资评价模型。实例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有效性,可供风险投资决策参考。
  • 许超,石东洋
    . 2009, (11):  152-156. 
    摘要 ( )    PDF ( )     
    在各向异性网格下,分析了抛物方程半离散和全离散格式关于一类非协调元的超收敛
    性质,得到了能量模比以往文献高一阶的超逼近结果。所得结果对正方形网格下的旋转Q1元
    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