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2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2-03-20
      
    • 全选
      | 显示方式:
    论文
  • J.L
    . 1982, (3):  1-7. 
    摘要 ( )   
    本文研究了在锁模激光器的单脉冲激励下,反向散射的形成以及反向散射光束波前重建的几何条件。此外还将实验结果与根据全息模型所作的计算作了比较。
  • 黄士元
    . 1982, (3):  8-14. 
    摘要 ( )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微结构随养护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试图探求粉煤灰水泥浆微结构与其强度性质的关系。讨论了掺加适量石膏和提高养护温度能提高粉煤灰水泥浆体强度的结构上的原因以及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断裂机理。
  • 袁润章
    . 1982, (3):  15-25. 
    摘要 ( )   
    本文作者选用了十家电厂的粉煤灰,采用重选、磁选等方法进行了颗粒的分选,测定了原状粉煤灰及各分选玻璃质颗粒的化学组成;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粉煤灰的颗粒形貌,应用 X-射线对粉煤灰中的玻璃质颗粒进行了相分析。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将粉煤灰颗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球形颗粒,按其表面光滑程度和富集氧化物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表面比较光滑的富集氧化钙的富钙玻璃珠,另一种是表面比较粗糙的富集氧化铁的富铁玻璃珠;第二类为多孔颗粒,按其化学组分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富集了粉煤灰中较多的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多孔玻璃颗粒,另一种是含碳的多孔碳粒;第三类为形状不规则的颗粒,也可再分为矿物碎屑与玻璃碎屑。关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过去的研究工作者,注意了其与化学组成,玻璃体含量的关系,也注意了与比表面积、需水量的关系。但是,很少人研究火山灰活性与玻璃体结构的关系。本文作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的本质,并且采用作者提出的评定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方法,测定了粉煤灰中各玻璃质颗粒的活性。认为:富钙玻璃珠具有最大的活性,而多孔玻璃颗粒具有较小的活性。关于进一步提高粉煤灰活性的问题,特别为人们所注意。我们在研究了粉煤灰玻璃体结构及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物理--化学表面处理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粉煤灰活性的效果。
  • San
    . 1982, (3):  26-36. 
    摘要 ( )   
    施工现场需要在早于28天、甚至早于7天前对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格作出判断。如果不能较早地查出低强度的混凝土,而要纠正这种失误则往往花费很大,同时也很困难。一种较早的确定混凝土强度潜力的方法,是提高混凝土强度试件的早期温度。本文讨论了几种这类加速养护的方法。在美国一些标准化的方法中,沸水法(boilng water method)显得最可靠。此法提供了在24~25小时龄期时的加速强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然养护法(autogenous curing method),此法在48小时龄期可得到强度。虽然利用加速养护1天或2天的强度不完全象28天的强度那样容易得到,但是工程师还是依靠这样一些试验,以迅速防止由于28天的强度不合标准而产生的复杂后果。
  • 岳文海
    . 1982, (3):  37-50. 
    摘要 ( )   
    本文从制备β-变体的纯相入手,采用脱水和复水两种制备方法,研究了二水石膏及β-半水石膏的特性。发现原生二水石膏和再生二水石膏,一次脱水半水石膏和复水半水石膏,它们在物理性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如一半水石膏,它们的比表面积相差约3~4倍,强度相差近一倍,用扫描电镜两种β观察,两者在亚微观构造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关于 CasO_4·2/3H_2O 相,经多方验证性测试,至今尚不能肯定该相的存在。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 CaSO_4-H_2O 系统分为五个相:CaSO_4·2H_2O;CaSO_4·1/2H_2O;ⅢCaSO_4;ⅡCaSO_4;ⅠCaSO_4是恰当的,但每个相下均应分为若干个亚种,二水石膏分为原生和再生,β-半水石膏分为一次脱水和复水两个亚种,这对生产、使用和理论研究均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 李逢仁
    . 1982, (3):  51-66. 
    摘要 ( )   
    熟石膏陈化是生产石膏板以提高质量的工艺措施之一,但长期以来陈化作用机理并未搞清楚。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各种熟石膏在不同陈化条件下物理性质变化的规律,详细分析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发生的相变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本文首次提到在陈化初期有再生二水石膏的生成,再生二水石膏的生成与脱水对熟石膏的强度、凝结时间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与水化性质及物理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对熟石膏陈化机理的看法,认为新炒制的熟石膏强度低,凝结时间不正常是因为无水石膏Ⅲ和二水石膏的存在所造成,陈化的目的是使它们向半水石膏转化,并使比表面积下降,从而使凝结时间趋于正常,强度提高。
  • 金儒霖
    . 1982, (3):  67-74. 
    摘要 ( )   
    二沉池是生化处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对生产规模二沉池的研究,提出了动力学研究分析方法。二沉池作为分离混合液的设备,需要根据混合液的絮凝、沉降与浓缩性能进行设计,并保证出水水质标准。我们采用直径为6. 6米的向心流沉淀池,作为异重流混合型射流曝气的二沉池,用六种不同的水力负荷、固定负荷以及不同的水温(最高20. 5℃、最低8℃)与气温(-32℃~38℃),进行一年多的试验分析,用标准沉降曲线法,提出动力学分析方法,从而使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其研究结果可以适用于相同污水性质的二沉池设计,其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对其它各种污水处理二沉池的试验方法。用标准沉降曲线的分析方法,需要确定压缩点的正确位置,而 Talmage 提出的作图法,存在着两个难以克服的问题,本文根据沉降曲线的性质,提出正确得出压缩点的方法,使动力学方程式更为可靠。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向心二沉池的水力负荷为2. 2~2. 4米~3/米~2·时,较幅流式沉淀池高,从而可适当缩短沉淀历时与池容。
  • 肖运龙
    . 1982, (3):  75-82. 
    摘要 ( )   
    本文将集体分配法从理论上推广为广义集体分配法,并在一般刚架上作了深入探讨。旨在:建立广义集体分配单位并阐明其数学实质;着重提出两种实用计算方法,其一:当ηG<1%时,采用第一种实用方法求得近似解,精度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其二:当ηG>1%时,采用第二种实用方法,所得结果为精确解。
  • 皮永林
    . 1982, (3):  83-94. 
    摘要 ( )   
    本文分析了在强度极限状态下迭合梁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特点,根据平截面假定研究了迭合梁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迭合梁超筋破坏和适筋破坏之间的界限值。
  • 瞿伟廉
    . 1982, (3):  95-107. 
    摘要 ( )   
    本文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平面应力问题的材料模型。在钢筋与混凝土理想粘结的假设下,文中根据混凝土的双轴应力试验曲线和钢筋单轴拉伸试验曲线分别建立了二维的混凝土力学模型和理想为等效钢板的分布钢筋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离散化积分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
  • 熊丹安
    . 1982, (3):  108-132. 
    摘要 ( )   
    本文根据石家庄市 KQ-79型轻板框架板-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对节点的 P-△曲线(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节点在反复加荷下的刚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刚度退化的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和一些假定,对节点延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整体结构破坏试验中的顶点荷载-位移曲线,比较了单节点试件和结构的延性,表明该节点用于抗震的轻板框架结构可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 学术活动
  • . 1982, (3):  133-134. 
    摘要 ( )   
    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新型建筑材料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4日~9日在武汉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科研、设计、情报、大专院校、工厂企业等共34个单位的91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宣读了56篇学术论文;检阅和交流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加气混凝土、石膏及其建筑制品、纤维增强水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动态;大家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以比较充足的时间,从材料科学的观点,就上述建筑材料的物化性能、工艺原理、应用理论和测试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专题组的各个科研项目的协调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
  • 论文
  • 黄士元
    . 1982, (3):  135-135. 
    摘要 ( )   
    应英国里兹大学土木系主任 Cusens 教授的邀请,经建材部委派,我院朱颉安讲师和我以及上海建研所沈旦申工程师赴英国参加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是由里兹大学土木系、英国中央发电局和英国混凝土协会共同主办,1982年4月14-16日在里兹大学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丹麦、爱尔兰、芬兰、以色列、日本、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及瑞典等十三个国家的代表共130余人,其中外国代表30人。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向会议提供了论文,但未派人参加会议。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共30篇,其中3篇为特约报告。
  • 《简讯》
  • 武汉
    . 1982, (3):  136-140. 
    摘要 ( )   
    由国家经委建筑材料工业局科技教育办公室主持召集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于六月廿二日至廿六日在武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及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等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九单位的23名代表;湖北省教育局也派出二名干部列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受到各参与单位的支持与重视,南京化工学院院长王国宾教授、武汉建材学院副院长王龙甫教授、建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中伟教授均亲自莅临、认真指导,并参加了各次的讨论。参加会议人员中,教授六名,副教授十一名,占全体会议人员的68%。