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3-20
      
    • 全选
      | 显示方式:
    论文
  • 杨海涛
    . 1997, (1):  1-3+19. 
    摘要 ( )    PDF ( )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和能谱分析,深入仔细地研究了烧结Si3N4-MgO-CeO2陶瓷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关系,发现当烧结温度为1800℃时,MgO在烧结过程中会自动析晶,烧结体的玻璃相只有铈硅酸盐而几乎没有MgO,当烧结温度高于1850℃时,容易产生异常长大的二次Si3N4晶粒,从而使烧结Si3N4陶瓷材料的性能下降。并观察到了其中的亚晶粒、晶界及位错等微观结构。
  • 王皓
    . 1997, (1):  4-7. 
    摘要 ( )    PDF ( )     
    对SHS法制备TiB2-xFe系统复合材料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得到了绝热燃烧温度同金属稀释剂含量、绝热燃烧温度同反应预热温度等关系。依据热力学计算的结果对SHS合成TiB2-xFe系统的过程机理进行了预测,并运用实验结果加以验证。
  • 孙晓冬
    . 1997, (1):  8-11. 
    摘要 ( )    PDF ( )     
    采用整体加热法对Ti、C和A1三种粉末混合料的压坯进行燃烧反应合成,研究了升温速度及Al含量对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的影响,探讨了在A1基中TiC粒子的形成机理。对Ti-C-Al体系反应物进行的差热分析(DTA)及对产物进行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的结果表明,在热爆反应合成过程中,首先是Ti与Al反应形成Ti与Al的化合物,放出热量,随后促使Ti和C的放热反应发生,合成TiC时放出的高热使Ti与Al的化合物分解,从而使反应产物中只有TiC和Al两相存在;升温速度及Al含量只有超过一定值时,该体系才能在较低温度发生热爆反应;体系中Al含量的增加会使合成TiC颗粒尺寸变小,当Al含量从10升至50wt%时,其粒度范围为5μm~0.5μm。
  • 熊传溪
    . 1997, (1):  12-15. 
    摘要 ( )    PDF ( )     
    利用溶液复合技术制备了超微细Al2O3粒子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复合材料。SEM证示采用乙酸乙酯作溶剂,可以将超微细Al2O3很好地分散于PMMA基体中,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微细Al2O3对PM-MA具有很好的增韧增强作用,当Al2O3用量为10%,粒子半径为0.05μm时,PMMA的拉伸强度增加3倍,缺口冲击强度增加了10倍。差热分析结果说明超微细Al2O3加入PMMA后,提高了PMMA的热分解温度,降低了Al2O3的相转变温度,预示超微细Al2O3与PMMA可能发生了化学结合。
  • 王升高
    . 1997, (1):  16-19. 
    摘要 ( )    PDF ( )     
    无碱玻璃中B2O3极易挥发而引起成分波动,通过对玻璃的结构分析,研究了B2O3含量变化对玻璃中微量铁的价态的影响。
  • 朱小英
    . 1997, (1):  20-23. 
    摘要 ( )    PDF ( )     
    用低频交流阻抗分析法对相复合导电化陶瓷的导电机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通路虽由导电相粒子连接而成,但导电相粒子间的接触电阻也是构成样品电阻的重要部分,它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使样品呈半导体性。
  • 丁庆军
    . 1997, (1):  24-27.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中碱和抗碱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它的增强效果,试图通过向MDF水泥中引入玻璃纤维来改善它的耐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中碱和抗碱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并能显著提高MDF水泥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耐水性能;玻璃纤维的L/D制约着其掺量Vf对MDF水泥的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决定着该材料的结构特征;采用本文介绍的工艺,在制备MDF水泥材料时,玻璃纤维长度以5mm为宜。
  • 雷家珩
    . 1997, (1):  28-30. 
    摘要 ( )    PDF ( )     
    对多孔玻璃制备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产生应力的主要原因是:分相玻璃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离子交换;毛细管力和水合力的作用。分相玻璃在浸析过程中由于组成、分相制度、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使多孔玻璃受到拉应力或压应力,通过改善浸析条件可制得具有一定强度、没有裂纹的多孔玻璃。
  • 姜洪舟
    . 1997, (1):  31-33. 
    摘要 ( )    PDF ( )     
    低挥发份的煤,一般被认为不适合作回转窑的燃料。但通过对煤粉燃烧机理的详细分析和相应的实验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转窑烧低挥发份煤的设想,这对于扩大回转窑燃料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企业,能因地制宜地使用廉价的当地燃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黄志雄
    . 1997, (1):  34-36.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云母、水合二氧化钛晶体以及二氧化钛晶体的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对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复合机理进行了讨论。云母钛的复合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程金树
    . 1997, (1):  37-39. 
    摘要 ( )    PDF ( )     
    主要研究和探讨了Li2O-Al2O3-SiO2系统光敏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及曝光时间对其析晶晶相及其在氢氟酸中侵蚀的作用和影响,并通过X衍射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其低温析晶晶相
  • 王玉成
    . 1997, (1):  40-43. 
    摘要 ( )    PDF ( )     
    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绘制立体图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绘制了用简单挡墙、梯形挡墙、射流等三种方法来改善蓄热室内流场分布后的气流分布的立体图。据此,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若仅从气流分布均匀性改善角度考虑,就所进行的二批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看,我们所采用的三种方法改善程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简单挡墙方法>梯形挡墙方法>射流方法。
  • 程海斌
    . 1997, (1):  44-47.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I=0.1(KCl)及有机酸(分别为乙酸、正丙酸、1.4-丁二酸)缓冲条件下,新型水溶性间-四(β-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卟啉(缩写为H2Tβ-N-EAESPyP4+,以下简记为H2P4+)与Cu(Ⅱ)的嵌入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有机酸缓冲体系中,嵌入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反应速率对Cu(Ⅱ)和卟啉的浓度均为一级。发现三种有机酸均有明显催化作用。提出了反应机理,简单讨论了有机酸的催化作用。
  • 陈福祥
    . 1997, (1):  48-52. 
    摘要 ( )    PDF ( )     
    探讨了模糊预测控制机理,提出了两种模糊预测模型,并利用泛布尔简化法对它们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模糊预测模型的规范化形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套完整的模糊预测控制算法,并将此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比较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糊预测控制优于其它常规控制
  • 钟珞
    . 1997, (1):  53-56. 
    摘要 ( )    PDF ( )     
    前向生成神经网络是一种解决映射问题的神经网络。本文介绍其基本思想、性能和训练方法。该网络的主要优点在于其隐节点数目不很大时训练的快速和输出的精确
  • 饶文碧
    . 1997, (1):  57-60.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编译原理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教学单元、练习与测试单元。在教学单元中,我们采用建立编译全过程模型与将编译系统分段解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练习与测试单元则采用基于试题库和答案库的设计方法。
  • 刘泉
    . 1997, (1):  61-64. 
    摘要 ( )    PDF ( )     
    论述了函数束法用于辩识非线性系统Volterra核的思想,提出了实现这一思想的计算机仿真算法
  • 张杰
    . 1997, (1):  65-67. 
    摘要 ( )    PDF ( )     
    为了增强BP网隐层的归纳能力,文[1]提出了调整权重的熵方法,我们在文[2]中给出了基于能量函数的改进算法,本文把文[1]算法与文[2]算法结合在一起给出了新算法,实验证明此算法既能大大加快收敛速度,又可增强网的归纳能力。
  • 刘第楷
    . 1997, (1):  68-71. 
    摘要 ( )    PDF ( )     
    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主动控制算法和控制机构布置准则的分析,建立了控制机构布置的优化模型,改进了遗传搜索优化算法,并以一栋受主动锚索控制机构控制的建筑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行,优化速度较快。
  • 陈作炳
    . 1997, (1):  72-75. 
    摘要 ( )    PDF ( )     
    将专家系统和CAD技术应用于陶瓷窑的设计中,针对建筑陶瓷窑设计的特点,应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开发研究了陶瓷窑方案设计智能CAD(即CKICAD)系统,并在此系统中实现了专家系统和图形系统之间良好的双向连接。其方法对智能CAD系统集成环境的实现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 张铁华
    . 1997, (1):  76-78. 
    摘要 ( )    PDF ( )     
    对新型卧式辊压磨——筒辊磨进行了动力学探讨,并根据理论推导、资料分析和实测数据建立了筒辊磨粉磨动力学模型,为改进和完善筒辊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颜进
    . 1997, (1):  79-82. 
    摘要 ( )    PDF ( )     
    对浮雕等值平面图形的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工区域刀具干涉或过切问题的处理办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浮雕等值平面加工刀具路径自动生成算法。
  • 张高科
    . 1997, (1):  83-85. 
    摘要 ( )    PDF ( )     
    描述了云母铁珠光颜料的一般合成方法。通过分析云母、Fe(OH)3以及Fe2O3的表面特性,讨论了云母铁珠光颜料的复合机理。研究了Fe(OH)3包覆云母片的反应条件,提出了解决Fe2O3与云母复合时容易产生剥落的方法
  • 戴强
    . 1997, (1):  86-89.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利用气泡形变振荡提高微细粒矿物浮选效率的可行性,分析了气泡形变振荡对矿粒的捕获和排出作用,并对各种影响气泡形变振荡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新型气泡形变振荡浮选设备的设计要求,为高效浮选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德华
    . 1997, (1):  90-93. 
    摘要 ( )    PDF ( )     
    初始软划分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中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的基础。本文论述了用动态聚类法处理安全系统危险指标矩阵F,从而得到合理初始软划分矩阵U~(0)的方法。同时给出了U~(0)的确定实例。
  • 王在泉
    . 1997, (1):  94-97. 
    摘要 ( )    PDF ( )     
    以隔河岩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为例,分析研究了边坡变形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开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产生这种变化规律的变形机制。并建立了边坡内外观变形时空规律的位移传递函数,初步探索了利用位移传递函数研究边坡变形规律及稳定性的可行性。
  • 朱乃龙
    . 1997, (1):  98-100.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塔结构风振反应最大值分布的统计分析方法。文中依随机过程模拟理论建立了多维人造脉动风样本的产生方法,通过结构风振反应峰值概率分布函数的统计分析就可算得塔结构的抗风动力可靠性。
  • 李永明
    . 1997, (1):  101-103. 
    摘要 ( )    PDF ( )     
    在归纳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思路进行探讨,为较易开展结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加速设计周期提供参考。
  • 童金章
    . 1997, (1):  104-108. 
    摘要 ( )    PDF ( )     
    简化了有限变形下含非完善界面复合材料总势能取驻值的控制方程。连续两次应用Fourier-Budan判别式判别出了该方程的根的取值区间,由此导出了有限变形下含非完善界面复合材料有效模量上限的近似公式。结合数值算例对近似公式和精确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近似公式精度很高。
  • 王建平
    . 1997, (1):  109-111. 
    摘要 ( )    PDF ( )     
    在研究热弹性问题时,一般对于各向异性材料,总可以找到三个主方向,并获得关于这三个主方向上的材料常数。一般在建立模型时通常将坐标系选择与主方向一致,从而使问题简化。但若坐标系选择与主方向不一致时,则主方向的数据必须经过转换才能适用于这类坐标系。本文给出了导热系数由主方向向非主方向转换的一般表达式。
  • 童恒庆
    . 1997, (1):  112-115. 
    摘要 ( )    PDF ( )     
    构造了误差正态的方差分量模型参数的经验Bayes估计,定义了逆拉直运算,利用作者自己曾经证明的多参数指数族EB估计收敛结果,证明了所构造的经验Bayes估计的收敛性
  • 吴文江
    . 1997, (1):  116-118. 
    摘要 ( )    PDF ( )     
    给出了用DEA中加性模型(C2R)对有多输入及多输出的时间序列问题进行预测的较简单的方法
  • 刘钢
    . 1997, (1):  119-122. 
    摘要 ( )    PDF ( )     
    讨论了一类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块隐式单步并行算法,这种算法的块数为k,阶数为d+1,可以在s台处理机上进行并行计算,其中k=s×d,本文讨论了方法的一般性质,并考察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数值稳定性,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
  • 简志宏
    . 1997, (1):  123-125. 
    摘要 ( )    PDF ( )     
    分阶段检验上海股市的随机性,从而得出上海股市有效(弱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